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有着一个当地人不敢踏足的地方,那个地方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豪宅”,实际上却“遍布危机”。
当地的村民说:“那个地方我们一到晚上是不敢去的,那里会冒起‘鬼火’,还有特别吓人的鬼叫和哭声。”
村子的传说吸引了当地的考古人员前去调查,考古人员发现这些所谓的“豪宅”设计精妙,规模宏大,完全不像村民们所说的那般阴森恐怖。
这时,就有一些有文化的村民站了出来,告诉考古人员,那些“豪宅”跟阎王爷没有关系,反倒是跟以前的皇帝有关系。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豪宅”到底是阎王爷的“鬼衙门”?还是古代皇帝的关系地?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一、崖壁上的“豪宅”
在北京延庆县八达岭的北边,有着一座名叫军都山的大山,当地人称之为“北山”。在这北山之上,有着一个神秘诡异的“豪宅”,距今至少也有百年之久。
当地人对这座“豪宅”十分敬畏,从不敢轻易踏足,只不过他们所敬畏的并不只是它的年限,而是一个关于它的恐怖传说。
相传,每天一到晚上,这座所谓的“豪宅”外面,就会燃起阵阵鬼火,而那“豪宅”的里面则会传出恐怖的鬼叫和渗人的哭声。
这听起来还挺邪乎,据当地的老人所说,那“豪宅”实际上就是阎王爷的“鬼衙门”,晚上阎王爷就会升堂审案,从宅子里传出来的鬼叫和哭声,就是那些被审的小鬼们发出的。
当地的村民对于这“豪宅”的传说那是深信不疑,但是有一个人在听了之后,却是连半个字也不相信,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我觉得这‘鬼衙门’的说法就是吓唬小孩的,封建迷信,这个世上怎么可能会有鬼呢?”说话的这位就是那位不相信“鬼衙门”的人,他叫程金龙,是延庆县文华委员会文物科的科长。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程科长前往八达岭附近的村子做文物调查,正好就听到了村里的老人提及“鬼衙门”的消息,深表好奇的他便让老人带着他去一看究竟。
到达北山之后,程科长第一次看见“鬼衙门”,原来,在村民口中传得神乎其神的“鬼衙门”,竟然就是崖壁上的一个个山洞。
在村民的带领下,程科长走进了这些山洞,进去所看到的就是客厅,再往里去,大中小三个房间映入眼帘,这是标准三室一厅的户型。
除了这个三室一厅,程科长还发现了一个上下相连的复式小楼,很是气派。参观完“鬼衙门”,程科长觉得这里应该是人为建造的,和鬼神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些规模宏大的山洞又会是何人建造呢?
二、“皇子”逃亡的避难所
程科长在村子里走访了一圈,终于听到了一个相对靠谱点的说法,村子里的一些有文化的老人告诉程科长,那些山洞并不是什么阎王爷的“鬼衙门”,而是跟明朝的一位皇帝有关。
听到这话的程科长顿时就来了兴趣,跟明朝的皇帝有关?哪位皇帝?有着怎样的关系?一连三个疑问,直接就把老人给问懵圈了,老人缓了缓神,便开始跟程科长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在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知不敌,杀尽了自己的妻女后,绝望地来到煤山,自缢而亡。
自那时起,大明王朝就此覆灭,但是,明朝朱家的子嗣却没有就此断绝。据说崇祯皇帝曾让心腹之人护送他的两个小儿子逃出京城,而两位小皇子逃到八达岭一带后,就在这里藏了起来。
原来,他们是想要等到各地勤王的军队到达北京之后,赶跑李自成,重新掌握大明江山,但是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吴三桂,吴三桂的投降让两位皇子最后的希望破灭。
大乱之后,天下尽归大清,两位皇子这高贵的身份便成了累赘,不敢抛头露脸的他们,便决定在这里隐居下来,从此不再过问世事。
听完老人讲的故事,程科长半信半疑,为了验证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他回去后还特意翻看了明史,结果还真的让他找到了线索。
根据明史记载,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乱,崇祯皇帝的两个儿子,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照在混乱中不知所踪。史书说皇帝的两个儿子失踪,村民说皇帝的两个儿子在山崖打洞隐居,这似乎还真的能对得上号。难道说,那崖壁上的洞穴,真的会是明朝没落皇子的避难所?
程科长觉得,光凭一个传说就下这样的定论,属实有些草率,再怎么样也得找到一点证据,不然怎么能让人信服?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他便只身一人逛遍了北山,崖壁上的每一间屋子,他都仔细地观察,虽然没有在屋子里找到些许的线索,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通过多日的观察,程科长发现这些洞穴的朝向很是奇怪,现在我们正常人家建造房子,都十分的讲究采光和朝向,一般都会选择坐北朝南,这样的朝向采光好,冬暖夏凉,住起来自然是十分宜人。
而这些洞穴的朝向,全部都是坐东朝西,背阴的同时,还面朝着一座更高的大山,这样的环境住起来那不肯定是冬冷夏热,这样的设计实在是有些不合常理。
后来,经过研究后的程科长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有着一个独特的好处,那就是隐蔽。
如果说,住在这里的人是一群逃亡者的话,那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肯定就是安全性,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住得差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程科长,为了尽早找到这一切问题的答案,他决定邀请一位建筑学的专家加入调查,那么他邀请的会是谁呢?
三.专家介入,携手调查
程科长觉得这崖壁上的山洞,跟建筑学或许有些关系,于是,他便邀请了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王昀教授前来调查。
王教授是个古建筑专家,对于中国古代人的居住环境有着很深的研究,那么有了王教授的加入,程科长的调查会不会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呢?
