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许小猫

前不久,一位家长给我留言,说起自己长久以来的困惑。

她的孩子学习很认真,从小到大都很听话,会按时完成学科作业,会花时间来背诵课文,尽管班级高手如云,也能保持中等偏上的成绩。

进入高中后,孩子的学习态度没有改变,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没有减少,但成绩却快速下滑,自信心受挫,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告诉她,问题恰好出现在孩子没有改变学习模式。

任教多年,经过观察,我发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轻松的学生,并不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做几套练习巩固一下,余下时间则用来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发展得很全面;而那些只会埋头学习的孩子,则后劲不足,其他素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思维能力的差别。

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懂得旁征博引和举一反三,让自己游刃有余。而思维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习惯按部就班,不会迁移发散,学习效果一般。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本质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训练大脑学会思考。”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做了一项长达50年的观察和研究,称为“零点计划(Project Zero)”。目的就是研究出一些富有科学依据又易于操作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思考和发挥创造力。

从研究成果来看,多领域的学习体验,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和学习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所以,真正爱孩子,就要注重结合跨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而思维能力强的孩子,不仅仅可以胜在当下,也能够赢在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维能力的差距,意味着孩子未来的差距

什么叫思维能力?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树根负责接收各类信息,树干则帮助我们分析、理解、概括和判断信息,代表我们的思维能力。只有树干茁壮有力,树才能枝繁叶茂。

换句话说,思维能力参与和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一个人善于动脑筋和想办法,往往能不畏眼前困难,开启突围之路。

比如,同样是掉进水缸,有的孩子只会着急和逃跑,7岁的司马光却能另辟蹊径,拿起石头砸破水缸。

同样是称大象的重量,有的成年人尚且找不到办法,7岁的曹冲却能使用等量代换,算出大象的重量。

同样是出身农村,有的孩子会自怨自艾,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何江却能突破阶层限制,顺利考上哈佛,并成为300年来首位登上哈佛毕业典礼的中国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江出身湖南农村,看似输在了起跑线,可他一路逆袭,书写了令人惊艳的成长履历:

考上中科大,拿到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后进入哈佛硕博连读;从哈佛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继续攻读生物博士后。后成功入选福布斯全球医疗健康领域30位30岁以下领军人物榜单。

何江说道:“在同等天赋和努力程度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他的上限。”

学习的时候,他不走寻常路:其他人忙着背答题模板和做各类模拟试卷,他逐字翻译《古文观止》和通读《乱世佳人》原版小说,让自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定目标的时候,他也打破固定思维,通过查询哈佛招生信息,了解到部分研究生项目有全额奖学金,他就朝着梦想努力,后来真的拿到了50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

何江坦言,如果自己按照“正常剧本”走,很大概率是按部就班从大学毕业,然后找份工作谋生,不能实现阶层跃迁。

“只会学习却缺少思维、情商、格局等综合素养,我想走到今天的位置,至少还需要奋斗10年。”

想起歌德那句话:“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对当下的孩子来说,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很大,要学的知识很多,只有善于总结和举一反三,才能提高效率,学出效果,从而不断积累成就感,取得更大的成长。

用错了方法,孩子学起来很吃力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用错了方法,阻碍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阻碍。

常见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题海战术。

要求孩子大量做题和反复背诵,看上去背诵了课文和做对了题目,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逻辑关系,枯燥的机械重复,也让孩子的探索欲大大降低。

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徐敬凯的妈妈就喜欢用题海战术,她让年仅7岁的儿子在一个寒假里做了376张试卷。一旦发现孩子偷懒、做错题或审题不仔细,就惩罚儿子做更多试卷。

在这样的题海战术里,孩子的学习乐趣大大减少,根本无法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是反复催促。

早晨起床,孩子动作慢了一些,父母不停地催:“能不能快点!否则来不及了!”

写作业时,孩子做题速度慢了一点,父母不停地催:“是不是要写到晚上12点才睡觉?”

外出游玩时,孩子面对一只蚂蚁兴致勃勃,父母觉得浪费时间,催孩子抓紧赶路……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不耐烦或逆反现象。

父母习惯了唠叨和催促,刚开始或许会唤起孩子的内疚和不安,但随着被催促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就会变得不耐烦,甚至由此产生逆反行为。

即使他们真的按照父母的要求匆忙完成,也无法弄明白背后的原因和要求,不能真正培养思维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大学的理念》的作者约翰·亨利·纽曼说过:“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父母如果懂得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能帮助孩子看清事情的本质,解开思绪的乱麻,由此提高学业成绩,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今,孩子学习任务重,很多父母一听思维力,就会觉得似乎要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额外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其实,学业内的知识,如果能够被良好的“解码”和“重构”,一样可以训练出良好的思维力。前面提到的何江也是这样做的。

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的“学习吸收率金字塔”,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如图可知,如果孩子只是被动学习,填鸭式教学或者机械重复记忆,最多可以吸收30%的知识;而孩子主动学习,则吸收率可以高达90%。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语文、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看就懂,一点就通,长此以往,自然能积累成就感,越学越有劲。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