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娱掀起了一阵考古热。

甜心教主炸裂回归,周董演唱会线上重映。

还有今晚直播的「音乐教父」罗大佑、「冷门歌手」孙燕姿……一瞬间带大家重返童年。

内娱的尽头是考古,诚不欺我。

但究其本质,无非是资本抓住了当下人们对于内娱的失望,将怀旧复兴重新推上舆论营销。

其实,港圈也存在考古。

TVB的剧综,同样是很多人的情怀所在。

前些天,胡杏儿的一首《岁月如歌》,就让不少网友梦回《冲上云霄》。

「当世事再没完美,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天的TVB,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但并没有选择躺平。

去年,它就曾炸出一档神综。

开分9.7,收官稳定在9.3。

还多次上了热搜,引发无数网友热议。

最近,第二季回归,刚播两集,豆瓣评分直接窜上了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叔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寻人记II》

这是一档「寻人」的真人秀节目。

正如第一季的旁白所说:

「有人说人生就是营营役役,但有人觉得人生应该是寻寻觅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的,不是当下的热门。

而是考古,——寻找八、九十年代的新闻主角

跨越三十多年,看看他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第一季中,最令人动容的,是 「 校草 」 一期。

去年还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无数网友的共鸣。

曾经的校草韦约瑟,如今是风度翩翩的大叔。

他本不愿再接受采访。

但心中的执念,让他重新回到镜头下。

当年,和自己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两个挚友。

如今,二人皆已过世。

再度立于受访的维多利亚港口,睹物思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年过去,相较当年的青涩,韦约瑟脸上多了岁月历练的老成。

会考失利后,他拍过旅游广告片,也做过空中服务员。

经历了人生浮沉,目睹了好友离世。

对于人生无常,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无论何时都要珍惜当下,一如他当年会考失利后的豁达。

一份1985年的会考试卷,成为勾连回忆的线索。

看着有如天书的数学卷子,韦约翰也不禁笑了起来。

人还是当年的人,只是时过境迁。

跨越时空,寻到的,不仅是人

每位主人公都经历了,香港三十多年来的变迁。

通过他们的回忆,我们也寻到了香港发展的蛛丝马迹。

比如「大家姐」一期,就展现了两代人截然不同的儿童监护观念

大家姐小时候父母忙碌,需要长姐为母。

她挑起大梁,照顾弟弟妹妹的各项事宜。

有一幕,让鱼叔印象深刻。

她拉着儿子一同翻看当年的录像带。

大家姐突然发现,原来那时的自己还没有灶台高。

「我需要站在板凳上才能做饭」

而如今,育儿成了香港多数家庭的头等大事。

大家姐自己也成为了全职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

三十多年过去,大家姐仍然在照顾孩子。

好似什么都没变,但心境已然不同。

《寻人记》的热播在香港掀起了寻人热潮。

这个想找小学同学,那个想找旧闻主角。

节目组也是压力不小。

寻人未必如愿。

很多要寻找的旧人已经离世,空留遗憾。

因此,到了第二季,解说词也做了俏皮的改动。

「人生就是寻寻觅觅,也有人觉得寻寻觅觅很费力气」

「往往找不到,偶尔找到宝」

第一个主角,就是寻到的活宝。

安仔,资深被访者。

早在1982年,他已经在新闻栏目火了一把。

有人说他白痴,有人说他太过精明。

他则说自己面懵心精。

由于他经常打电话向政府投诉,很多官员听到他的名字就头痛。

街坊四邻对他也是又爱又恨

尤其是附近菜场的商贩。

做安仔的生意,假若你胆敢缺斤少两,就死惨了。

连环电话打给市监局,轻则罚款,重则倒闭关门。

有人觉得安仔怪

他任何时候都穿西装打领带,甚至在家里做饭时也一样。

自称「特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有人骂他傻

因为他总是会买很多东西,是天生购物狂

买面粉做小笼包,一买就是一整袋,50磅 (约45斤) ;

肥皂也是一次买十几块;

冲水喝的橙子粉,至少12罐……

他说,这么买量足、价格划算, 在有钱时就要想到没钱时的困难。

「当于有时思无时」

当年斤斤计较的安仔现在生活如何呢?

节目组做好了大海捞针的准备。

以前都是寻遍千山万水才有线索。

但这次,安仔居然主动找上门来。

他似乎有什么诉求?

