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世界比做成报纸,而在这21世纪当中,将会有四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占据头版头条。
尤其是中国、美国、欧盟这个复杂的三角关系,再有就是俄罗斯巨熊。
在国际政治当中,欧盟向来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和欧盟的合作越来越多。
尤其是经济方面,以2020年11月的数据来看,我国对欧盟27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就已经达到了八百亿美元。
自从拜登走马上任,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而且总是有传闻,说欧盟会跟随拜登,一起去围堵中国,就如同当年围堵苏联那样。
而在中欧合作当中,“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代表着中国和欧盟,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未来该协定签署之后,双方的合作肯定远远超过八百亿美元。
而今这个协议正在审批当中,可是最近总是传出各种言论,说欧盟要暂停这个协定,更有美国网友认为,欧盟要登上美国战车,一起去武力围堵中国。
以至于默克尔在5月5号亲自回应此事,她为了辟谣谈论了很多观点,大致意思就是:假的假的,我要辟谣!暂停该协定?不不不,我们没有!
由此,开始咱们今天的文章,欧盟会跟随美国拜登的步伐,一起去围堵中国吗?
首先,这要从欧洲和美国的关系说起。
话说冷战时期,美国和欧共体齐心协力,把苏联打趴下,导演了苏联解体这场大戏。
冷战结束之后,欧共体开始了超级进化,组建欧洲联盟也就是欧盟,尤其是在1999年1月1日,发行了欧元。
欧盟的成立,威胁到了美国的政治霸主地位;欧元发行之后,威胁到了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那年的3月24日,就爆发了科索沃战争。
原本这是针对南联盟的一场局部战争,却把欧元给打趴下了,欧盟后悔不及。
科索沃战争还不算,后来又发生了希腊债务危机、英国脱欧。美国在这三大事件当中,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想要重创欧盟元气。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和欧盟的复杂关系,乍一看都是西方国家,但明争暗斗从未断过。
苏联解体之后,中国逐渐崛起,通过伟大中华儿女的勤劳与智慧,中华民族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这时候,如果按照历史惯性来说,美国会和欧洲联手,开始对抗中国,重演冷战时期的那一幕。
冷战是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
即使早就已经结束了三十年,但冷战留下了两大“精神毒瘤”一是冷战思维,二是意识形态冲突,依旧在持续不断地危害着人类文明。
在美国拉帮结派、围堵中国的过程当中,特朗普算是一个异类,此人各种退群、各种保护费、刀刀见血劈向欧洲,针对美国的传统盟友,被称之为美欧关系的冰峰时代。
单边主义成了特朗普政府的标签,美国更是成了单边主义的代表;而随着拜登的上任,职业政客登台之后,意味着多边主义的回归,更意味着西方冷战思维愈演愈烈。
冷战思维还是那个冷战思维,而冷战结束之后的欧洲,还是那个追随美国的欧洲吗?
2021年2月,要召开第57界慕尼黑安全会议,会议要在25号举行,而美国的国务卿布林肯,在24号就已经去了北约总部。
虽然拜登才刚刚上任,但事实证明布林肯走到哪里,就会把中国威胁论宣传到哪里,为美国拉帮结派。
就拿布林肯这次的欧洲之行来说,他在北约总部发表讲话,矛头直指中欧贸易合作。
布林肯的发言,将对抗中国当作主题,先说他们美国不会强迫欧洲各个传统盟友站队。(也就是说不会强行拉欧洲上贼船)。
可是呀可是!布林肯是随后又说,中国崛起之后,会对北约形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安全威胁……
直白解释这句官话,意思就是:我不强迫你们上贼船,但如果你们不上船的话,未来中国就会威胁你们,看着办吧。
其实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布林肯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在在说:美国和欧洲一定要联合起来,共同去对抗中国,才能避免未来所谓的中国威胁。
布林肯认为,既然搞对抗,欧洲就要终止和中国的合作,转而和美国加深合作,这样才能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到了2月25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所以这次会议是以视频形式举行。
拜登以前当副总统的时候,就多次参加这个会议,不过他这次参会,首要任务就是就是修复特朗普留下来的政治恶果,修复那分崩离析的美欧关系,想要破镜重圆。
按照拜登的满脑子冷战思维,必定想要联合欧盟,共同去针对中国,从军事、经济、政治……等等等多方面,对中国使绊子下黑手。
可是,美欧真能穿一条裤子吗?依笔者来看,恐怕未必吧?
