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秋,九月的一天,帝都北京城的天气,有些燥热难耐,秋老虎还在发着最后的余威。郑旺拖着受伤的右腿,坐在紫禁城的午门外,不停地向宫门张望。每一次宫门打开,他都激动地,站起来,仔细地张望。可又一次次失望地坐了下来。已经好些天了,眼看着自己慢慢地老去,他越来越思念,被卖出去多年未见的女儿,多么想再见她一面。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声也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眼看着渐渐老去的自己。他越来越思念,年轻时候,因家里困难,被卖出去多年不见的女儿。辗转多年,终于打听到,女儿现在的下落,可是却不能见她一面,每每想到这些,郑旺就有一种钻心的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答应临终前,都不能闭眼的妻子,一定要找到女儿,让她认祖归宗。经过多方打听,他终于打听到,一个让他兴奋又难过的事实。兴奋的是,女儿被辗转卖到了皇宫,做了宫女。在皇宫里这些年,可以衣食无忧,做宫女怎么说也比做贫民百姓,日子要好过点,难过的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是紫禁城,要想见女儿一面,没有那么容易啊。不管这些天他怎么说,都没有人相信他,连皇宫的门口,都进不了,更别说见到自己的女儿了。

他正苦苦地思索着,么能遇到女儿。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回头看看,两个锦衣卫装扮的人,站在他面前。郑旺拍了拍脑袋,以为出现了幻觉,不对呀,他又掐了自己几下,不是做梦呀,难道是女儿这些年女儿,在宫里混成了娘娘,也在到处寻找自己。他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

“郑旺,你不认识我们了吗?”那锦衣卫,拍了拍郑旺的肩膀。郑旺仔细看看,才发现是一个村子的,妥刚妥洪兄弟俩。郑旺有些惊讶,“你们俩?....什么时候发达了,在皇宫做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妥洪笑道:“不过是在宫里混口饭吃,旺叔,你在这做什么呢?”

郑旺闻听,忍不住泪流满面,把前前后后的原因说了一遍。妥刚妥洪弟兄两个,也有些难过,是呀,人心都是肉长的,都说女儿是爹的小棉袄。想当初旺叔,家里困难,卖了女儿,这么多年不见,怎么会不想自己的女儿。

“我听说我姑娘,郑金莲最后被卖到了皇宫,做了宫女,我在这里等了多日,也不曾遇到,你们正好在皇宫,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金莲的下落,叔求你们了,说着郑旺就要下跪?妥洪急忙拉起他,应下了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妥刚突然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听旺叔一说,倒提醒了我,我在宫里有个朋友,叫张山的太监说,宫里都传言,现在的太子朱厚照,不是张皇后所生,是一个姓郑的宫女的孩子”

妥洪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我也有所耳闻,张皇后多年未曾给,皇帝诞下龙子,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后来,不知道这么就神奇般的,天降祥瑞,生下来太子,也真有可能传言是真的”

郑旺闻听,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连忙说,:“那,叔能不能求你们两个,帮我打听一下,那姓郑的宫女,是不是金莲,我可怜的孩子,她妈到死都没有闭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妥刚说:“旺叔,你放心,我回去就打听一下,我那个叫刘山的朋友”

郑旺千恩万谢,辞别兄弟二人,暂且回家听信。

没过几天,妥刚给他带来消息,“我通过宫里的太监张山打听到,还真有一个叫郑金莲的宫女,传说,就是她生下了皇帝的龙子朱厚照。被张皇后强迫带走,说是她的龙子。后来,我通过张山见到了,金莲,跟她说了,这些年,你一直在找她。金莲也痛哭流涕,但在大内深宫,出去难比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旺千恩万谢一番,翻来覆去想着,女儿生了太子,虽说是个好事,但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天下谁都知道,当今皇帝与皇后非常恩爱,皇帝对皇后言听计从。他纵使对金莲有那个意思,也不能让天下人知道,不能给自己的女儿一个名分呀。

经过一夜苦苦的思索,他最后下定决心,要帮女儿一把,自己现在这把老骨头,已经不重要了,这么多年对女儿的亏欠,干脆我冒死拼一把,弄出点动静,把这个事,公之于天下。等皇子做了皇帝,对他亲妈,一定不会打入冷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好之后,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午门外,跟守门的侍卫说起了,他这些年寻找女儿的不容易,现在女儿就在宫里面,是当今太子的亲生母亲,我论如何,今天都要见她一面。侍卫们对于这个每天都来宫门口寻找女儿的怪老头,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可今天他居然放出了,重磅消息,说当今太子是他外孙。这可不是小事。谁都知道,冒认皇亲是要杀头的,这老头居然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说得如此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侍卫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该么办了,再次正色地告诉郑旺,“你可知道,冒认皇亲是要被杀头的?”郑旺忍不住泪流满面。再次哀求侍卫:“官老爷,我知道后果,但我当年不得已,卖了女儿,事实就是这样,我是不敢乱说呀”

