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汛期我国旱涝并重,北方多雨的可能性大

预计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

其中,预计今年夏季(6月至8月)主要多雨区位于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北部等地,次要多雨区位于华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南部,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东部、华南北部、新疆、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西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5月26日)偏早,雨量较常年略偏多;梅雨开始时间接近常年(6月8日),雨量接近常年到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7月18日)偏早,雨量较常年偏多。

二、今年夏季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明显偏多

预计今年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略偏强、脊线位置偏北、西伸脊点偏西。今年夏季(6月至8月)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包括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北部等地,次要多雨区位于华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南部,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多,可能有较重汛情;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东部、华南北部、新疆、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预计今年夏季,广东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西部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辽宁东部、山东南部、江苏、浙江、安徽大部、湖北东部、四川东部、福建大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海南东部和南部、贵州南部、云南中部降水量有600~800毫米;

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中部和东部、辽宁大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东、河南大部、安徽北部、上海、湖北大部、福建中部、台湾、江西大部、湖南大部、贵州大部、云南北部、西藏东部局部、四川中部和东部、重庆降水量有400~600毫米;

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南部、山西、陕西大部、甘肃南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中部和东部降水量有200~400毫米;内蒙古西部、甘肃中部和西部、青海中部和西部、西藏西部、新疆北部降水量有50~200毫米;全国其余地区降水量不足50毫米。

预计今年夏季,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大部、上海、浙江北部、湖北大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西藏南部、云南大部、广西南部、广东南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辽宁大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陕西东部、山东、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降水偏多2~5成,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极端强降水过程,并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贵州东部、湖南中部和南部、广西北部、江西西部、新疆、甘肃西部等地偏少2~5成,上述地区发生区域性干旱的可能性大。

预计今年夏季,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较多,有较重汛情;珠江流域南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上游部分地区、松花江流域降水略偏多;长江流域上游和下游部分地区降水略偏多,中游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太湖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三、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预计今年夏季,东北南部、华北中东部和南部、华东、华中、西北东南部、西南东部、华南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甘肃西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东北地区出现持续性低温的可能性较小。

四、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

预计2022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个数为22~25个,接近常年(25个)到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7~9个,接近常年(7个)到偏多;台风强度总体偏弱,台风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我国华南东部和华东沿海地区,其中发生北上登陆台风的可能性较大;初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6月29日)偏早,末次登陆时间较常年(10月3日)偏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汛期(5-9月)全国气象灾害预报图

2021年的全球四项气候指标

过去一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四个关键气候变化指标都创下新纪录,这是人类活动造成全球范围内陆地、海洋和大气变化的又一明显迹象,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有持久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大关键气候指标再破纪录

温室气体浓度

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七年,2021年“仅仅”是这七个最暖年份之一。年初和年底出现了拉尼娜事件,产生了暂时的降温效果,但并没有扭转气温上升的总体趋势。2021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约高出了1.11(±0.13)°C。

海平面上升

全球平均海平面在2013至2021年间平均每年上升4.5毫米,之后于2021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速率是1993至2002年间的两倍多,主要原因是冰盖中冰量的加速流失。

这对数亿沿海居民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大了其对热带气旋的脆弱性。

根据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目前20-90%的沿海湿地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进一步损害粮食供应、旅游业和海岸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洋热量

2021年,海洋上层2000米深度继续升温,预计未来还将持续,这一变化在百年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且这种暖温正不断向更深层次渗透。

海洋酸化

海洋吸收了人类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约23%的二氧化碳。这与海水发生反应,导致海洋酸化,威胁着生物和生态系统服务,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旅游业和沿海保护。

其他各类气候危机正在加剧

冰冻圈:尽管2020-2021年冰川年的融化程度低于最近几年,但在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冰量损失有明显的加速趋势。

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的基准冰川已平均减薄了33.5米(冰当量),其中76%的减薄发生在1980年以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的冰川来说,2021年是特别糟糕的一年。由于6月和7月的热浪和火灾,冰量损失创了纪录。

八月中旬,格陵兰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融化事件并在海拔3216米的冰原最高点“顶峰站”出现了有史以来首次有记录的降水。

异常的热浪打破了北美西部和地中海的记录。7月9日,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的气温高达到54.4°C,等同于至少自1930年代以来全球最高记录的2020年值,而西西里岛的锡拉丘兹的气温达到了48.8°C。

6月29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气温达到了49.6°C,导致500多人因高温死亡,助长了毁灭性的野火,而这反过来又加剧了11月洪水带来的影响。

在中国河南省的洪水造成了17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7月中旬,欧洲西部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灾,德国的经济损失超过了200亿美元,生命损失惨重。

干旱也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包括非洲之角、加拿大、美国西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在位于亚热带的南美洲地区,干旱造成了巨大的农业损失,破坏了能源生产和河流运输。

2022年迄今,非洲之角的干旱已经加剧。东非正面临着非常现实的前景:连续第四个季度无雨,这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陷入了40年不遇的干旱。

