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香港是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的城市。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层巴士车队,18000辆出租车,以及被称为港铁(MTR)的干净、高效、便捷的地铁系统。但每天仍有180万人次选择乘坐这4000多辆红顶或绿顶奶白色车身的丰田考斯特小巴,这种小巴时常超速行驶,行驶路线不受规管,经常出现司机与乘客发生口角冲突的场景,更不用说发生事故的几率有多大。
据香港运输署调查,2017年至2021年,小巴涉及4318起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率几乎是港铁的127倍。既然小巴如此危险,为什么还有人乘坐它?答案很简单,经验丰富的司机黄先生说:“它速度快,够方便。”
▲新界北部某小巴站,乘客数量已大不如前,只有零星几位乘客等待上车。(本刊记者 刘妍伶摄)
香港小巴,俗称“van仔”,是1960年代香港人口膨胀,巴士、火车等专利交通发展追不上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产物,更是上一辈人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2022年3月,立法会通过动议,仍然维持公共小巴总数上限为4350辆,直至2027年6月。近年小巴客量占全港交通工具的百分比维持在14%,由于新冠疫情,2021年平均每天仅有148万乘客搭乘小巴,回到廿多年前的状态,虽说如此,但小巴仍成为目前一成港人的代步工具,仍有其服务存在的价值。但近年行业萎靡,难关重重,摆在小巴司机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小巴的未来在哪?”
第五波疫情致三成司机停业
2022年2月,第五波疫情下的香港,街道人流冷清,交通业陷入寒冬。
红van和绿van不同之处在于,红van的部分车主为自顾形式的“个体户”,部分车主会将自己的车出租给其他司机,早前政府先后推出六轮的“防疫抗疫基金”,只有第二轮曾为租红van的司机提供补贴,第五波疫情最为严峻,小巴司机却没有再获补贴。而绿van因需向运输署交出营运数据,以及在路线、班次、收费和服务时间等方面,受到运输署的规限。因此,绿色小巴在这些严格规限下,反而有较大空间与政府商讨,红色小巴反而因为低规范令它们处于更被动状态,较难争取法例上的调整,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
“如果我继续开小巴,不仅有可能赚不到一万块,还要给租车费,如果我不开工,还可以申请一万元事业援助。”长期往返上水至坪洋开红van的司机明仔无奈表示,这也是很多同行退租的主要原因。在欠缺收入下,业界全港约1000部红van中,有近三成已经停驶。
按之前政府补贴的规律,每部小巴可获得一笔过三万元补贴,绿van的补贴会直接向前线司机发放,而红van补贴只会向车主发放,所以租用红van的前线司机不会收到一分一毫。加上车主如果每年要为小巴续牌,还要额外缴付四万元的保险费以及验车和保养费,政府的三万元抗疫基金补贴根本不足以续牌,所以很多车主索性不再续牌,所以大量小巴被退租停靠在路边。在退租潮下,粉岭火车站外一排小巴闲置路旁,场面“壮观”。
在新界北部某小巴站,有近20~30部绿van正在“晒太阳”,其中多部来自人称“廖叔”所属的小巴公司,廖叔负责驾驶小巴往返粉岭火车站至临近的乡村,高峰期每分钟就会从火车站开出一部小巴,直至今年第一季度开始,火车站门口人烟稀少,少了很多周末出行游玩的市民,小巴运行率大幅下降,司机们的收入大减。“以往末班车是晚上十点半,自从禁晚市堂食之后,末班车就变成八点了,”廖叔告诉记者,“疫情不仅影响餐饮业和零售业,就连交通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从“9座”到“19座”
van仔走过的半世纪
然而,疫情只是van仔目前遇到的困境之一,就算没有疫情,van仔也要受铁路竞争、营运成本上升、司机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整个环境都不吸引年轻司机入行。本刊记者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即为van仔,常常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担当司机,他常常跟街坊聊天表示,自己已经70多岁了,膝下儿孙满堂,本该早就荣休在家享清福,但由于无年轻人接班,只能无奈“顶住上”。
运输及房屋局资料显示,2020年公共小巴正式驾驶执照持有人约16.9万,其中60~69岁、70~79岁,及80岁或以上年龄组别,分别各占59487人(约35.3%)、17476人(约10.4%)及1510人(约0.9%),2020年涉及55岁或以上司机的意外事故数量达658宗。
目前,小巴行业面临疫情冲击、行业竞争及司机老龄化等挑战,恐未来漫漫长路难以前行,“在未来五年,预计在疫情逐渐缓和及社交距离措施有所放宽后,公共小巴的服务供求会逐步回复正常。
另外为了配合新发展区的交通需求,未来除了正在规划的新铁路线,运输署会继续优化专线小巴的路线及服务,包括推出新专线小巴路线供有兴趣人士竞投营运,以发挥有效的接驳功能。”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
Van仔的前身是非法白牌车,有些是私家车,更多的是以客货车改装的9座小巴,因此有“9座车”或“9人车”的别称。最初只能在新界行走,后来1969年7月获得立法会三读通过小巴合法化后,政府允许小巴驶进市区,并由政府发牌规管,每架小巴限载14人,从此“9座位”变成“14座”,如今更发展到“16座”、“19座”。半世纪以来,从非法白牌车到“红van”、“绿van”,甚至近年推出接载轮椅人士的低地台小巴,香港公共小巴在香港交通发展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2003年,在电影《忘不了》里,刘青云更是将“红van司机”这个职业演得活灵活现,给观众展示了小巴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尽管近年随着铁路网发展,小巴载客量渐减,但小巴在香港市民心中的地位依然无法取代。
(文/本刊记者 刘妍伶)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6日出版的香港《经济导报》,总35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