三十年未见,安仔苍老了许多。

头发已经快掉光,脸上也布满皱纹。

但不变的,是精致体面的打扮。

新衬衫、皮鞋、袜子、领带,甚至连吊牌都没拆。

还有购物狂的本性

如今安仔租住在兄长名下的村屋。

面积比旧屋大一倍,收藏空间也更多。

里面摆满了他钟爱的双层巴士模型。

还涉足电子产品。

光是收音机就囤了足足60部。

家里还有10个冰箱,通通要上锁防贼。

因为冰箱已经变成了藏宝箱。

里面塞满了元贝、鲍鱼、鱼翅等高档海货。

安仔囤货不仅是贪便宜、包配送,更多是因为兴趣。

就像有的人喜欢买公仔、集邮票。

不过,安仔没有工作,囤货过日子的钱全靠政府补贴。

此外,他还有意外保险补偿。

光是去年,他就因为跌伤获赔四次。

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是真摔,从没有诈骗。

「我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安仔说自己有原则

第一,不犯法。

第二,不影响他人。

但这个容易受伤、有原则的男人,同时还有着一样「大杀器」——

投诉

安仔的记事簿上写满了政府高官的电话。

一遇到不满的事,直接致电投诉。

就连历任香港特首,都听到过他的名字。

无论是违规停车还是乱丢垃圾,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事事关心,样样投诉」

安仔有一样得意之作。

他曾把烧肉店投诉到关门。

原因是对方卖给他的肉分量不足。

不夸张地说,三十年前,安仔就是商贩们的鬼见愁

然而,如今再跟着他来到市场,情况却截然不同。

安仔居然人见人爱

杂货摊奶奶热心地送给他小菜。

肉铺老板每次都会多给他一份。

当年很少有人理解安仔的行为。

不光商家不满,其他邻居也嫌他斤斤计较。

但,这种观念现在逐渐发生了转变。

2009年,香港海关开始对市场进行监管,关停了大批缺斤少两的商贩。

他们这才意识到,一直以来,安仔不过是在合法范围内谋求应得的利益

而且,当他们需要帮忙时,安仔总能伸出援手。

比如,遇到棘手卫生问题时,致信议员往往石沉大海,有关部门无人过问。

但安仔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搬来视察的高官,很快解决问题。

商贩们对安仔态度的转变,见证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

也折射出香港市井文化的变迁

《寻人记》的立意可以用六个字概括:

大时代,小人物

但,它从不过多评价时代的好与坏。

小人物的喜与悲,又何尝不值得书写呢?

说到底,《寻人记》寻找的,是人情味

在安仔这一集中,节目组从一开始就铺下了一个问题:

安仔为何主动联系,他有什么诉求?

其实,跟随镜头仔细打量安仔的住房,就可以窥探一二。

虽然他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有着诸多生活妙招,但实际上照顾自己很吃力。

由于大量囤货,他的屋里杂乱不堪,很难收拾。

自从母亲过世,他便独自生活。

平日里没有朋友,家里能坐的只有一把椅子。

安仔曾有一位好友,教会的梁牧师。

他是唯一懂安仔的人

早年在访谈节目中,他便谈过自己眼中的安仔。

安仔小时候因为发烧影响到脑部。

梁牧师认为,安仔的怪异源自从小的身体缺陷、生长环境。

屡屡遭受歧视,让他形成很强的自卑感,对人不信任。

可惜,梁牧师早年移民澳洲,失去联络近三十年。

在节目组的努力联络下,终于替安仔找到了这位梁牧师。

两人在网上再续前缘 ,安仔笑得很开心。

在每次寻人前,《寻人记》的节目组都会做足功课。

他们会找出每一期的旧新闻,整理大量的资料,做背景调研。

所以,在见面之前,他们就已经洞悉了安仔的个性、背景。

但《寻人记》并没有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

而是采用内焦点叙事的模式,把叙述权交给安仔

我们也得以看到更多的真情流露

从十几岁起,安仔就开始治疗精神疾病,可惜收效甚微。

医生看他那么精明,以为是存心捣乱,不让他看病。

于是,节目组帮他找到一名精神科医师,上门诊断。

回忆起当年的不堪,安仔的眼里少见地泛起泪花。

同学的排挤、老师的误解、街坊的歧视,都压得他喘不过气。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小事化大,往往源于别人歧视他,不回应他的诉求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与自闭症患者相似的症状。

如今,安仔已经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但,未必绝望。

和多数自闭症患者一样,身边人的帮助也很重要。

就算你没有打算成为他的知心朋友,起码也可以放下有色眼镜

多一分包容,少一些谩骂

过去几十年来,安仔将自己藏在怪异、张狂的外壳下。

其实,他本质上就像自己所说的,是一个容易受伤的人。

人生寻寻觅觅,无非为了寻求认同,寻一个倾诉对象

就像陈奕迅在《浮夸》里唱的:

「其实怕被忘记,放大来演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近几年来,内娱综艺的内卷程度严重到令人发指。

在这样的时节,遇上《寻人记》是一种幸运。

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撕逼。

平和温存的镜头,说尽了香港三十年沧桑变化中的人间百味

其实又何止香港?

在心浮气躁的世代,多一些停留与回首,往往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不久前,谭Sir与气球哥时隔十年再度相逢。

这场「世纪会面」,惹得 无数网友感动泪目。

视频播放量突破600万。

还有2018年的纪录片《梦与路》。

镜头对准了一众逐渐被遗忘的过气网红

庞麦郎、杀马特、范雨素……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镇青年的梦想。

但,媒体对流量的贪婪,是他们与明星梦之间难以逾越的天堑。

他们已然失去了流量的光环,成为媒体的弃子

反观今天的内娱考古,从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情怀的煽动与营销

榨取热点人物的流量,或许能让节目窜上热搜头条。

但,引发的深入思考才弥足珍贵

这样的考古,才是一种对于当下最好的反馈。

它并非为流量而考,而是为时代而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