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芳50年代中期出生,五六十年代刚建国不久,国家尚在艰难建设中,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往往不是后来才有的。

而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甘平庸的孙亚芳,即使在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也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孙亚芳就参加了高考,同大多数幸运的人一样。

她顺利通过了考试,已经二十几岁“高龄”的孙亚芳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成为了后来让电子科技大学引以为傲的杰出校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毕业后孙亚芳进入了河南一家无线电厂工作。一年后,她从无线电厂辞职,进入一家研究机构当老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了两年教师后,孙亚芳不满足于眼前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她应聘进入北京某信息技术研究所担任工程师,她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七年。

优秀的人不会想要呆在安逸的环境中,孙亚芳也不甘停下脚步,不久后,她又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华为。进入华为的这一年,她已经37岁。

对大多数人来说,37岁已不再年轻,或许觉得能有份安稳的工作,不菲的收入,踏实生活就不错了,还折腾什么呀,但是孙亚芳却从不这样认为。

在她眼中人生的积极进取从来都不受年龄限制。现在大学生可谓遍地开花,但拥有大学学历在80年代却是一件难得的事,孙亚芳不同于普通女性,她有一颗不断上进的心。

她不甘一辈子平淡无奇普普通通地活,毕业后,她用十年时间摸索打拼,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孙亚芳刚加入华为时是一名基层工程师。尽管她渴望升职和加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她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选择性。在华为内部,她担任过许多职位。她将去公司安排的任何地方。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孙亚芳很快就从众多华为员工中脱颖而出。后来,任正非亲自任命她为董事长。仅用了7年时间,她就被提升为董事长。

20世纪90年代,华为正处于奠定坚实基础和迅猛发展的阶段。所有的工作流程都不成熟,一切都依赖于一点一点的自我探索。自从孙亚芳出任市场部和人力资源部主任以来。

她挑起了华为的一半。1992年,华为出现了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员工数月未付工资,士气低落。此时,任正非筹集了50万元贷款,华为几乎死而复生。

任正非,包括公司领导层的所有员工,都在为这笔钱的使用而挣扎:应该先支付给供应商,否则供应不足;还是应该先投产,以确保生产链的正常运行。

当任正非犹豫不决时,孙亚芳站起来点了点头:先给员工发工资。此举提振了华为的士气。

当员工拿到工资,士气高涨时,华为不仅纠正了气氛。

而且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他一系列问题也被一一打破,华为成功走出困境。这个薪酬问题让任正非暗暗佩服这个看似软弱的女人。

也让所有华为员工真诚相信孙亚芳。“小胜利靠智慧,大胜利靠美德”,孙亚芳在一次内部干部会议闭幕式上提到了这一点,她一直相信这一点十多年。

1999年,任正非指定孙亚芳为华为董事长,从此华为正式开始了“孙亚芳时代”,在中国市场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几乎所向披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左右,华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任正非为这些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甚至一度快要患上抑郁症。孙亚芳提出建设性建议,面对思科的栽赃,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首先,孙亚芳带领华为和思科的对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孙亚芳又找到一批最优秀的律师,带他们参观华为的工厂,律师们亲眼目睹了华为雄厚的科研力。

被彻底折服,大家都认为“华为有自己优秀的研发团队,所以大可不必盗用思科”;最后,华为趁热打铁,利用舆论为自己壮大声望,打出民族企业的感情牌,告思科垄断。

全球的TI产业陷入危机,华为开始收益下跌,公司上下都很焦虑和担忧。为了公司发展,为了给公司注入年轻力量,改变公司老人不作为的现状,她曾两次主动带头辞职。

用辞职后重新竞聘上岗的方式,优胜劣汰,唯才是用,让华为员工更好地各司其职。经过两次大换血,华为内部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正是不断革新的精神,让华为立于不败之地。

2018年,在华为任职26年的孙亚芳,从华为退休,选择将接力棒交给新人。已过花甲之年的孙亚芳,自此完成了自己在华为的使命,带着一身荣誉和成就退场,开始安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