飓风艾达是北大西洋本飓风季最大的飓风,于8月29日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陆,美国的经济损失估计为750亿美元。

有些生态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例如山区生态系统—世界水塔—就受到了严重影响。升温加大了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包括海草草地和海带林)不可逆转的损失风险。珊瑚礁尤其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在升温1.5°C时,它们将失去70%至90%的原有覆盖面积,在升温2°C时,将失去99%以上。

气候变化正在造成巨大损失

极端天气已导致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给人类生命和福祉带来沉重代价。

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和经济冲击的复合影响,因新冠疫情而进一步加剧,削弱了几十年来在改善全球粮食安全上取得的进展。

除非发明了从大气中清除碳的技术,否则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酸化将持续数百年。有些冰川融化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而这将对这个已有20多亿人饱受水资源压力的世界产生长期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是,使地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热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从而使城海平面上升。

据科学家估计,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上升20—165cm。海水的上涨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城乡将会被海水吞没,上海、威尼斯、曼谷、纽约等海滨市以及地势低洼的孟加拉国、荷兰等国将会遭到灾难。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大气温度上升2至6摄氏度,南极冰帽将基本消失。海平面将上升4—6m,除亚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包括恒河、湄公河、长江、珠江入口处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岛屿将淹没外,物质损失最大的是欧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国大陆48个州将减少1.6%的陆地面积,将有6%的人口迁移,同时伴随有6%的不动产损失。

气温上升,大气中包含的能量增加,会使气流更加活跃,蒸发更加旺盛,降雨也相应增加。但计算表明,“温室效应”并不是使全球气温均匀地上升,而是赤道附近上升得少,高纬地带上升得多,降雨也不是均匀增加,也是高纬地带增加得多,低纬地区甚至会变得更干旱,此种变化会使台风频发区北移,冬季海水结冰线朝两极移动约15度,这会改变世界航运通道,从而影响地区的经济布局。北部地带植物生长期延长,动植物的分布将有很大的调整。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引起降雨变化,加剧干旱、热浪、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是整个亚洲地区水循环的源头,东亚南亚几乎所有的大河源头,包括长江、恒河、湄公河等,但现在喜马拉雅山的终年积雪和冰川在减少,直接影响亚洲20多亿人的饮水。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带,其地下蕴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气温持续上升,会释放冻土中的甲烷,使气候变暖骤然加剧,无法控制,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影响最大而且不可逆转的是一些生物种族将灭绝。珊瑚礁对温度的轻微变化非常敏感,已经有30%的珊瑚礁物种消失。此外,一些传播疾病的昆虫如蚊、蝇和水生物如钉螺,它们的分布规律也会发生改变,而且病菌本身的繁殖也变得更容易,因此会使食物的保鲜以及流行病的防治出现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土壤圈、生物圈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难以忽视的真相》

谈起自然纪录片,

没有人能忽视BBC的一部部震撼之作,

它真实,且深刻。

然而今天要讲的这部纪录片,

却比BBC的更让人难以忘记。

它出自美国曾经的总统候选人

阿尔·戈尔 Al Gore之手,

那一年,他是小布什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仅差几百票,他就成了美国总统,

虽然他输掉了政治,

但赢得了尊敬。

曾经被冰川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

一部《难以忽视的真相》,

没有绝美的画面,

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Gore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甚至连严苛的豆瓣网友都赞誉,

“这部纪录片不是最美的纪录片,

却是最想推荐的。”

近2小时的纪录片,

只讲述了四个字:

全球变暖。

因为全球变暖,

北极是整个地球首先受到伤害,

且最严重的地方。

冰川融化,冰层下降、分裂,

北极熊无处栖身。

或许北极熊淹死,

我们无感,

那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城市消失呢?

似乎在所有人的意识中,

地球太大了,

微小如我们怎么会对地球

造成任何持久的伤害。

可是看看近几年偏暖的天气,

连花都被天气逼疯了,

本该在春天绽放的美丽,

却一朵朵开在了冬天的节气里。

我们看着它美丽动人,

只觉得赏心悦目,

却从来没有人想到:

我们已经生活在后果中,

将生活在更严重的后果中。

2019年3月3日,

美国四个州遭龙卷风袭击,

造成至少23人死亡,

近1000间房屋被损毁。

3月15日,

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

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两个国家。

似乎少有人知,

正是因为CO2越来越多,温度越来越高,

海洋的温度也随之上升,

才引起了一场又一场史无前例的飓风。

冰层被光照融化,

海洋温度升高,

导致更强的风暴,

更频繁的飓风、龙卷风。

换言之,

全球变暖不但带来了干旱,

也带来了洪水,

而这场灾难,

不会略过每一个地球公民。

恩格斯曾经说过,

“人类每一次自以为是的胜利后,

自然界都会报复,

不放过任何生物,尤其是人类。”

