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到商场,还有城市周边转一圈,竟然看不到一家炒菜店,火锅、麻辣烫、韩餐、排骨米饭、黄焖鸡,这些餐饮主体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这些类型的饭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用专业的厨师。我不禁感叹着想再像10年前那样,中午找个小饭店,点几个小菜,有厨师现炒,还真不好找。

一般我拿到商业策划案去分析的时候,判断它是否有可行性,就是去看它的增长类型是怎样的,是指数增长型,还是线性增长型。

指数增长型就是我做了这个事情,完成后把投入市场,收益就会像指数一样不断增长,而这种类型的行业往往前期要经过复杂的企划与内容整合。

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是这种类型,比如王者荣耀,设计好后,就会不断有用户在其中消费,设计者后期所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一款游戏不断优化,不断更新出新的内容与卖点就可以了,而这种指数增长型项目也是资本最愿意去投资的项目。
而实体企业更多的是线性增长型的,比如说饭店、奶茶店,他们开一家店一年利润是10万,想靠这一家店突破到20万可能通过增加产品销售的种类可以达到,但是想再持续增长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复制开店去获取,这就叫线性增长型,而复制开店就必须具有可复制性。这就是以厨师技术生存的饭店的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菜的品牌化其实就是非常受制约,我家乡就有很多好吃的饭店,但是明明很好吃,20年过去了,他确实还在老位置,生意也依旧火爆,但是就是没有期待中的更多发展。我熟悉鲁菜的朋友们,也肯定会有这种期待落空的感觉。
后来很多创业者也明白厨师现炒式饭店的局限性,就不去选择这个行业,去投资可复制性强的餐饮品类。

现在看来,厨师现炒式餐馆数量严重下滑,是餐饮行业进步的必然结果,餐饮业并不是指数型成长行业,所以必须通过可复制性才可以实现不断营收,而标准化则是可复制性强的首要标准,餐饮标准化的背后,食材标准化、配料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这些都好实现,唯一不好实现的就是制作流程标准化。

因为厨师对这道菜品的理解与操作就是每一道菜的灵魂,灵魂太难控制,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为了实现标准化,厨师也就成为了标准化的被剥离者。

那么厨师行业何去何从?

首先必须明确,去厨师化是中国餐饮甚至世界餐饮行业的唯一目标
现在厨师行业的竞争,竟然面临着跨界打劫的严重危机,让我们想起了打懵移动联通的竟然是腾讯,打垮柯达的竟然是智能手机,厨师行业现在竟然被预制品包装公司绞杀。
大家看一组数据,2021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4212家,销量同比上涨16倍。在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也就是说厨师,不仅被那些可复制性强的餐饮品类围剿

像韩餐、火锅、麻辣烫,黄焖鸡、鸡公煲,这种用点调味包,再学会掌握火候就可以出餐的饮食正在快速进行复制,而且品牌效应已经显现。还被预制品包装逆袭,预制品餐饮包只要按照操作步骤下锅,口味还是很不错的,这些预制品满足着大部分人对炒菜口味的基本需求,而这就足够了,很多快餐店连像样的厨师都没有,但是就是经营着预制品炒菜,稳赚不赔。
那最终厨师会消失么?

当然不会
在未来大厨掌勺的私房菜、高级会所将与一般饭店彻底成为两个品类可复制性餐饮品类挑选了大众用户,排挤了大厨掌勺的私房菜,这恰恰把高端用户优化到了私房菜的入口中,也给了厨师更有价值的商业环境。
以厨师而闻名、或者命名的高档会所式饭店,将打开餐饮行业的另一扇窗户。
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也珍惜眼前还没有变得更贵的大厨私房菜,最后还是品类的竞争才能给用户机会去区分市场,看清自己应有的调性。这同时也给了我们更深刻的商业经验,品牌与品牌的竞争其实与用户自身无关,而品类与品类的竞争才让我们用户分清自我的生活调性。

越是难以复制的产业,越有它稀缺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最终将体现在市场价格的增长上。

放在最后:

我做的创业项目一直都是从0到1开始,从1开始的基本没有,因为从0开始才能完全注入你的文化。也正因为如此,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的14年时间里,我总算积累了良多完整的商业经验,其中有数不尽的失误,更有良多阶段性胜利。

人们只要走了一段自己感觉很长很完整的路后,就愿意去回顾。就像每次旅行归来,在飞机上整理出的照片。游记照片整理后我们发到QQ空间、博客,让大家知道这里真的很好。

我的商业经验,也开始回顾、整理,然后分享到这里,让各位知道,创业就是有这么多的意想不到。其实真实的经验只是自己回顾不分享出去,会有种这条路我走的太孤独,没有脚印,走过而已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很多人再忙,也愿意去写本书的本质原因了。就像排雷兵,一路排查,最后忘记插旗子,那种感觉是不是很悲怆的。

所以经验与知识只有分享,才会变得有价值,哪怕失败的种种也变得有顽皮的意义。我回顾,我分享了,你读了,少走了一段弯路,比别人提前获得了那场胜利。最后,你也开始回顾、分享,又影响了更多的人。

写到最后,我感觉自己苹果肌有自主性的提拉,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