侍卫们再也不敢像往日一样,把老头轰走了事。万一这要是真事,以后,这就是未来的国丈大人,谁得罪得起。于是,赶忙安抚好郑旺。逐级上报给皇上,谁也不敢怠慢。很快御前侍卫就把消息,偷偷传给了弘治皇帝。弘治皇帝,龙颜大怒,天下都知道,他不近女色,只宠皇后一人。他站起来刚要发话,又坐了下来,暗自思忖了良久。

这些年天下都知道,皇帝不能生育,连国子监的学生,都上奏折,为了江山社稷,让我纳妃。当年自己偷偷临幸宫女的事,生下太子的事,莫非真是应了那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传了出去,现在老丈人亲自找上门来了,这可不是小事。杀了他灭口,自己良心不安,可任由这事传扬出去,以后,太子怎么去面对天下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弘治皇帝心里长叹一声,想自己怎么就这么命苦。小时候,因为自己是宫女的孩子,差点就被郑贵妃弄死在襁褓里,可怜自己的亲妈,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在自己一个多月的时候,就自杀身亡。可怜自己,十七岁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还要担起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重任。没日没夜地忙于朝政,三十多岁,头发都白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又如何,打掉了的门牙,还是要往肚子里吞。如果有来生,不想再生在帝王家,只想有父母疼爱,有子女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皇后,以为,从此有了心灵的依靠,幸福的生活,就像自己招手了。可是,太宠爱她,她却有点太肆无忌惮了。又不能生育,我临幸了金莲,终于生了太子,以后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了。百年之后,面对列祖列宗也可以有个交代了。没想到,还是纸里包不住火。这事一旦传扬出去,对自己和皇后,对江山社稷,对太子以后顺利继承大统,对跟自己母亲一样命苦的郑金莲来说,都太不利了。

他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事及早扼杀在摇篮里。可不能给金莲一个名分,就已经很对不起她了,不能再对她的父亲下狠手的。只能找个背锅侠了。于是,他下令彻查此事。很快锦衣卫调查出结果,是太监张山传出去的。马上以造谣,大不敬之罪,快刀斩乱麻,把他杀了。但老丈人这边咋处理呢?弘治皇帝一时犯了难。先打进大牢吧,让他长点教训,此等大事,怎么能乱说。不杀他就是对得起金莲了。这样也是保护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这事就这样压了下去,没有人敢再提起此事,郑旺被收进大牢,做好了死的准备。皇家的权威,不容打乱,他是知道的,可是,为了女儿,为了能临死见女儿一面,为了女儿的未来,他拼一死也是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没想到的是,进了锦衣卫的大牢,女儿虽然并没有来看自己。但每天好吃好喝的,并没有人为难他,他心里大概知道金莲一定就是自己的女儿。弘治皇帝朱佑樘,通过打探,大概也弄清了,郑旺确实就是郑金莲的生父的事实,并没有为难他。此时的他,终日为国事操劳,已经是病入膏肓。他不禁感叹,奈何生在帝王家!

皇帝也许是没有精力,再过问此事,也许心中另有隐情。大臣们也都不敢再说起郑旺的事,但私下里,对此都心生疑问。想起当年,都知道张皇后多年未孕,有一天就梦到什么白龙附身的奇异之,怀孕生子,过于突然。傻子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何况这些老奸巨猾的官场老油条。这次郑旺谣言事件。主要人物郑旺没有被杀,知情者太监张山却被斩首,这分明是皇上心里,有难言之隐,杀人灭口了事。还没等大臣们,揣摩出皇帝朱佑樘的真实意图,皇帝36岁就突然驾崩了,皇后变成了,张皇太后,天下最爱玩的太子朱厚照登基为帝。这桩扑朔迷离的案子,再也没有人敢提起。一边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朱厚照,一边是被皇帝宠得,说一不二的皇太后。相对于没有存在感的郑旺和郑金莲父女,大臣们都会掂量一下分量,不敢再妄议此事。不久之后,刑部尚书闵珪,趁新皇登基,照例大赦天下。把郑旺释放了。有大臣提醒闵珪说:“这么重大的案子,事关皇家尊严的主犯,是不是该请示一下新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闵珪说道:“凡是没有列入不准释放名单的人,都可以不请示”

闵珪心里有他的小算盘。假如事实已经很清楚,先皇早已经把他杀了,先皇之所以没动手,就是心里承认了这回事,以先皇的仁厚之心,他必不会为难,太子生母的亲爹。此案也不宜再深究,不管以后,朱厚照会不会知道此,但现在深究起来,对谁都没有好处。

(根据史料改编的民间野史,非正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认同可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