当地球那端的他们被强风暴雨

夺去家园时,

这边的我们也并没有好到哪里。

韩国江原道山火肆虐,

烧毁250公顷森林,

被列为“国家灾难”。

印尼森林大火,

烧毁树木85万公顷,

直接导致260公顷土地被毁,

这个数字远远高过印尼2018年一整年的燃烧量。

为数不多的婆罗洲红猩猩栖身无处,

更严重的是,

几乎整个东南亚都被

燃烧产生的雾霾笼罩着,

连孩子们上学都不得不戴上口罩。

一直以来,

全球变暖只是我们耳边偶尔出现的名词,

曾听过它的危害,

也知道它会带来的影响,

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在意过,

全球变暖,与我何干。

我们知道全球气温升高,知道洪水和火灾频发,但那又怎样,我们还有这个月的KPI,下个月的房租……

无数生活琐事要操心,我们有无数个理由假装看不到这些至少看起来离我很远的事实。

可是,从何时起,

我们会开始念叨,

小时候家里还下过那么厚的大雪,

它曾经四季分明。

我们怀念童年,

却不知,

比童年更让人思念的是雪,

而思念雪,

比思念童年更让人难过。

2005年,全球温室气体水平

创65万年来最高值,

曾从未超过300%的指数,

那一年创下新高,

而如今,它还在上升,

并带着气温共同前进。

众所周知,

地球外面有一层大气层,

无论是我们,还是地球其他生物,

都依赖着它的保护。

大概所有人都认为,它能护住地球,一定很强大。可事实是,拿油漆往地球仪表面涂一层,这一层的厚度比例差不多相当于地球与表面大气层厚度的比例。

但是,它真的没有那么强大,它甚至弱小到每一个人的活动都能对它产生影响。

因为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堆积,

稀薄的大气层变得越来越厚,

被地球吸收的太阳光越来越强烈,

地球越来越热,

却只能依靠自己散热。

2003年欧洲热浪,

是自公元1500年以来最热的时候,

整个欧洲的空气令人窒息,

甚至连微风都没有,

仅在法国,就有将近15000人被热死。

同年,在并不发达的印度,

气温一度达到50度,

超过1400人死亡,

穿着塑胶拖鞋走在路上,

都被滚烫的地面牢牢粘住。

然而,这一切换来的结果是,

全世界的空调生产商狠赚一笔。

大概没有人想过,

我们口中的“要热死了”,

正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丘吉尔曾说过,

“继续拖延、折中和自我安慰式的

权宜之计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取而代之的是,

我们将开始生活于其后果之中。”

我们身在其中,却不自知。

2010-2019年,欧洲经历了

有史以来最炎热的时期,

连续十年不断刷新酷暑高温纪录。

2019年,欧洲大陆再次遭遇罕见热浪,

多国创下历史同期高温纪录。

巴黎气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2.6度,

比利时也创下41.8度的新高,

就连向来清冷的英国都破了纪录。

这场热浪几乎侵蚀了整个地球的边角,

欧洲一再突破新高,

北极也突破零度,

海冰覆盖率创有纪录以来最低,

冰层的厚度和宽度,

40年内下降了40%,

甚至出现了被淹死的北极熊,

或者多次闯入人类的生活圈,

只为找一口吃。

另一角的“地球之肺”,

亚马逊热带雨林,

在大火中煎熬了数周。

我们只能看着,

除了哀悼,什么都做不了。

当这一切在热浪中煎熬时,

看似遥不可及的印度,

正在连日暴雨的洪水中挣扎,

被洪水包围的火车动弹不得,

超过1000名乘客只能

望着窗外的大水祈求神灵护佑。

日本还未从“利马奇”中恢复,

与之不相上下的“海贝思”袭来,

这场日本60年来最强台风

几乎侵吞了整个千叶县。

飓风“多里安”袭击大半个美洲,

这场从1950年以来,

第二强的大西洋飓风走过,

留下灾区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

从9月起至今未熄的

澳大利亚林区大火,

前所未有的规模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

没有人想到,

本以为是一小处火灾,

竟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

2000多只考拉被活活烧死。

我们隔岸观火,

却不知,我们人类才是这一危机的罪魁祸首,

每个人都在为全球变暖添砖加瓦,

说出来有很多人不喜,

但这才是事实。

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

不如说是一场锥心的追问,

这一切的一切,真的与你我毫无关系?

纪录片成型于2006年,

时隔13年,

红线依然在往上长,

我们没有变好,反而愈演愈烈。

相对自然,

我们的一生很短很短,

短到这些变化似乎对我们而言是无关痛痒,

但对于自然,

这些变化很痛很痛,

痛到它已经无法自愈。

我不想说什么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只期待年少时的绿水青山、四季分明,

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文字中,

更不该只留在记忆里。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后代问,

“在你们还来得及的时候,

你们是怎么想的?”

该如何回答。综合自华声、如此这般学地理、艺非凡等

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偏多,2021年的全球四项气候指标!难以忽视的真相来了!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