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宣布废止楼市限售政策,唐山取消商品住房限购限售,太原新市民、青年人购首套房无需社保证明,义乌9月30日前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可获100%契税补贴,镇江、淮南首次购买普通住宅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20%……

这一周,各地仍在陆陆续续发布楼市“松绑”政策,连不少平时几乎没有出镜率的小城市也加入其中。

眼下这种“争先恐后”放松楼市的情形,让人有了当初围观“争先恐后”收紧政策的恍惚感。这一波“松绑”大军中,俨然出现了诸如长沙这样的模范生,海口这样处在全域限购重点大区的城市,以及杭州这样不缺购买力的热门新一线。

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真不是放不放松的事儿了。除了杭州、东莞等少数城市“松绑”之后得到了较积极的市场反馈外,更多城市的递进做法,能够充分说明市场的冷淡程度。

比如哈尔滨,这个最早放松的省会城市似乎一直走在“松绑”前列——2021年10月启动,2022年3月预告,至5月正式废止限售;再比如苏州,这个“最强地级市”在一个月内连续3次发布政策,放松到如今的外地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个税)即可购房、二手房对限制转让时间不再要求等等。

个别“激进派”则早早选择了自我屏蔽,比如南京,一上来就表示要全面取消二手房限购,但政策从官宣到删除还不到半天时间。

亦步亦趋的行业大时代里,大家都在一步一步试探着“因城施策”的底线。过去这两年的超严调控,使得开发商、购房者,甚至是地方政府,都养成了一种观望的习惯。刚刚冲出“三道红线”重围,以为可以松口气儿了,想不到等来的是更复杂的市场环境。

然而试探归试探,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却让大家更担心了,因为销售情况还是没有太明显的起色,还是不能向老板交出好看的月度销售报表;很多房企的融资渠道依然没有畅通,拿地的钱还是没能准备好,只能吃老本卖存货。过去这一年,房企正在退出一些城市,即便是有拿地额度的天选投拓人,也会调侃,首先要焦虑的是吃上饭,然后才是吃饱饭。

就在5月27日,上交所为碧桂园、龙湖、旭辉、美的置业、新城控股5家民营房企做了一次投资者路演,传递出来的信息再清晰不过了,现在市场需要的是信心、信心、信心。

碧桂园总裁莫斌说得很文艺:过去一年,房地产行业大浪淘沙,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如今在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在上交所的支持下,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暖意。

龙湖集团CFO赵轶则直白一些:我们希望通过交流,能够进一步夯实和加强各位投资人对优秀民营企业的信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说了,现在的政策确实以放松为导向,但也是有基本约束和条件的,必须要防范楼市出现“一紧就死、一放就炒”,因为为了造市,从来都会有人不择手段。

开发商们有一个很爱用的词,叫穿越周期。经历过几个调控周期的房企,多少能总结出一些心得。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受过重伤,很多东西已经回不去了。

信心这个东西,树立起来很难,失去却很简单。

作者:陈梦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