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瀛洲海客

汉献帝没有想到,他尚未抵达洛阳,甚至还没有走出长安时,就已经被曹操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献帝东迁,看似是汉献帝为摆脱凉州军阀而做出的努力;但从一系列巧合来看,这背后似乎离不开曹操与其他士大夫的影子。远在千里之外的曹操,如何能对长安小朝廷施加影响?

这还要从一场刺杀说起。

一、杨奉密诛李傕

上一篇说到,李傕、郭氾把持朝政后,朝臣也曾做出反抗:他们对实力最为强大的李傕实施了两次“刺杀”事件。第一次,他们拉拢到了马腾、韩遂;第二次,则策反了白波军渠帅杨奉。

而杨奉谋诛李傕,才更像是“吕布刺董卓”的翻版。首先,杨奉虽然是河东人,但他麾下的白波军众却来自于并州西河郡;朝臣利用并州人与凉州人之间的矛盾,更容易拉拢杨奉。其次,杨奉一介武人,被评价为“勇而寡虑”,这与“勇而无谋”的壮士吕布定位一致,可见在朝臣眼中,杨奉也容易受他们驱使。

接着再看这场刺杀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他们都是谁呢?

对此,《三国志·董卓传》《三国志钟繇传》与《后汉书·杨震传》所附《杨奇传》等记载中皆有疏漏,故参见于袁宏《后汉纪》:“侍中杨琦(奇),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与傕将杨奉、军吏杨帛共杀傕,会傕以他事诛帛,奉将所领归汜。”

这份名单背后的猫腻,的确有不少。侍中、黄门、尚书皆是天子近臣,但他们却与袁绍、曹操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杨奇(琦)出身于弘农杨氏,其族弟是大名鼎鼎的太尉杨彪(杨修之父)。而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这两个汉末顶级豪族,却曾世代通婚。除此之外,钟繇、丁冲、韩斌也与曹操关系匪浅。

丁冲是曹操发小,丁氏、曹氏、夏侯氏三个家族世代联姻,曹操的母亲、夫人都是丁家人。韩斌出身不详,但在当时的从政环境下,他既然能担任中央高官,便足以证明其出身。事实上,颍川大族陈氏、钟氏、荀氏、韩氏等家族,在上百年来也一直是“抱团发展”。

如果说,这些都还算是巧合,那么曹操、袁绍等人的态度变化,便更加令人生疑了。

二、从敌视到和解

面对凉州军阀把持的东汉政府,袁绍、曹操等关东群雄一开始都是无比敌视的,因为这涉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之所以起兵,正是打着讨伐董卓的幌子。

董卓执政时,企图对关东群雄进行拉拢、分化。为此,盟主袁绍逼迫王匡亲手处决了自己的姐夫胡母班;而曹操在占据兖州期间,也赶走了朝廷正式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

但董卓死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彼时,李傕、郭氾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也派出使者马日磾、赵岐等人。前者去了袁术那儿,却被直接扣押,成了后者东征西讨的一面“旗帜”。人类的悲欢并不共通。相较于倒霉的马日磾,赵岐却受到了袁绍、曹操的热情招待,二人亲自出面,“将兵数百里奉迎”。

值得注意的是,赵岐与袁绍、曹操见面后,还说出了“期会洛阳,奉迎车架”这样的话。由此可见,赵岐绝非是李傕、郭氾的说客。他虽然是李、郭二人的使者,但实际上,他早已与诸位朝臣乃至天子商量好,想着通过这次机会,为汉献帝争取到关东诸侯的支持。

袁绍、曹操麾下都有当世一流的“谋士天团”。通过与赵岐的短暂接触,他们迅速判断出了长安城内的大致局势:汉献帝欲摆脱李、郭二人控制,东归洛阳。由此,他们纷纷向主公献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

毛阶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果然成功,故而此计广为后人所熟知,成了小说中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意思的是,此前一直反对汉献帝正统地位的袁绍,在看到刘虞坚决不愿称帝的态度后,似乎也转变了看法,并尝试接受汉献帝。沮授曾云:“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讨诛未服。”对于这个建议,袁绍大喜,忙称“此吾心也”。

话虽如此,盲目自信的袁绍并未把“迎奉天子”这件事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忙着平定河北时,他默许了小老弟曹操对长安小朝廷的“渗透”。殊不知,正是这一步先手,才让曹操在日后抢先一步占据了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曹操与白波军

对于迎奉天子这件事,曹操真正把它放在了心上。

据《三国志·钟繇传》记载:“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身在长安的老友丁冲,曾给曹操寄来一封信:“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曹操见信,自知时机成熟,遂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王必,让他通过张杨的关系进入长安。

张杨原本在西园军中任职,与同为西园军(典军)校尉的曹操有旧。按后者所想,张杨应该卖自己一个面子。但是,张杨与李傕、郭汜等人已暂时形成了默契,他们不愿再让其他势力介入,进而威胁到自己对朝堂的控制。好在,张杨麾下的谋士董昭早早看出曹操的潜力,并为他极力游说。

就这样,曹操成功与张杨搭上了话。曹操知道张杨的军队缺衣少食,还主动赠送他大批钱粮、物资。张杨大喜,把王必送到了长安城中。尽管如此,生性多疑的李傕仍没放下警惕。在王必抵达长安后,他第一时间将其扣押。这时,钟繇又站出来,一番苦口婆心,将王必给“保释”了出来。至此,王必成功抵达长安,并成功搭上了钟繇、丁冲等人。

那么,这是否能证明:是曹操一手策划了这场刺杀事件呢?

这的确有一定可能。杨奉背刺李傕,万一能成功,便足以让曹操在短时间内完成“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计划。就算失败,也能间接削弱李傕的实力,让各方实力归于平衡,进而为汉献帝的出走打开局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正是曹操的介入,让这些朝臣看到了关东群雄的态度。所以,他们才决意对李傕再次出手。

可奇怪的是,这次周密的刺杀计划最终还是草草收场。这个结果,到底是因为杨奉实力不足,还是他另有打算呢?

客观而言,杨奉既身为白波军渠帅,便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从结果来看,他利用这次机会顺利从李傕麾下脱身,并在钟繇等朝臣的支持下,成功与李傕分庭抗礼。这种局势,显然对杨奉有利。而在汉献帝东归途中,杨奉又及时召来了自己的同党——随着韩暹、李乐、胡才三大白波军渠帅的加入,白波军终于取代凉州军阀,成为了东汉政府的真正掌控者。

这么看来,杨奉有可能摘了曹操的“桃子”。只不过,他想要控制汉献帝,却缺少相应的资本。因为白波军没有固定地盘,更没有稳定物质补给;所以,他们虽然能在献帝东迁途中耀武扬威,却无法一直保证自己对朝堂的控制。

而这,恰恰却是曹操拿捏汉献帝等人的关键“法宝”。

参考资料: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

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

袁宏撰,李兴和点校《袁宏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