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的春夏之交,太平军在二破江南大营的战役中取得辉煌的胜利。这场胜利使得太平天国的高层一时被内心的骄傲蒙蔽了双眼,他们没有加强天京(现南京)周边的防御,反而将许多的有生兵力投入到向东进击的战场,结果招致清军和外国势力在上海对其联合"反击"。

进攻上海无果,回援天京的路途中又多有舛折,这使得盘踞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对下游太平军虎视眈眈的团练武装湘军(由曾国藩筹建)得以乘虚而入,以其兵锋直逼安庆。 从1860年的9月至次年的9月,湘军对安庆进行了长达一整年的围困作战,太平军究竟能不能守住这座天国政权赖以维持存续的都外戍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0年代的湘军

一、战幕拉开前繁荣却又危机四伏的安庆

安庆,又名"宜城",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1949年以前的近300年时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因此,安庆是当时安徽省境内最富庶的城市,也是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程度排得上前位的数个城市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于天京完成了定都大业的天国政权为了确保天京拥有堵御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的屏障,同时也为了获得位于湖南、湖北等省境内的粮物产供基地,因而展开西征。 1853年6月10日,太平天国的西征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安庆,自此,安庆一直被太平军据为其控扼长江下游航道、西进确保粮物出产地安全的活动据点。

进入1860年代,中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统治中国的清政府跟外国入侵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外交上的谅解",外国入侵势力开始跟清政府展开有限的合作,支持其对抗本国的起义势力。 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清政府完成了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收复",自此,地处天京以西、战略上可对天京发挥保卫作用的安庆成为了清朝战力欲克之而后快的"敌堡"。

▲安庆今貌

二、清军三面进围安庆

大致从1860年的年初起,已指导湘军攻陷安庆以西大片土地的曾国藩就开始筹划攻夺安庆作战的展开事宜,因为他明白,攻获安庆,湘军就获得了向天京进军最重要的前进据点。

以湘军为核心的清军攻陷邻近安庆的石牌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与忠王李秀成协商后,率兵数万西往援战。1860年1月上旬末至下旬初,陈玉成部及支持它的捻军一部(由龚得树领导)分批进抵潜山,准备在那里稍事休整后,南下驰援在清军的攻击下已岌岌可危的太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玉成、龚得树兵移太湖的期间,清军多部也在曾国藩的指导下展开频繁调动,至大概1月15日,清军已有三四万人集结到了太湖一带。眼见就要陷入清军优势兵力的多面夹击,陈玉成命部首先猛攻由鲍超统领的一部,激战数日,没能完成突围。

2月间,陈玉成再度尝试杀出一条血路,然而,由于清军多部又在多隆阿、曾国荃等的统领下出击援鲍,鏖战10余日,陈玉成所率的太平军最终战力不支,被迫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撤退。2月17日,清军曾国荃部进逼太湖,眼见陈玉成部的来援可能性已不存在,太湖太平军守将刘玱林于当晚决定放弃抵抗,就这样,太湖落入了清军之手。

▲曾国荃画像

2月19日,陈玉成、刘玱林余部退抵的潜山又遭到了清军多隆阿部的进攻,陈、刘率部抵御无果,又被迫退往了桐城。为不让太平军获得喘息的时机,多隆阿又率部追击至桐城以南,以截断陈、刘部与外界的音讯来往。

石牌、太湖、潜山及桐城南郊一带的失守,加上安庆南面清军战船已可以随意游弋的长江航道,意味着安庆城已三面被围,只有其东面的枞阳,可供其保持与外界的沟通。

就在这安庆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身在天京的洪秀全为拔除清军设在天京城边的江南大营而勒令各路太平军回援天京。经过多轮的抽调,太平军在天京以西可用于对付清军(主要是湘军)的兵力越来越少,就这样,清军获得了在乘虚而入进逼安庆的契机。

三、安庆遭围攻,城里上演人吃人的骇人场面

1860年春、夏两季的数月里,湘军曾国荃部的万余兵力"挺进"安庆城以北的集贤关一带,开始在那里修城筑垒、开挖战壕,以期建成一道困绝城内太平军的"防疫网"。

与此同时,湘军水师由杨载福、彭玉麟统领的20营战力以安庆西面以南的黄石矶为指挥部,从水路封困安庆。

6月5日,清军水陆联攻陷枞阳,至此,安庆成为了一座四面遭围的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映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战况的绘画

面对江南大营遭拔除、太平军"肆虐"江南富庶地带的不利局面,咸丰帝曾多次发旨催促曾国藩拨兵东援,然而曾国藩等认定安庆才是进围天京所必须确保的关键,因而对拨兵东援并不积极。 几经催令后,曾国藩才不得已地抽调万余人于7月3日乘船东下。

