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围绕学校“和合”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劳动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框架,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程引领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制定了十大任务群,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劳动课程校本化,崂山新世纪学校打造了多样的特色课程,学生参与劳动创作,尊重传统工艺,放眼未来技术,落地日常生活体验,彰显劳动成果与价值。

陶艺课程——劳动创造美

崂山新世纪学校自建校初就开设了《陶艺》课程,建有陶艺专用教室,配备进口电窑,具备相关施釉条件。学校强在二、三年级开设陶艺课程,每周一课时,进入高年级,陶艺课程成为了发展性课程,利用每周四的选修课和周三放学后的社团活动进行。学生在陶艺课上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陶艺造型、运用石膏模具辅助成型,学习印坯和注浆成型的方法,体验专业的日用器皿制作。学校教师自主创编的配套校本教材《小小陶艺家》,在原青岛市美术教研员于炳强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不断修订完善,于2015年评为“青岛市优秀校本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趣的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

学校的校本课程《有趣的经济学》从2016年起就在三、四、五年级开设,每周一节。这是一门以经济学常识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劳动与价值、资源分配和经济运行的简单规律,并培养企业家精神的校本课程。“多多模拟投资有限公司”“多多超市”的建立,是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的体现,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学会担当、学会奉献,提升社会参与感和自身价值。

3D打印课——劳动促进创新

学校自2017年开设3D打印课程,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3D打印青少年创新示范中心。学校建有3D打印专用教室,配有6台西创XK-D90、1台西创XK-D280设备。学校自主研发了《3D打印玩转人工智能》校本教材,在六年级开设此课,每周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电子电路、图形化编程、人工智能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三维设计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独立体验从设计、制作到组装、编程、调试的过程,锤炼动手实践能力。

学科联动拓宽劳动外延

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科有10%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这打破了劳动教育与基础性课程间的壁垒。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梳理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实验项目和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讲述“工匠精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等内容,阐述劳动价值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学科组织学生种植水培大蒜、辣椒,在种植中学写观察日记。学校设有红领巾种植劳动基地,学生为本班认养土地立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时节特点开展种植劳动,翻地、浇水、除草……

美术学科,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来完成创作,最终设计出不同的、个性化图样。在手工制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彼此启迪,美的观念和美的创造在学生的劳动成果中迸发出来。

岗位实践体验劳动幸福

学校将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德育实践课程优势,通过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传统节日、研学旅行等方式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丰富了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清单、午餐志愿服务“体验岗”,让学生在岗位体验中感受劳动幸福和价值创造。同时,学校还倡导将劳动贯穿于传统节日中,在劳动中传承中华习俗,在竞技中提升劳动技能。

学校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出了“玩转二十四节气”和“一诗一味”探究活动。探究农时农事、自然科学、诗词文化、传统民俗,生活起居、节令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通过“和合”课程的开设,打通了学科与生活的壁垒,打通了三级课程间的壁垒,打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场域的壁垒,立体构建了崂山新世纪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构建了劳动教育多样态。

青岛崂山新世纪学校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