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尤其是企业家开始加入公益事业,共同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其中,90后企业家辛巴辛有志这类以家庭为单位常行善举的公益人,堪称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发动家庭成员参与公益的核心优势,在于辛巴辛有志的公益理念将更易落地。此前,辛巴辛有志与云南漾濞地区商讨捐建爱心小学之时,就是由辛巴辛有志的父亲完成的落地事宜。辛父的亲自奔波,不仅让辛辛有志的心意切实传递到了学生手中,更保证了爱心小学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辛巴辛有志与辛父共行公益,当地教育事业的开展也获得了切实助力。这样来看,家庭公益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辛巴辛有志也鼓励其妻子雪大初瑞雪共同开展公益直播活动。此前,辛巴辛有志和雪大就前往黑龙江省开展了公益直播活动。通过直播带货,雪大,辛巴辛有志成功的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帮助,将地方特产销往了全国用户手中,打响了“龙江好物”的名头。

面对这种成果,不得不说,辛巴辛有志与家庭成员共同实行公益的举动,不仅有着执行力上的保证,还有着公益效果上的保证。更进一步讲,辛巴辛有志发动全家做公益的行为,是一种实干行为,这保证了辛巴辛有志的公益理念得到充分实现。并且,通过公益,辛巴辛有志全家都更加团结,也更加正能量,这对子女教育也有着示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辛巴辛有志坚持公益行为的感召之下,家人们也逐渐加入了进来。因此,相信在辛巴辛有志等公益家庭的示范下,会有更多家庭加入公益行列,一起建设和谐社会。

整整100张名片,涵盖华中师范大学的方方面面,每张名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一种精神。

立足文化,解读精神,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化和精神通过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展示在你面前。

总有一张名片让你心动,总有一张名片让你难忘,总有一张名片让你回忆,总有一张名片让你感慨。

华大名片,名片华大,不一样的名片,不一样的华大。在这里,读懂华中师大!读懂华中师大,从《华大名片》开始……

比如桂香园,凡是在桂子山读书的学子,都会对西区最大的餐厅——桂香园留下深刻的记忆。桂香园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更有上百种各地的风味美食。

2013年12月,一组《一个馒头的诞生》图片让桂香园火爆网络。这组图片拍摄的是华中师大桂香园食堂卢水建师傅早晨3点50开始起床做老面馒头的全过程。凌晨起来做馒头的场景让不少网友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华中师大十几年来馒头一直没涨价,1元钱4个,从2003年一直卖到现在。

桂香园老面馒头,因为是卢水建师傅自己发酵做的,除了酵母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蒸出来筋道好吃,一直受到师生的追捧。两个馒头一个鸡蛋一杯豆浆成了华中师大师生的经典早餐。

可是,很多华中师大师生和校友并不知道“桂香园”名字的来历。笔者也是写这本书时才知道“桂香园”名字背后的故事,竟然与章开沅老校长有关。你不相信,那就看看从《华大名片》一书中摘录的《桂香园》名片吧——

华大名片之桂香园

名片解读:桂香园建成于2001年,位于西区牡丹园南侧,是华中师范大学最有特色的食堂之一。上下三层,一二层是学生餐厅,三层是面向校内外营业的饭店。

名片延伸:桂香园前身是三学生食堂,后来又叫实习餐厅,段胜章时任餐厅经理。1989年一天晚上8点多,时任校长章开沅带着外籍客人去吃放。不到一个小时,一桌美味佳肴端上桌子,外籍客人很满意。章开沅对段胜章说,没想到你们这里的饭菜还不错啊,我很少来是因为你们的名字不好,实习餐厅,让人想到是实习生在这里做菜呢。

章开沅校长的话提醒了段胜章,改名字。餐厅正好要重新装修,于是他就给后勤领导建议起个新名字。后勤领导同意了,段胜章思来想去最后取名为“桂香园”。之所以去这个名字,一是学校在桂子山上,桂树很多;二是每年桂花很香,校园又是书香四溢的地方,再加上饭菜香;三是餐厅既是师生的家园,也是幸福生活的乐园。于是就有了“桂香园”的餐厅名字。

1995年,桂香园重新装修,增设了一些包房。这样便于接待客人,规格高一些。装修后餐厅从外到内很气派,于是段胜章给领导汇报,找人题写“桂香园”三个字。后勤领导很重视,就跟时任校长王庆生汇报了。王庆生校长同意这个提议,并亲自请文学院教授、书法家涂光雍题写了“桂香园”三个字。

2001年,桂香园餐厅小了,容纳不了更多的师生就餐。于是,学校决定拆掉旧餐厅,建一座全新的大餐厅。段胜章全程参与了桂香园新餐厅的设计、建造工作。他说,新桂香园餐厅是天津大学建筑工程设计院设计的,先后改了六稿。因为桂香园餐厅的位置紧邻老建筑一号楼和西区老宿舍,在风格上一定要与老建筑和谐。于是,就有了一座仿汉代风格的大学餐厅。

餐厅竣工投入使用后,桂香园后面加了三个字,叫“桂香园美食城”。时任副校长马敏看到后建议说,桂香园三个字很好,加上美食城就不好了,最好去掉。于是桂香园美食城只留下“桂香园”三个字,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