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竞赛(MCM/ICM)结果公布

华师首次获得特等奖

取得历史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3年华师数学建模美赛获奖情况

在本次比赛中

华师参赛队伍共获得

竞赛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2项

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 Winner)6项

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2项

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49项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懈努力 屡创佳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以下简称“美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本届竞赛共有来自美国、中国、英国等22个国家与地区的27205支队伍参赛。其中仅有44支参赛团队获得特等奖,占总数的0.16%。

自199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办以来,华师已有近30年参与数学建模大赛的经验。1998年,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了华南师大数学建模教练组,面向全校参赛学生提供体系化的备赛组织和辅导工作。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华师学子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展现出越来越亮眼的风采,参赛规模不断提升,获奖数量逐年攀升。

近8年华师数学建模国赛获奖情况

“我们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结合非正式课程和各种平台,来充分利用学生的乐学好学品质”。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冯伟贞介绍,除了针对本学院学生设置的数学建模专业课程外,数科院还通过非正式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等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向全校非数科院学生介绍建模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数科院从2013年开始就尝试着在计算机学院的高等数学课里融入数学实验的教学,并在2018年的教学方案中独立设置了数学基础实验课时。此外,学校的应用数学研究会每年宣传并组织同学参与校赛、国赛和美赛三大数模竞赛,为华师学子提供了参与数模竞赛的平台。比赛备战期间,数科院购置的历届赛题数据库是学生了解比赛命题的重要资源。数科院面向全体参赛学生免费开放相关电子资源,保证每支参赛队伍都有帐号,拓宽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时间和空间。

“每一个专业的学习任务都很紧张,但只要学生愿意学,还是有机会学。”冯伟贞表示,数科院做好参赛学生的后勤保障和赛前指导,营造诚信参赛的良好环境,鼓励参赛学生自主、自愿、独立完成比赛任务。

下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获得特等奖的两支队伍吧

良好协作是团队成功的基石

“三跨”成员的默契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获得美赛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的两支队伍中,有一支由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的同学组成的“三跨”队伍,它的成员包括了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19级的邱文涛,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9级的许梓谕,以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专业2020级的马浩森。队长邱文涛表示,在得知队伍获奖的消息时感到既惊讶又欣慰,“惊讶于如此高的奖项,又为队伍里每一个人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感到欣慰”。

这不是他们个人第一次参加数模比赛,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数模比赛。在这支赛前因为偶然的机遇而组建的队伍中,邱文涛和马浩森身处大学城校区,而许梓谕则在南海校区,尽管相隔距离遥远,他们大部分的准备工作以及比赛交流都只能在线上进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共同努力。“线上或是线下比赛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配合”,邱文涛说道。

小组共同研读过的相关资料

比赛的成功也离不开老师的沟通和指导。实际上,他们与指导老师——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邓键老师并不陌生,在之前的其他建模比赛中,他们也各自多次选择了邓键老师作为指导老师。“邓老师会根据我们所学专业的数学背景,给我们的论文写作和选题有针对性的建议”,邱文涛对邓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努力是凌晨三点的轮流作业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马愈淇、物理学(师范)专业2019级学生明月和物理学(师范)专业2019级学生谢承峰三人团队,是另一支获得美赛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队伍。队长马愈淇得知自己队伍获得奖项后,第一时间将这份喜悦分享给了两位队友。作为第一次参赛的团队,三人抱着争取获奖的目标准备比赛,但是特等奖对于他们来说是意料之外的结果。

从上个学期末开始,他们就开始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准备这次比赛,春节期间休息几天后继续准备至比赛开始,期间数学科学学院的指导老师章绍辉在队员分工、资料收集、建模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引导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96个小时之内完成解题并撰写出一篇英文论文,对于这个团队来说也绝非易事。为了完成比赛,他们早上六点钟起床去实验室,凌晨再回到宿舍休息。在交题目前的最后一晚,凌晨三四点钟三人还在对论文作最后的修改,饿了就叫一份夜宵,“我们轮流吃,但是不可以三个人一起,要一个人写,两个人一边吃一边提建议。”

通过此次比赛,团队成员不仅学习到许多新的相关知识和数学思维,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他们也想感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在课程设置、参赛环境、心理疏导上的支持与温暖。期间,他们的辅导员梁海峰在疫情较为严峻的时期,帮离家较远的队员查机票、安排行程、帮助调整心态,“最后的成绩与这些温暖密不可分,是我们比赛最珍贵的回忆。”

优秀的队伍背后

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指导

比赛是对学习主动性的考验

“学生是真正的红花,老师是真正的绿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学科学学院老师章绍辉既是数科院教练组的骨干教师,也是马愈淇队伍的指导老师。章绍辉认为,学生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在于指导老师的指导,更多地在于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每一支队伍时,他都会建议同学先写一篇习作,而马愈淇队伍是唯一一组交了习作的。“学生主动学是肯定能够学到东西的,但如果不主动学,这个效果就会差很多。”

一如既往地组织比赛和进行指导,不变的是诚信参赛的态度,变的是越来越优异的成绩。在章绍辉看来,数学建模比赛成绩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本科教学的显性指标之一。比赛在解题过程中考验学生解决问题、组合知识的能力,也在答题时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英文水平,指导教师则在其中起到前期的指导作用。“学生是真正的红花,老师是真正的绿叶”。章绍辉认为,美赛中逐步增加的获奖队伍数量也体现了华师生源质量的提高和双一流建设效果的显著。

做好学生的桥梁和指引

作为长期驻扎数科院教练组的骨干教师,数学科学学院老师邓键是数学建模比赛的“常客”。多次的指导经验,使得邓键能够基于队伍的情况,“给他们分析优缺点在哪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尽管是跨学科参加比赛,但邱文涛小组正是接受了邓键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为沟通教练组教师与参赛同学之间的“桥梁”,比赛前期,邓键会与老师提前沟通,确认教练组教师的名单,并在组建的交流群里与章绍辉等骨干教师及时地为参赛同学答疑解惑,为同学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只要同学积极主动,怎么会让大家‘吃不饱’呢”,邓键说道。但老师的帮助有限,随着比赛成绩的提高,我们也应意识到这意味着更高要求的提出。邓键表示,近些年来学生的进步越来越大,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准越来越高,“同学们应当把目标定高一点,在更多不同方面寻求突破”。

恭喜获奖团队取得佳绩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努力点赞

期待华师学子

未来再创辉煌

采写丨胡嘉怡 杨雨佳 周文雨 曾海盈

摄影丨李翔 黄莹莹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资料来源丨数学科学学院

执行编辑丨廖佳艺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