远了不说,暂且不谈美元对欧元的打压,也不谈美国一次次的黑手,且说“北溪二号”就已经很难达成一致,还有就是德国军费问题。
以及最重要的,欧洲很想从中国身上赚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倘若欧洲和中国对抗,那海量的经济损失谁来承担?或者说,自从人类文明有史以来,又有谁会放弃发财的机会呢?
美国和欧洲,在能够达成一致的合作上,自然能够顺利进行,例如气候变化,例如暂时搁置美欧贸易争端,只要是对双方有利的,很快就会达成一致意见。
美国为欧洲制定的对华关系,是肯定对欧洲不利的,首先德国就不会跟美国达成一致。该国的掌门人默克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回答了对华关系的问题。
那记者问,和美国展开相关合作之后,会不会威胁到德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呢?
记者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明显是故意偷换概念,意思就是美欧之间的合作,也就是那些和中国没有关系的合作,会不会威胁到和中国有关系的合作?
默克尔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展现出职业政客的超高水平,她说:“欧盟应该被视作一个独立的、拥有自主权的参与者,拥有自己的对华政策……”
默克尔自己也承认,德国和美国有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但是在对华关系方面,这不仅关乎德国的经济利益,也关乎欧洲主权。
关键词:德国利益和欧洲主权。
默克尔的官方用语,听起来的确很晦涩,其实直白解释就是:德国有自己的对华政策,欧洲也有自己的对华政策,德国不是美国的小弟,欧洲也不是美国人的小弟,绝不会盲从于美国。
拜登明显拿欧洲当傻子玩,默克尔如果帮助美国对抗中国,德国能获得任何好处吗?
而且更让默克尔无语的是,美国想让德国提高军费支出,关键德国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当中,凭啥提升军费支出?德国又不对抗中国,凭啥提升军费?
不要拿所谓的北约协议威胁德国,因为那个所谓的北约,早就已经是旧时代产物。
话又说回来,欧洲并不是德国人的欧洲,欧盟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虽然都在使用欧元,都在使用共同的旗帜,但欧盟内部并不团结。
划重点:欧洲并不是团结的欧洲!
虽然默克尔在对华关系上,展现出乐观和开放的一面,但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则满脑子冷战思维。
米歇尔说:“欧盟和美国必须共同保障全球安全、民主、稳定……我们意识到民主的价值观和法治,再次承受着压力,并且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
米歇尔对于美欧关系谈了很多,关于他的长篇大论,笔者将其简单总结成两句话:
第一句,话里话外都表示,欧美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所以现在的欧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应该更重视团结。
反问米歇尔,欧美为什么团结?记得上次团结,是要对抗苏联;而这次团结,是要对抗谁呢?
米歇尔是否还记得科索沃战争?是否还记得萨达姆的欧元结算石油呢?这些前车之鉴都忘了吗?
米歇尔那句“比以前任何时候”直白解释就是:对于欧美来说,今天的中国比苏联更加危险。
第二句,米歇尔认为,自从拜登上任之后,美国既然释放善意,欧洲就应该抛弃前嫌,和美国的拜登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巩固北约基础,为西方的子孙后代着想。
这句话就更加危险了,直白解释就是:北约是军事同盟,欧盟一定要紧跟美国对抗中国,这是为他们的子子孙孙着想。
反问米歇尔,难道唯有打败中国,才能福荫欧洲的子孙后代?天下苦美久矣,何必执迷不悟?
