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桧我们总是用“千古罪人、遗臭万年”等词语来形容他,而他的“不忠不义”更是让他的后人跟着一起遭殃。

刁难、白眼和冷嘲热讽都是家常便饭,严重之时还会影响仕途毁其终身。这意味着“秦氏家族”的后代们一辈子都要背负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羞辱与对比。

但是在这样令人不齿的家族之中,并非没有刚直之辈。有一个人他不仅挨过了乾隆的故意刁难,更是考取状元官至侍读学士,一生都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他就是清代状元——秦大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桧奸臣,后人刚正不阿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无数贤良正直的名儒官员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卓越功绩被后人所敬仰。

但这其中也不乏结党营私,陷害忠臣的小人,不仅将国家推向灭亡之路,更是让自己背上了“千古罪人”的骂名,甚至累计子孙,断其前程。

说起宋代的“千古罪人”,秦桧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为求自保,他在面对金军的俘虏之时,出卖贤臣,串通逆贼,企图以卖国来获取自身的平安;陷害良臣,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杀害良臣。

秦桧的行为不仅让他自己羞见天颜,更是让他的子子孙孙们都遭受白眼,忍受唾骂。而秦桧死后,借助他登上高位的子孙们都被罢免官职,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一般一去不复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事无绝对,“秦氏家族”中也不乏刚强之辈,不仅学识渊博,更能带兵打仗,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以武和文两方面来说,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优秀的“秦氏家族后代”在为国奉献。

武之代表,为秦巨。秦桧的曾孙秦巨曾经在蕲州担任通判,并因为战功赫赫兼领守备事务,当蕲州遭受金军的突围之时,秦巨镇定自若,一面通知下属急告朝廷进行救援,另一方面不断激励自己手下的将领要英勇杀敌。

在战争关键节点时还亲自登城监督战事,拼死守卫。但寡不敌众,援兵也迟迟不到,城门被突破,金军涌入,秦巨身负重伤。下属劝他休整后再战,可他不肯,并回答说:“我已决心与此城共存亡。”最终他牺牲在了血泊之中。

自幼聪慧,25岁高中举人

文之代表,为秦大士。南京学士,其祖上是秦桧的哥哥,虽然并不属于直系亲属,但在当时以“株连九族”为处罚方式的古代,秦大士自然无法逃脱秦桧的影响,并且在乡中遭受了多年的非议。

但实际上,秦大士的直系祖上在秦桧死后,已经与秦桧断绝了来往,并且举家迁往别处了。

可即使他们如此做,这种“荣辱与共”的理念,也将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而秦大士在读书之时也时常被同窗之人所鄙视,始终无法抬头做人。

可秦大士却忍辱负重,逼迫自己充耳不闻,年少聪慧的他10岁便可出口成章,小小年纪便可通过自己的才学赚取钱财补贴家用。为了摆脱世俗的眼光,他励志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终于在25岁那一年考中了举人。

秦大士不仅才华横溢,更是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文章让当时的主考官眼前一亮。考中举人之后,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寒窗苦读多年,只为获得“殿试”的“考试门票”。

乾隆十七年,因皇太后60大寿而新开的万寿恩科,是秦大士命运的转折点。

他如愿参加了殿试,在拿到殿试考卷之后,秦大士奋笔疾书。他深刻的见解和扎实的学识所写出的文章让乾隆皇帝眼前一亮,当时就被秦大士折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便想看一看此等文章究竟是何人之作?在拿到名单之后,眼前的名字让他心生疑惑:“秦大士?难道是秦氏家族的人?那他是否与秦桧有关系呢?”

于是乾隆皇帝派下属去调查秦大士的背景,在得知他与秦桧同出一祖籍之时,心中的疑虑便已经被证实了,于是便想罢去秦大士的面见皇帝的资格。

乾隆皇帝心想:“奸臣的后代岂能为国之重臣?如果他像秦桧一样是奸臣,那不是养虎为患吗?”可是秦大士的文章实在是才华斐然,着实是难得的人才,这可让乾隆犯了难。

乾隆皇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不愿意放过如此人才,也认为秦桧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秦大士也不是秦桧非常亲近的后人,也许他和秦桧不一样呢?带着这样的想法,乾隆还是照例让秦大士参加了殿试。

进京赶考,乾隆故意刁难

见到秦大士的第一眼,乾隆皇帝似乎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秦桧的影子。于是开门见山地问道:“秦大士,你的祖宗是谁?”听到乾隆皇帝如此质问,秦大士顿时慌了神。

秦大士原本满心欢喜,自己好不容易获得了此次殿试的机会,难道真的要因为先祖的原因而被影响仕途吗?

而他的回答也直接关系到自己能否活命,如果如实相告秦桧是自己祖先的事实,那乾隆皇帝势必会以此来处罚自己;如果出卖祖先不承认与秦桧的关系,那不仅是不孝,更是犯了欺君大罪,很有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看上去都是死路一条。

汗如雨下的秦大士,立马趴在地上。但多年的读书生涯,使他立马又冷静了下来。思绪片刻后他壮足了胆子,大声说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短短七个字,在读书人的世界里却包含了无尽的意思。当乾隆皇帝听到他说的话之后,龙颜大悦,立马说他:“不愧是大才子,留用!”

