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研究不仅需要事实、逻辑,也需要一些叙事。”

文763字,阅读约需2分钟

前不久,一个叫“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是因为几种关于购房的专家建议在网上传播,有的建议租房不如买房,有的建议不要掏空六个人的钱包凑首付,而这些建议很快引起网民吐槽,结果反被“建议”了。

这句话中的专家是指经济学家。

如果说,自19世纪以来关于人和社会的研究一直在效仿自然科学,那么经济学的效仿可能最成功,无限接近“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一样,当经济学家坐在书斋、奔波于田野时,是生产知识的学者,当他们走出书斋发表专业意见就可能成为专家。有的是参与政策建议和研究的政策型专家,有的是思考公共议题的批判型专家,有的是向大众读者传播市场知识的科普型专家,还有的是劝人做选择的人生导师型专家,大约也就是“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这句话里的专家了。他们有何不同?

当然,由“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引发的思考可以是多方面的。在本期视频中,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经济学家、学科信任危机和“真实的人”。以下为本期视频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由“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引发的思考

▲新京报《罗东时间》出品。更多视频内容可在B站、微博搜索@罗东时间

作者 罗东 视频后期 刘小可 欧阳皎 视频字幕校对 柳宝庆 编辑 西西 本文校对 刘军

封面题图素材来自《美丽心灵》(2001)剧照。

值班编辑 古丽 康嘻嘻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