记者 师文静

5月29日,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作为豫剧“马派”的创始人,马金凤凭借《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作品为广大戏迷所熟悉。她饰演的穆桂英等角色韵味醇厚,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金凤一生献给艺术,是豫剧“五大名旦”中唯一的百岁老人,是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从“七岁红”到豫剧名旦

“金凤凰”“洛阳牡丹”美名传

马金凤,原名崔金妮,192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曹县。马金凤6岁随父亲学唱河北梆子,因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亲同台演出《三义记》《刘二姐赶会》,有“七岁红”的美誉。1930年,马金凤8岁随父亲一路卖唱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演员马双枝为师,开始改唱豫剧。9岁的马金凤曾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后被赎出,跟继父姓,正式更名马金凤。马金凤14岁登台演出,常演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等。

根据马金凤的采访,她年少时,嗓子并不好,她曾被戏霸踢下舞台。为了练习嗓子,她抱着水罐扣住脸面高喊,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坚持了九年,练出一副好嗓子。逐渐成名之后,为了艺术,马金凤一直保养着自己的好嗓子,她烟酒不沾,不吃鸡鸭鱼肉、冰糕汽水等刺激性食物,常年吃馒头、绿豆小米饭和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日寇进犯开封,在戏班演出时,年轻的马金凤曾悲怆地说:“眼下国家遭难,是因为咱的军队不强大,咱们需要千万个穆桂英。”此后,她和剧作家宋词合作,对传统剧本《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穆桂英挂帅》。自此,《穆桂英挂帅》也成为她的代表剧目。

1956年,洛阳市豫剧团首次进京表演,马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一时轰动首都剧坛。当时马金凤正年轻,扮相漂亮,嗓子醇厚、柔韧,而且身手矫健,她的表演融合了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将穆桂英塑造得英姿飒爽、雍容大度。

首次进京演出历时一个多月,郭沫若、田汉、夏衍等到场观看。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在《戏剧报》和《新观察》撰文,盛赞马金凤是一朵“洛阳牡丹”。作家老舍在看完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赠诗:“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材。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马金凤“金凤凰”“洛阳牡丹”的美誉流传至今,马金凤是山东菏泽曹县人,当然也是“菏泽牡丹”。

特殊人物有特殊演法

开创“帅旦”新行当

1958年、1982年、1985年,马金凤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相继拍成戏曲艺术片,获得了更大的传播。上世纪90年代,马金凤作演出团长,成功带领演出团赴中国各地以及国外演出。2010年,年近九旬的马金凤被聘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为首届豫剧本科班的学子们授课。耄耋之年,马金凤登上三尺讲台,努力传承艺术。

在一生艺术生涯中,马金凤非常擅于学习,她常说:“艺术无止境,一个演员,除了睡觉,就要时时刻刻学习、锻炼,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在塑造穆桂英时,马金凤准确把握了人物心理,坚持“对于特殊的人物要创造出特殊的表演形式”,从唱腔到表演的一招一式,都突破了原有的表演程式,创造了“帅旦”这样一个新行当。

马金凤曾说:“把戏唱好把学生教好,是我的任务,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就宣传豫剧。只要还活着,我就不能忘记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2021年4月,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在洛阳开馆,全面展示了马金凤的艺术人生。展区里陈列着她演出时佩戴的绢花、水鬓、鬓带、头饰以及表演《穆桂英挂帅》时穿的戏服,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位艺术大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