这俗话说,专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王教授在石屋里观察了一圈后,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什么呢?
王教授说:“这屋子看起来没有人活动留下来的痕迹,但还是有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一点东西的,就比如这个火炕。”
火炕,很多南方的朋友可能不了解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在北方,火炕可是个好东西,冬天睡觉可都离不开它。
王教授根据测量,发现这火炕的宽度竟然没有一个超过一米六的,要知道,这火炕是用来睡觉的,它的宽度得超过人的身高,人才能躺的下去。
让王教授疑惑的就是,难道说,居住在这里的人,就没有一个超过一米六的吗?随后,王教授更是发现,这些石屋的层高也很奇怪,最高的地方也不过一米八左右,个子稍微高点的人进来,那都得低头弯腰。
听了王教授的分析,程科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难道说,这里居住过的,是一群小矮人?小矮人?不是说在这住的是明朝的皇子嘛?怎么又变成小矮人了?
这里住着到底是不是小矮人?王教授表示无从查证,但是他可以确定的是,这里曾经住着的,肯定不是明朝的落难皇子。
原来,根据王教授对周边山体进行的调查发现,整个北山,大部分的岩石成分都是花岗岩。花岗岩的硬度有多高,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想要在花岗岩的崖壁上打造出如此规模的石屋,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个猜想,王教授等人找到了当地一位有名的石匠,想让他在旁边的崖壁上凿出一个同样规模的石屋,结果,这位石匠在崖壁上叮叮当当敲了好几天,最终也就只凿出了一个小洞。
根据测量,王教授他们发现,崖壁上那些石屋的总体积加起来,足足有4000多立方米。按照古代的施工条件,得有个将近500人的施工队,干上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工。
设想一下,两个逃难的昔日皇子,拉着一个500人的队伍,在山里叮叮当当敲个五年,还能不被发现,这可能吗?
而且,按照居住在这里人的身高来看,是明朝皇子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此,王教授便把这里主人是明朝皇子的可能性给直接排除了。
四、发现古墓,查明真相
排除了明朝皇子的可能性,也不可能是真的“鬼衙门”,那崖壁上的这些石屋,到底是什么人打造的呢?
这时,程科长想起了村民曾经提到的一个细节,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鬼衙门”,不仅仅是因为它晚上里面会传来诡异的声响,更是因为石屋外燃起的阵阵鬼火。
鬼火,说白了就是磷火,以往有很多在墓地燃起磷火被人误以为是鬼火的乌龙事件发生。如果说村民们看到了那所谓的鬼火,那是不是就意识着,这地底下隐藏着古墓呢?
想到这里的程科长茅塞顿开,当即就召集了团队,对崖底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结果这一挖,还真的让他猜中了,地底下果然暗藏玄机。
程科长说:“当时我们参与发掘的同事们进行了一下统计,一共挖出了大概六百多具人的尸骨,陪葬品也挺多,不过大多数都是青铜器,没有什么铁器。”
根据检测,考古队员们发现,这些尸骨全部都是自然死亡,而且他们的头骨全都是朝着东北方向。
发现了尸骨和陪葬品,想要知道这些人的身份,就变得简单多了,在场的考古队员通过翻阅资料,终于有了初步判断:这些人应该是一千多前的某一个少数民族。
那么他们会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埋葬在这里呢?参与行动的考古人员们纷纷翻起了历史文献,其中,就有一位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王玲研究员,她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真相。
据说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奚族的少数民族,常年混迹于妫(gui)州一带,而这个妫州,就是在我们现在的北京延庆县附近。
奚族,可能有很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过这个民族,但是王玲研究员表示,这个奚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古老且重要的民族。
王玲研究员说:“奚族它开始在唐代的时候,就相当强大了,所以唐代往往以幽州压‘两蕃’,所谓‘两蕃’,一个指的是契丹,而另一个指的就是奚族。”
据历史记载,这奚族虽然强大,但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逐渐没落,甚至连曾经齐名的契丹都打不过了。
契丹对奚族的打压可谓是无孔不入,奚族人对他们是时服时叛,平常打不过的时候就乖乖俯首称臣,偶尔打得过的时候,就开始反叛作妖。
后来,有部分的奚族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便试图逃离契丹人的掌控,这部分就逃到了如今的延庆县一带,但是到了这里,奚族人又面临了一个难题。
要知道,奚族人是游牧民族,他们以往的居住场所都是帐篷,在这大山之中,帐篷肯定是扎不起来的,但是又不能就这样露宿荒野。
于是,当时他们的领袖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崖壁上凿洞。王玲研究员在查阅资料后说道:“他们很有可能把汉族的房屋形式学了过去,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在山地上凿成了像屋子一样的东西”
山洞凿好之后,奚族人很有可能做了长期居住的打算,不仅在设计上更加隐蔽,在山洞更是设计各种生活设施,包括牛栏羊圈,就连部族长老们开会的会议室都没有落下。
就这样,这一支奚族部落,隐藏在大山之中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们的族人死后,也就埋在了崖底,这才有了程科长他们发现的那六百多具尸骨,而那些尸骨的头骨之所以会朝向东北方向,是因为奚族人本身就是从东北来的,这样做,也是为了怀念家乡。
而根据专家们翻阅历史文献得知,大量的奚族人都在唐朝末年的时候被驱逐出了中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而这一批隐藏在大山中的奚族部落,最终应该也被契丹人发现。
被发现后的奚族人,自然也是逃不掉被驱逐的命运,这一块曾经生活过的故居,也就只能任其荒废,这也就是在石屋中找不到一点人生活痕迹的原因。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期精彩剧情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