从以上两句话便可看出,米歇尔敞开怀抱拥抱拜登,完完全全沉浸在冷战思维当中,认为中国的制度,会冲击西方价值观,此人满脑子意识形态冲突。
其实,米歇尔早就开始和美国的“互动”例如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米歇尔就已经公开宣称说:是时候重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了。
反问米歇尔,重建这个组织是为了什么?明摆着是为了紧跟美国,去围堵中国,充当马前卒。
关于2021年的慕尼黑会议,拜登想要表达两句话,一是重振美欧关系,二是对抗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想要把“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和北约牵扯到一起,欧盟个别政界人物,也认为应该如此。
既然拜登要让北约对抗中国,而中欧的这个投资协定,就应该作废掉。
但是,欧洲有很多商业利益集团,他们坚定支持“中欧投资协定”绝不会盲从于美国那陈旧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
用欧洲各大商业集团的官方用语来说,就是“要把贸易协定,和所谓的人权问题区分开来”这是两个单独的问题,并不是相关联的问题。
直白解释意思就是:政治是政治,赚钱归赚钱,两者别相关,别来影响我们赚钱。
综上所述,欧洲是分裂的欧洲,是意见很难达成统一的欧洲,政商两界分歧严重,有坚持冷战思维的例如米歇尔,有主张积极和中国合作的,例如默克尔。
从以上便可看出,因为美国从中作梗,再加上欧洲某些政治元老的冷战思维,所以“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将会变得困难重重。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和欧洲,在围堵中国的问题上找不到共同立场,那么欧美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产生数不清的分歧和摩擦。
在气候问题上,中、美、欧都能达成一致,三角关系能够顺利合作。
但是,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问题,偏偏惹怒了美国。其实原因很简单,北美洲不希望亚洲强国和欧洲发展贸易,避免撼动美国霸权。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欧洲民意问题,根据2021年1月的数据,欧洲百分之七十的人,尤其是三十岁到四十岁年龄段的人,希望欧洲在中美和美俄关系当中,保持中立。
说白了就是,中美冲突和美俄冲突随便打,他们欧洲人不想卷入其中,这属于是平民的看法。
在5月4日,全世界都在关心的“中欧贸易协定”问题当中,欧盟的委员会当中,主管贸易的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在当前中欧关系的大背景下,欧盟已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
按照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欧洲已经暂停了该协议的政治努力,中欧之间的贸易冲突,不利于该协议的签订。(该内容来自于法新社的采访)
此事引发舆论轩然大波,纷纷猜测有没有美国的影子?是不是中欧之间,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冲突?
关于协议暂停的这个说法,因为欧盟官方很快就发表声明辟谣,说正在法律审查阶段,没有暂停一说。
为了这份中欧双边协定,中国和欧洲经过了七年的谈判,期间三十五次开会讨论。
中方认为这一协定,是有利于中国和欧盟的,更是有利于世界的。欧盟的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去年也说过这是中欧双边关系当中的重要里程碑。
截止5月6号来说,欧洲官方表示,该协定要进行翻译和校对,时间可能比较长。
从东布罗夫斯基斯接受采访开始,短短两天的时间,该话题已经引爆了世界舆论。
按照欧洲官方的说法,媒体对于东布罗夫斯基斯断章取义。意思就是,媒体掐头去尾留中间,故意引发舆论关注。
不过坊间认为,媒体并没有断章取义,因为中国的的确确,在制裁欧盟的10名不良议员。
这时候让人很疑惑,到底是媒体断章取义?还是说这份协定已经暂停?