这支部队东下后,意想不到的"有利局面"跃入了曾国藩的眼帘:东调的部队成为了安庆围城军的外围掩护力量,此外,它还成为了拱卫内陆后方、"堵截"太平军战力复取赣、湘、鄂等粮物产供省份的有生战力。

1860年秋,重新意识到安庆重要性的天王洪秀全令太平军重开西征,在陈玉成的统领下,太平军分路、分批地返抵安徽境内,并拨兵会同捻军进击定远、凤阳、寿州、六安等地,以期截断华北方向清军南下增援的通道。

▲陈玉成的影视形象

11月上旬,后路形势稍有稳定的陈玉成部协同捻军一部南下,前往桐城。在桐城,为了转移清军安庆围城部队的注意力,陈玉成数度遣军出击,然而清军不为所动,始终在伺机将太平军引入最适合攻击的伏击圈。12月10日,在对峙了整整一个月后,清军在多隆阿、李续宜的指挥下,突然分多路展开出击,陈玉成部猝不及防,只好败退回桐城。

由北破围不成,陈玉成又试图通过克复枞阳来从东面替安庆解围。1861年1月5日,陈玉成命部猛攻枞阳街卡不胜,被迫退往官埠桥。其后一个月间,又屡战屡败,无奈,只得回师桐城,另想为安庆破围的办法。

安庆城在清军的重重围困下,城内物资不断接近完耗。入夏之后,城里的存粮已难以确保足够供应,以至于饿殍在大街上竟成为众人哄抢的"美食"。

▲清军大举围攻安庆城,据守城墙久战已疲的太平军

当时有些外国的船商为了在乱局中渔利,不顾清军的阻挠,频闯由清军战船组成的警戒线,向城中居民高价兜售粮物。 对此,曾国藩不得不请英国驻华最高的外交官弗雷德里克·布鲁斯出面,让他采取措施制止外国船商的"资敌"行为。

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业已结束,英、清间的关系已大体"恢复正常",因此,英国决定"应中国政府的请求,协助友邦荡除其国内的作乱势力"。 在英国政府及布鲁斯的授意下,英国驻沪军派出战舰驶往安庆对出的江面来回游弋,以制止外国商民开展不受其籍属国法律支持的买卖。

▲弗雷德里克·布鲁斯

四、城陷在即的凄绝卫城战

眼见安庆城内的军民身陷水深火热,陈玉成心急如焚。1861年8月末,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陈玉成率部与围城的清军展开"决战"。

攻势展开的头三天,太平军前赴后继、杀声震天地冲击敌阵,以致久战已疲、欲卧地稍息的安庆守兵也顾不得合眼,成群列立于城头之上,唱军歌为陈玉成部助威。

清军战地指挥曾国荃为了速战速决,下令调入火铳兵助战。战间,火铳射出的枪弹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弹幕,屏绝了太平军排山倒海般的人海进击。在清军火铳兵据守的战阵前,太平军战死将士的尸首如山丘般地层层堆叠、热血如小河般地缓缓流淌,在烈日的照耀下,这幅景象好不凄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战多日,太平军方面的死伤人数已达近2万,而在射杀太平军的不对称作战中,清军消耗火药17万斤、铅弹无数。

9月5日,曾国荃令攻城的清军用地道炸药炸塌了安庆的北城门。城破后,清军蜂拥而入,为了对此前城内兵民声援陈玉成部的行为进行报复,清军大施屠戮。

城破后的第8天,曾国藩将进围天京的前线指挥部移驻安庆,往后2年多的时间里,曾国藩及其幕僚就坐镇在安庆城里,对前线事务进行统筹。

安庆之战中太平军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应当说,太平天国政权作为一个尚未能掌握正统统治地位的政权,在掌控的地域广度上、人口数量上、资源筹集容易度上仍远远地比不上清政府。加上此时太平天国的高层无法正确估判外交形势,致使它在纷繁复杂的外交环境中无法正确地分清敌我。

安庆失守后,急于从其他战线上获得补偿的太平军不遗余力展开东征,这使得外国势力更进一步地坚定了与清政府"会剿"太平天国的决心,最终,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

参考资料:

1.《陈玉成安庆保卫战及其战略战役方针失误析》(姚杏民)

2.《多隆阿与安庆战役》(隋丽娟)

3.《太平天国全史》(简又文)

4.《曾国藩日记》

5.《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Stephen R. Platt)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