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普丁的人都知道,苏联时期,他曾经在克格勃干过。还是基层干部的时候,他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群众演员。
不要误会,并不是说普总统要参加什么影视作品的拍摄,而是在外国元首来访问的时候,尤其是他们要到基层走一走、和苏联普通老百姓亲切见面的时候,克格勃就要派一些人扮演成普通群众到现场配合摄像啥的。
至于为啥这么做?就不用我说了吧,你懂的。
于是,就有了这张流传已久的照片。
这是美帝前总统里根来苏联访问的时候,当时还略带青涩、满头金发的普总统,挎着照相机,装成一个普通的热心市民,环绕在外宾的周围。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快五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普丁已经成为俄国的最高领导人,但这片土地上的某些操作却并没有因为一个体制的离开而有所改变。
最近,有细心的人发现,普总统视察基层的时候,居然也被安排了群众演员。
如图所示,普总统在不同场合接见的普通群众,居然是一波人。
他们有时候是普通市民、有时候是医院的病号;有时候是穿着制服的专业人士、有时候又是教堂里的虔诚信徒。
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了,真的是:流水的俄国政治,铁打的群众演员啊!
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普大帝自己原来就干过这样的事,他现在应该能发现这种情况啊!
但我猜他不知道,为啥呢?因为这种体制的力量太大了。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就问我,你说普总统知道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真实情况吗?他为啥非要继续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其实,这也是世界上所有XX者的困境。
当初的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们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情况吗?他们能爬到那个位置上,也是一国的精英啊!但当他们掌握了不受约束的权力之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在现实生活里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果你接触过某类企业的一把手的话,就会发现,当他们在那个位置上呆久了之后,对自己的评价就慢慢的变了。
一个重要的症状就是觉得自己越来越厉害,做啥都是对的,说啥都有道理。甚至每天早上起来都会被镜子里的自己帅到。
“我怎么就这么厉害呢!”这是他们经常在心里和自己说的话。
这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可以说是不言自明了,如果你把这种自大放大一万倍,大约就是普大帝的境界了。
历史表明,在某些体制下的高位上坐久了的人,除了对自己的评价会发生变化之外,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多疑,不信任自己圈子以外的人。
比如,普大帝最近就刚刚任命了俄罗斯的国家紧急事务部部长,而这位新上任的部长亚历山大·库伦科夫,正是普大帝之前的贴身保镖。
更吊诡的是,这位保镖的上任,是因为前任部长叶夫根尼·齐尼舍夫死了,而这位齐尼舍夫部长也曾经是普京的保镖,在苏联时期,他也是一个克格勃。
这位前任部长的死,可以说是充满了魔幻色彩,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他居然是摔死的。
根据俄国媒体的报道,某一天,俄国前紧急事务部部长叶夫根尼·齐尼舍夫在西伯利亚和自己的摄影师在一个瀑布前面照相的时候,摄影师不小心失足落水,部长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救他,结果两个人都死了。
看到这,你也许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安全事故,可你要是知道了当时的齐尼舍夫部长是俄国政坛的一颗闪闪发光的耀眼的政治明星,甚至被认为是普京的第一号接班人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呢?
毕竟,稍微知道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某些时候,皇帝最大的敌人就是太子。而对那些和皇帝关系特别好的大臣来说,中国人也有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
丘吉尔说过:民主制度不是什么好制度,只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
真正的民主制度固然有千般不好,比如效率低等,但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权力形成制约,可以防止某个突然昏了头的领导做出二B的决策。
但是有些人偏偏就不信这个。
其实,这次俄乌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两国战争,而是一次制度之争了,是普总统代表的制度和西方的制度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和科技等领域的一次全面较量。
为啥大家都关心俄乌战争?,因为这次战争的结果很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今后世界的走向,可以决定以后世界上的某些国家,是需要群众演员,还是不需要群众演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