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路人撞石头倒地,男子帮其叫救护车,却反被诬陷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江苏南京,一名男子乘坐网约车,恰好看到一名骑摩托车的人车祸倒地,于是帮助其叫了救护车,没想到摊上事了。

男子等120到来,结果却被出车祸之人的朋友赖上了,非要说人是他撞的,说着就拦住网约车,拉拽车门不让其离开。

交警赶到现场,调取了旁边加油站的监控视频,证明了该男子的并没有说谎,人确实不是他撞的。当时骑摩托的人不小心撞到了石头上,倒地不起。

真相大白,做好事的男子终于可以离开,然而却被寒了心。

就这件事情而言,男子该不该追究他人诽谤呢?

对方的行为确实够不上诽谤,因为在这件事情当中,朋友也是后来才赶到现场的,并没有目击车祸过程,所以他完全有理由怀疑做好事的男子。

在监控录像澄清之后,男子最起码应该得到一个道歉,如果对方是个有原则的人,那么还应该赔礼。

朋友的行为,其实也可以理解。这些年发生了太多类似事件,当扶不扶成为一个命题的时候,就代表善良依然成为一种有代价的品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十多年前的彭宇说起。

依然是南京,2006年11月的某个上午,26岁的彭宇照常乘坐公交车,不经意间与一位64岁的老人发生碰撞,老人应声倒地,彭宇随即将摔倒在地的老人扶起,随后与老人家属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

老人称自己是被彭宇撞倒的,彭宇则表示老人倒地跟自己无关。老人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13万余元。

真相是,彭宇确实碰到了老人,但究竟是彭宇撞倒了老人,还是老人自己不慎摔倒后讹上了彭宇,至今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2007年9月4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判决彭宇赔偿45876.6元。

老人满意这个结果,但彭宇则表示不服,提出了上诉。

没来得及二审,双方私下达成了和解,最终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此事就此了结。

案子过去了十多年,但至今依然影响广泛,很多人将此案称之为“扶不扶”这个社会命题的起点,并且每次发生类似新闻,人们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此案。

跟真相相比,舆论更加重要。而所有舆论的焦点,源于法官的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这句话已经超过了案子本身,成为新的社会话题。法律之上,道德该处于什么位置?

也就是说,自此案起,人们再关注此类新闻时,其实更愿意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原因很简单,跟惩治一两个罪犯相比,整个社会的风气显得更加重要。

讲一句马后炮的话,如果宣判彭宇赔偿,显然维护了法律的公平,但却给其他群众树立了一个极其不良的榜样,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避而远之,方能保身;如果彭宇被判无辜,那么老人或许会失望,但却在无形中鼓励了所有人去见义勇为。

说到底,其实本可以两全其美。无论彭宇有没有碰到老人,他都不是故意的,老人倒地,本质上是自己体弱挤公交车这件事情造成的,她不该起诉彭宇。

老人诉诸法院的这个决定,是一切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