其实综合来看,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协定,终究是属于商业领域;而中国对那10名不良议员的制裁,终究属于是政治领域。
两者虽然有些许的关联,虽然有美国干涉的压力,但媒体明显是在故意制造噱头,故意吸引舆论的关注。
我们可以假设,倘若欧洲真放弃了和中国的投资协定,就等于是放弃了金山银山,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也将失去欧洲更大的市场。
等于是双方都输掉了商业领域的合作,放弃了未来广阔光明的前途和利润,这对中欧来说是不利的。
欧洲内部虽然有许多美国的死忠粉,但大多数欧洲政治家,尤其是掌握实权的政治家,都是明智和眼光超前的,他们哪里会上美国人的当?
尤其是德国人,法新社4号报道了此事之后,德新社5日就发表相关报道,认为: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非常重要的经济研究所)如果欧盟委员会,真就暂停了中欧投资协定,那他们会感到失望……
德国人认为,该协定是中国和欧洲合作的里程碑,倘若欧盟委员会不批准,首先是美国投资者,肯定会和欧洲疏远,而是跑到中国去投资,因为中国的环境远远好于欧洲。
(说的是美国投资者,而不是美国政府,各位读者注意区分)
舆论并没有因为欧盟委员会的辟谣而终止,而且此事的确并非空穴来风,面对沸沸扬扬的质疑,都说中欧投资协定被暂停,这时候德国掌门人默克尔,站了出来。
5月5日,在联邦议院联盟党党团、关于跨大西洋关系的网络会议上、默克尔发表讲话,她说“尽管目前要批准协议必然会面临种种困难,但这份协议依然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承诺,因为它使我们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得积极影响……”
关于默克尔的官方用语,直白解释来说:德国肯定会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因为这是欧盟和中国互利共赢的协议,也是对全世界稳定和平发展有利的协议。
舆论的轩然大波,对于中欧投资协定非常关注,自然会猜测美国入场搅局,阴谋推翻中欧之间的合作。
默克尔出面辟谣的时候,她说:“德国完全希望、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好的发展、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继续紧密融入多边秩序……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世贸组织改革还是其它全球性问题,如果选择抛开中国,或者与中国对着干,那么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决……在多边主义领域,中国所宣示的‘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令人振奋的信号……”
铁娘子这番话,表达的含义很丰富,大致意思就是:
美国人有冷战思维,看不惯中国人过上好日子;但德国没有冷战思维,很乐意看到中国崛起,看到十四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默克尔在表明,看待中国崛起方面,德国和美国持有不同态度。
默克尔的发言当中,有一句非常关键,那就是“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继续紧密融入多边秩序”意思就是希望中国走出亚洲,做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到更多国际事务当中。
按照外国说法,默克尔是铁娘子;其实按照笔者个人的观点,将默克尔称之为默大妈更合适。
冷战思维就是西方围堵东方,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导演苏联解体;而今拜登大兵压境,双航母游弋南海,不停试探中国。
而德国的默克尔,显然早就走出了那陈旧的冷战思维,她希望欧盟和中国之间、至少是德国和中国之间,通过磋商和对话,来谈论各种国际问题。
默克尔希望,双方在经济领域,展开更加良好的合作,针对“中欧投资协定”方面,她更加希望中欧相互开放市场,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默克尔很明显地看出,中欧投资协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德国明显在积极推动这项协定的进展。
文章写到最后,简单说说中、美、欧这个大三角关系当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欧洲方面,主流政客肯定不愿意屈居美国之下,当年是因为苏联总是输出颜色革命,所以欧共体不得不和美国结盟。
而今中国从不干涉他国内政,我们早就反思了冷战,而欧共体也已经变成了欧盟。
欧盟真正希望看到的世界,肯定是三足鼎立的世界,肯定不是欧美合作对抗中国的世界,这是必然。
美国方面,拜登政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肯定是全方面围堵中国崛起,仅仅是在拜登上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四国峰会、美日2+2会谈、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说回“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正如同默克尔讲的那样,该协定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前景是广阔美好的。
而东布罗夫斯基斯,他真正想说的,是在谈判当中,为欧盟争取更多利益,否则就威胁暂停谈判。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谈判手段罢了,显然被媒体断章取义,所以默克尔才紧急出面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