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济南5月25日电(于宁 李淑冉 王丁)“这种水培小白菜仅需20天就能成熟上市,一年可采收15茬不断档。”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地说。

李秀双大学毕业后曾到上海创业,经过几年的打拼和不断学习,于2019年创办了盛茂农业水培蔬菜公司。与传统蔬菜不同的是,水培蔬菜采用漏窗式立体水培种植模式,利用智能化循环系统,不间断给蔬菜供应养分,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既生态环保,又节约成本。这种新颖的种植方式,让李秀双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立体种植模式,弥补了叶类蔬菜市场的空白。”李秀双说,他们夫妇经营的水培蔬菜棚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26个,一年产值达到100万元左右,还带动周边几个村庄的十多位村民就业。

李秀双的水培蔬菜不仅让自家走上致富路,还为像她一样想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树立了标杆。武城县一批批心怀乡愁和创业热忱的“新农人”正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带来不竭动力。

在武城县武城镇吕庄村的大棚内,蓝精灵、黄金绍羞、紫羊绒等品种多样的多肉植物长势旺盛,宜蓁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超正忙着种植、移栽。

吕建超是吕庄村人,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选择了回家乡创业。2013年开始,他看准了多肉植物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尝试在自家田地里建设大棚进行种植。有专业技术打底子,加上勤奋好学,很快积累起了多肉植物的养护经验和繁殖技术,基地也实现了稳步发展。目前,公司已建成多肉植物大棚13个,成为鲁西北规模最大的多肉植物繁育基地,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吕建超也因此被授予“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德州市新农青年示范带头人”等称号。

近年来,武城县不断引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助农惠农企业,为其提供施展技能的空间,使这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用知识和技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众祥粮食商行的耿兆江就是典型代表。2014年,耿兆江放弃经商投身“农门”,在先后开展粮食种植、农机服务项目后,头脑灵活的他看到各大商超的“消费者会员制”之后,灵机一动,“商超可以搞会员,那么农户可不可以发展成会员呢?”带着这个想法,耿兆江开始发展农户会员,为会员农户提供粮食收储、烘干服务。赋予粮食金融属性,让农户像“存钱”一样将粮食存到“粮食商行”。这一新的粮食收储制度,实现粮食从“种植-管服-烘干-储存-加工”一条龙服务模式。

近两年,耿兆江更是抓住武城县“吨半粮”建设以及建设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机遇,推出“农商银”融资模式、“粮食商行+保险+期货+基差收购”的兜底粮食价格保障收益模式,将“粮食商行”建设成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蹚出了一条粮食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路子。

在一位位返武创业的“新农人”背后,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武城通过出台人才扶持政策、发放扶持资金、推出惠农金融产品等方式,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无论是发展水培蔬菜的李秀双、宜蓁园艺的吕建超,还是粮食商行的耿兆江,他们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不仅为武城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前沿信息,还带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新农人’引领奔小康的示范样板。”武城县副县长魏凯章说,近几年武城已有190余名中专及以上学历青年返乡创业,涉及粮食种植、果蔬、养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