但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秦大士的处境与乾隆皇帝的发问,是绝对不能小看这短短七个字的。

第一层面,秦大士在面对乾隆皇帝的质疑之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皇帝以自己的言语来处罚自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而没有否定实际上也等于默认了自己是秦桧后代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层面,“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为了从侧面告诉乾隆皇帝:如今已经改朝换代,而自己也已经是隔世之人,再用以前的标准来看待今时今日的朝堂并非是明君之举,只有南宋那样的昏君才会任由奸臣当道,迫害良臣。

而您也是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皇帝,现如今大清朝能够有您这样的一代明君,是时代之幸,您也是断断不会让奸臣搅乱朝堂的。

“天子”和“朝臣”本就为一体,互为因果。如果皇帝是圣明之君,理论上来讲是没有奸臣成长的土壤的;但如果朝堂上有奸臣(指自己),那皇帝必定也是昏君(指乾隆皇帝)。

对答如流,步入状元朝堂

秦大士的回答堪称绝妙!不仅正面避免了乾隆皇帝的责备,而且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甚至还拍了乾隆皇帝的马屁,这种不露声色的拿捏,也体现了秦大士过人的机智。

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让皇帝无从下手处罚自己,如果乾隆皇帝真的因为自己是秦桧后代而毁了自己的前途,那也变相表示自己和那些让奸臣当道的皇帝没有什么两样。

但我们也不可小瞧乾隆皇帝的智慧,他怎么会不知道秦大士的弦外之音呢?只是他扭转乾坤的能力和他才智过人的学识,折服了皇帝罢了。

听完秦大士的回答之后,乾隆为了嘉奖他,在殿试之后钦点秦大士为新科状元,并且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其实,这样的职位也是在考验秦大士,因为虽然乾隆皇帝许他状元,授他官职,但是想要得到百姓和天下的认可并非一件易事。

因为他身上背负着“奸臣后代”的罪名和标签,面对如此巨大压力,他是否能够扭转乾坤,为自己作证呢?

为了让乾隆皇帝看到自己的决心,秦大士高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杭州西湖,去祭拜岳飞,为自己的祖先赎罪。他跪在岳飞墓前,看着自己的祖先秦桧夫妇被捆绑住双手,跪倒在地的雕像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家族意识让他无法痛彻心扉的辱骂秦桧对自己仕途的影响,儒家良知也让他无法以世俗的眼光去鞭策眼前的祖先。

当很多人知道秦大士来岳飞墓前之时,都认为他是来“作秀”的,只不过借此表示自己与祖先的不同,以此来迷惑乾隆皇帝和百姓罢了。

在秦大士来到这里之时,抬头所见不仅是跪倒在地的祖先,更有映入眼帘的羞辱诗句:“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同年的新科进士在得知秦大士是秦桧后代之时,发笑戏虐让他做一对联来记录自己前去杭州的感觉。

秦大士听后苦苦一笑,挥手执笔写下了一行千古名句“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如此情真意切的言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乾隆皇帝的敬重,更是在上任之前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代表了“秦氏家族”为岳飞谢罪。

恪守本分,一生尽职尽责

秦大士为官上任之后,一直勤勤恳恳,谨言慎行,乾隆皇帝也因他的衷心而倍加信任他,俨然一副贤君良臣的形象。

为官第二年,他便被乾隆皇帝授命前去顺天充当乡试的主考官;次年,充当咸安宫的总裁官,在武英殿任职。可好景不长,刚刚为官的他就遭受了家母去世的打击,因办丧事而回家之后便停止了自己的工作。

在服丧期满之后,皇帝仍然记得这个富有才学的秦桧后代,让他服阙复官,甚至入了上书房,陪侍皇子们读书;过了几年之后,秦大士深感自己疲惫,于是请假以终老。

乾隆皇帝割舍不下这样难得的人才,多次派遣人劝他复出归堂,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回顾秦大士的一生,“低开高走”仿佛是对他为官生涯的最好描述。他背负着秦桧后代的骂名,但却荣登金榜,不仅没有受到他的影响,更是以一人之力洗刷了世人对“秦氏家族”的看法。

在为官之时,他多次担当乡试、会试的主考官,阅卷无数,且卷卷尽阅,尽职尽责的为国家筛选可靠的人才,如伯乐一般挑选千里马;

在入上书房之后,恪尽职守,虽然官高权重但他却丝毫不骄傲,尽职尽责的教授皇子们读书,而皇子们也在他的教导之下变得学识渊博。

自秦桧死后,“秦氏家族”所陷入的百年信任危机,最终被秦大士所破解,他用自己的行动化解了祖先的错误,正面问题,努力解决。

他不仅没有刻意隐瞒,更没有百般抵赖,而是将祖先的行为当作一种教训,以此来劝告自己警醒世人要勇敢担当责任,不可逃避。事实证明,他说到做到了。

结语:

秦桧遗臭万年、陷害忠臣,是历史上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注定遭人唾弃。但“祸不及子孙”,秦大士不仅没有因此沉沦,重蹈覆辙,记恨皇帝,痛恨制度。

反而一生都做了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拥获了乾隆皇帝的信任,得到了百姓的认同。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不该以他是“秦桧后代”的身份来绑架他,甚至对其进行无端诋毁,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了。

参考文献:

  1. 姜钦峰.秦大士真诚化危机.2009年。
  2. 卞文志.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文史月刊.2011年。
  3. 边庆祝.秦大士机智化险为夷.快乐语文.2022年
  4. 赵鸿祥.秦桧后人的危机攻关.东西南北.2009年。
  5. 杨海亮.开口见智更见巧妙——一朝天子一朝臣.国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