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周淑仪

2022年5月29日,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上海调整和优化核酸检测时间要求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尹欣表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现通知调整和优化核酸检测时间要求等事宜。

自6月1日零时起,进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离沪人员仍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可免除抗原检测证明)。来沪返沪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于机场港口、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冷链物流等需定期核酸筛查的相关行业或岗位的从业人员,以及配送寄递、城市保障等流动人员,按照国家和上海相关核酸检测要求执行。

以上措施,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昨日新增“29+93”,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丁香路910弄列为中风险地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5月28日,上海新增29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9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在29例本土确诊病例中,10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例在相关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18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9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根据上海目前疫情形势和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丁香路910弄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截至5月28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96例、危重型29例。5月28日,上海无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近阶段,上海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28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816个,涉及人口数约25万;管控区6436个,涉及人口数约78万;防范区62928个,涉及人口数约2214万。

对新增阳性感染者已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晏波通报,5月28日,浦东新区新增一例在社区筛查中发现的阳性感染者,随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落实了相关防控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这位阳性感染者是一位男士,29岁,居住于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丁香路910弄。目前,该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浦东医院隔离治疗,临床检查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肺部CT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经查,该阳性感染者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2剂次接种。

针对该阳性感染者,浦东已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核酸采样检测和社区管控消毒等相关处置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阳性感染者14天内未离开过居住地,活动轨迹仅限于居住小区内。目前,花木街道丁香路910弄已落实封闭管理和环境终末消毒等防控措施;对排查到的密接和次密接,均已落实相应隔离管控措施。

图片来源:pexels 近期,上海社会面有零星新增阳性感染者,相关流调和溯源工作目前开展如何?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回应,疫情发生后,在市防控办应急处置工作专班的协调指挥下,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2+4+24”要求,依托三公(工)集中办公和现场协同的流调溯源工作机制,卫生健康、公安、工信、通管、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汇聚多源数据,支持风险场所判定和管控、风险人员判定、落位、追踪和管控等工作,力争第一时间控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以青浦区徐泾镇迮庵村(杨巷西区)流调工作为例:市应急处置专班接报后,立即开展流调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落实相关人员管控。目前已连续开展多轮核酸筛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涉及轨迹环境检测结果显示,除病例居住楼栋外,其他均为阴性。综合实验室基因测序、流调轨迹排查等结果显示,该起疫情可能与该镇辖区内一工地疫情外溢高度关联,社区传播可能性小,风险基本可控。

吴寰宇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锁定感染源头的难度。目前,市、区应急处置专班正在抓紧开展其他本土疫情的流调溯源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浦东新区新增了中风险地区,是否影响区内复工复产?目前复工复产的总进展如何?哪些行业复工率比较高?

晏波回应界面财联社提问时表示,截至5月28日,浦东新区全区近1700家生产型重点企业复工复产,450家重点金融机构、580家重点外贸企业保持或恢复经营。同时,以点代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为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浦东新区累计开业商超便利店660家,恢复菜市场营业41家。目前,购物中心正在分批开放,前滩太古里、八佰伴等地标商业已开门迎客。电商网点持续开放,电商前置仓开业率达88%。

为服务市民公交出行,特别是为满足市民前往火车站、医院和商超等出行需求,以及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复工复产出行需求,从5月22日起,浦东新区陆续恢复了163条公交线路,明天还将恢复151条线路,实现公交除跨区线路外全部恢复。

为做好行政服务工作,企业服务中心已恢复线下业务,实行“5+2”全天候接待,实现午休不打烊、服务不停歇。晏波介绍,明天,全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也将全面恢复服务。

图片来源:unsplash 上海即将进入汛期,防汛部门会有什么应急处置预案?近两个月以来大量落叶堆积在排水口和积水点,会不会有相应解决方案?

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表示,上海将于6月1日进入汛期,防汛部门将统筹做好防汛和防疫工作,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防汛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一是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报工作、预警工作、预案工作、应急演练四个方面。

二是深入细致开展隐患排查。刘晓涛介绍,今年以来,防汛部门克服疫情影响,已经开展了2轮排查,正在全力推进问题整改。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不间断的风险排查,努力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健全常态机制,滚动排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力争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闭环管理。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将按照“一处一方案”的要求,落实度汛措施,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三是高效快速处置险情灾情。汛期各级防汛部门将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险情灾情,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刘晓涛表示,在中高考考点、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重点区域周边,将提前预置抢险队伍和积水抢排设备、防汛物资等。目前已经落实了100余支排水突击队,88辆移动泵车,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处置。环卫、路政、公安、排水等部门已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如果发生道路、小区、下立交积水等情况,将及时处置,实现快速退水。此外,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灾害天气,提前做好危险地区人员转移、船舶进港避风工作,已落实了转移安置场所1380处。

刘晓涛提醒,汛期天气多变,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安全防范。台风暴雨期间,不要在各类危棚简屋、临时建筑、广告牌等附近避风躲雨,外出遇到积水路段要绕行。万一家中进水,要第一时间切断电源。要及时固定好花盆、空调外机、雨篷等室外物品,家里还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日常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来源:unsplash 本轮疫情以来,在新冠感染者的救治过程中广泛使用了中医药,新冠感染者出院出舱后,还能得到哪些中医康复服务?

赵丹丹表示,对于在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中的患者,上海坚持中西医紧密协同,实施分类精准救治,先后制定了老年患者救治和儿童防治中医药方案,以及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危重症和特殊群体的专家共识,进一步证实了早期及时采取中医药干预,可达到减少发病率、减少转阴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转重率和减少病亡率的效果。

对于出院和出舱的人员,则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康复方面的独特作用:一方面,各方舱和定点医院将中药纳入出院康复带药目录,确保广大患者出院、出舱后仍然可以得到延续性中药治疗。另一方面,为让大家接受到更加有效的中医康复治疗,相继制定了两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中医康复方案》,推出了中药、艾灸、中医功法、膳食调理等技术规范,便于新冠感染者转阴出院后继续接受中医药治疗。

同时,不断健全中医康复服务网络,目前,市区两级共有20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新冠肺炎中医康复门诊,其中6家医院开通了新冠康复互联网诊疗服务专栏。市民可以在“健康上海12320”查询到上述中医康复门诊的开设信息、中医康复方案和传统功法训练视频。

赵丹丹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卫健委还将持续加大对中医药救治和康复规律的总结,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并根据正常医疗服务恢复进程,依托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和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康复服务网络,提高新冠感染者康复治疗的便利性和可及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这几天,街头有出现市民聚集在一起聊天的现象,有些人还没有规范佩戴口罩。对于外出市民如何做到个人防护,专家能否再做一些提示?

吴寰宇表示,对于外出的市民,建议做好以下个人防护:

一是佩戴口罩。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

二是及时做好手卫生。外出时可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剂。在乘坐公共交通、触摸超市的电子收银屏幕、电梯按钮等公共环境后,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如果不小心接触了口罩的外表面,或者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也可以及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有条件的情况下,仍然首选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三是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由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因此当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到空气中。近距离接触的人,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会有导致感染的风险。所以建议市民外出时,人与人之间至少要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此外,如果是室内、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相对密闭的空间,更应该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同时规范佩戴好口罩。坚持做好“三件套、五还要”,规范佩戴口罩、及时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不必要的人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