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微信公众号)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在饱受身心折磨的同时,还担心自己的下一代是不是也会受到自己的波及,他们往往有这样的疑问:“乙肝是遗传吗?会不会直接遗传给下一代呢? ”

在和很多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不少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乙肝,是遗传原因导致,还是被传染的,一直搞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问题上,乙肝确实具有迷惑性,一些婴儿生下来就有乙肝,便会被认为是遗传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什么叫遗传,什么叫传染。

遗 传

遗传是指父母性状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父母的信息是通过DNA(俗称基因)从一代遗传传递到下一代的。 例如人的肤色,眼睛的颜色以及一些外貌的特征等。疾病的遗传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传 染

传染是指人和高等动物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当这些病原为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克服集体的防御机能,破坏集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遗传和传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遗传是父母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传染是外界微生物侵犯人体,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父母有乙肝,下一代也有乙肝是怎么造成的呢?”

乙肝是一种病毒感染,是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病毒侵犯肝脏,破坏肝脏造成的疾病。它并不会像父母的DNA一样,在胎儿形成过程中直接传递到孩子身上。所以它不是遗传病。在女性怀孕及分娩过程当中,因为某种原因接触了乙肝病毒,在这种情况下,乙肝病毒有可能侵入胎儿体内,并潜伏于肝脏,从而造成胎儿感染。

这种感染是外界因素造成的,和遗传因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也是胎儿一出生就有病毒感染,但是是病毒的传染性造成的,和父母的基因遗传是不同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不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工作、日常学习或生活接触,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共用电脑、同住一个宿舍,一同进餐都不会传染乙肝。 如果在家庭生活当中,在做家务的时候有一些出血损伤,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通过血液,把病毒污染在器皿上,这时家里人也刚好有伤口,就会有传染的风险。比如说共用毛巾、牙杯或者剃须刀等等。

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以及孩子与宝妈之间的亲密接触中,通过损伤部位的血液也会传播。宝宝刚一出生,“大三阳”的父亲看着可爱的宝贝,抱着亲了又亲,胡子可能会刺破宝宝比较娇嫩的皮肤,如果爸爸的口唇有裂口渗血,也会增加宝宝感染的几率。总之,在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机会产生血液传播。所以乙肝常呈现家族聚集性,父母传染给孩子是很常见的,于是有很多人以为乙肝是从父母遗传的,其实不是。

女性在怀孕期应该事先体检,确定自己是否存在病毒。如携带病毒,应配合治疗,将病毒抑制后再怀孕。已经怀孕的女性,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将体内的病毒控制住,婴儿出生后及时打疫苗。这些都做到位了,母婴传播的几率也会被降低了。

如果是父亲患有乙肝,妈妈没有乙肝,且妈妈直到生育后,体内都没有感染乙肝病毒。

这种情况下,孩子一般不会感染乙肝。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乙肝病毒能够父婴传播。 有些父亲有乙肝,母亲没有乙肝,但孩子却感染上了乙肝的情况,都不是遗传造成的,而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抵抗力比较低,无法很好的抵抗乙肝病毒。父亲在和新生儿接触的过程中,没有防护好,导致婴儿被感染。

如果母亲有乙肝,孩子分娩出生后,首先要防止母婴垂直传播肝炎病毒。

如果母亲有乙肝,孩子分娩出生后,首先要防止母婴垂直传播肝炎病毒。孩子一出生,应立即给其洗澡,以防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侵入新生儿的口腔或皮肤的破口。同时,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进行乙型肝疫苗接种,若同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则效果更好。 分娩后的肝炎产妇,因抵抗力差,产后继发感染会增多。因此,产后要注意卫生,防止感染,并要充分卧床休息,使劳累的肝脏尽快恢复。另外,在新生儿接受免疫注射后,让HBsAg阳性母亲产后哺乳。

由于乙肝会传染,再加上对乙肝的不了解,有些人就会造一些谣,搞得乙肝患者备受歧视,难以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好不容易结婚了,还会担心乙肝遗传,不敢生孩子。其实这是不对的,只要做好了预防措施,完全可以生出一个健康又可爱的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