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人教版教材插画掀起了巨大的争议。

大圣今年就幼升小了,这些插画看得我心中一惊。不但画风畸形,而且出现了大量并不适合向小学生传达的信息。

首先,插画里的人物形象都很怪异,给小孩子看的书应该是以可爱生动活泼为主,可是你看插画中的人物,个个歪鼻子斜眼,眼神还特别猥琐,哪个和可爱活泼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圣看了一眼说,这些小朋友看上去好怪啊。连6岁孩子都能发觉的问题,身为成年人的画者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么?

当然,审美是主观的东西,如果单单只是画得“丑”,那也不至于引来这么大的反应。

这套教材有多处涉及儿童隐私的画面。

比如这几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解放天性吗?

我不明白,请问这样的画风对学数学有什么帮助么?这种涉及儿童情色的性暗示在全世界都是红线,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却不止一次的出现。

还有这幅图:

拽裙子、摸胸是四五岁小孩子都知道不应该干的事,教材里却堂而皇之的以大幅画面展现。

有业内人士辩解称,这是个人审美问题,被个别人放大化了,画者本身是没有恶意的,有些地方只是衣服的褶皱。

我暂时信了你的邪,那么再看看下面这几张:

小孩子腿上有疑似纹身的图案:

女孩一身兔女郎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你也可以勉强将其解释为一只普通的兔子造型发箍。

最严重的是这个,五星红旗倒挂:

国旗是国家尊严的象征,神圣不容侵犯,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吧?

因为这次激烈的舆论风波,人教社被迫下场说明。不过说明中强调的重点仍然是画法画风的问题。

显然,这次的教材风波不能简单的甩给技术层面,这么多元素汇到一起,能用没有恶意来解释么?

还有人辩解说,数学教材里插画又不是主要元素,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我来告诉你,孩子看一本书,首先最吸引他们注意的就是画,其次才是文字,那些性暗示的画面能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而且小学生的专注力并不是很强,上课一分心,很容易干的事情就是盯着各种图画看。

为了不让大圣走神,我连笔袋铅笔和尺子都给他买的纯色,结果好嘛,千防万防,课本难防。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些孩子盯着书本上的插画看上半天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影响,我甚至担心他们会模仿插画里的行为打扮。

未成年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材是塑造他们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孩子的文化认同、道德水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的,偏偏就是在教材上,出现了问题。

这套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是2013年由教育部审定的,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此系列画风,设计方为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这家工作室被查出根本没有任何工商注册信息。

吴勇的履历金光闪闪,毕业于大名鼎鼎的中央工艺美院(现在的清华美院),曾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此前的采访中,吴勇曾言之凿凿的称,书籍设计是一种情怀,我不知道他灌入到教材中的是何种情怀。

真不是网友刻薄,鸡蛋里挑骨头。咱们来欣赏一下80后小时候的课本插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新、质朴,孩子的眼神里充满着纯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有些插画还出自名家之手,比如这个后来被大家玩坏了的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就来自大画家蒋兆和。蒋老先生不知道杜甫长啥样,就照着自己的模样来了一张“自画像”:

我至今仍记得好几张当时课本上的经典插图,那个时候每年寒暑假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开学领到新课本,然后如饥似渴地翻阅,欣赏上面的插图。

再看看今天的课本,我不觉得上面有什么插画能留给孩子美好的回忆。

我们的知识不断迭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投入在教育上的开支越来越大,然后就给孩子们开发出这么一套教材?

丢不丢人?害不害臊?打不打脸?

全网如今铺天盖地讨伐这个工作室,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根本在插画本身。他画的烂,没人买单就完事了。

问题是:到底是谁主导引入的这家工作室,谁做的审核把关?

这套教材自2013年推出,已经默默传播了9年,第一批读这版教材长大的孩子如今已经读了高中。

其实早在2014年,就已经有一线教师诚挚地提出整改意见,指出插画中人物难看,画风令人难以接受。

我相信这些年来提出意见的老师家长不会在少数,然而他们的声音就如石沉大海,根本不被重视。

这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张画的无心之举,而是一整套教材啊。

教yu部一直对外称教材的审核是极其严谨苛刻的,有多个部门共同把关。所以怎么就能在重重审核之下,出现这么多问题?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成年人只能看“口死比尔”的时代,给儿童们的教材竟然如此随意。

还记得前两年,北师大出了一套性教育绘本【珍爱生命】,出版方顶着重重压力,只因为“涉性”,最后还是被下架处理。

反而真正有问题的教材却被孩子们使用了近十年,得不到任何整改,这太嘲讽了。

还有三个多月就要开学了,我不想看到这套书再出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