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稷,在位56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在他执政的前41年里,权力被他母亲宣太后和他舅舅魏冉架空。41年后,秦昭襄王夺回权力。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昭襄王石像

嬴稷的哥哥秦武王嬴荡天生神力,身强体壮,喜欢徒手相搏,较量武力。正是在秦王赢荡这样的喜好下,大力士任鄙、乌获得到重用。齐国大力士孟说(又名孟贲)听说武王广招天下大力士,来到咸阳面见武王,也得到武王的重用,与任鄙、乌获享受同样的待遇。

武王可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胸怀大志,敢于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想要取代周天子。他曾对甘茂说:“

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公元前307年,武王攻占了宜阳,率领军队来到周王朝都城洛阳,见到了象征天下社稷的龙文赤鼎,说道:

“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

于是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孟说用力过猛,眼珠迸出,目眦流血。武王上前举鼎,两眼出血,膝盖折断,同年八月,武王去世。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两股势力争夺王位,鹿死谁手?

武王举鼎

武王去世后,王位出现空缺。武王娶魏国女子为王后,没有儿子。武王死的时候没有立昭将王位传给谁。武王的兄弟多,按照古代君王传位的规矩“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

,王位要在武王的几个弟弟里面选。作为王位候选人的母亲,当然渴望自己的儿子能当上王,自己就能享受荣华富贵。当时就出现了两股势力争夺王位:

一股是秦惠文王王后魏氏支持立季君公子壮为王。

另一股是秦惠文王王妃芈八子支持立公子芾为王,并且得到了

樗里

疾的支持。

惠文王王后魏氏是武王的生母,惠文王的正妻,算得上是正统地位,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王妃芈八子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樗里疾是秦国宗室将领,在惠文王时攻取魏国曲沃、赵国蔺邑和楚国汉中,在军中很有威望,武王时又拜为右丞相。

两个实力相当强的对手争得天昏地暗。短时间难分高下。

很显然,刚开始时,公子稷虽然是芈八子的亲生儿子,但根本不是王位候选人,甚至连资格都没有:

公子稷在远在燕国当人质,根本没机会争得这个机会。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互换人质,是为了保证两国之间能遵守盟约,也是为了弱国能不被强国灭掉。

公子稷常年在国外作人质,在国内没有自己的势力,就算回国了,也会遭到忽视,不会被拥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昭襄王嬴稷

但是,嬴稷最后回到国内登上王位宝座,这还得感谢赵武灵王的强势介入,使得嬴稷胜出。赵武灵王虽然在赵国,但是密切关注着秦国的内部。当惠文王后与王妃芈八子争得难舍难分的时候,赵国的赵武灵王明确提出支持芈八子,但是必须得立公子稷为王,但是当时芈八子是不同意这个要求的,而且秦国官员也不同意,但是樗里疾和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同意支持公子稷为王。魏冉又叫魏厓、魏焻。魏冉当时掌握兵权,势力很大,既然重臣和弟弟都答应了,而且当时赵国国力较强,屈从于赵国压力,芈八子也只好同意。

此时,公子稷得到了内部势力和外部势力的同时支持:

内部:惠文王王妃芈八子,右丞相樗里疾,手握兵权的弟弟魏冉。

外部:赵武灵王的支持,赵国国力强大,秦国屈服于赵国压力。

公子稷这边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公子壮那边。于是公子稷在赵国和燕国的护送下回到秦国,登基为王,这就是

秦昭襄王

拥立嬴稷为王对芈八子这边和赵武灵王那边都有好处:

首先,嬴稷年龄还小,芈八子作为母亲可以帮助儿子管理政事,掌握权力,让自己的亲属都变得富贵,这肯定是芈八子想要的。不管是立公子芾还是公子稷,芈八子都能当上太后,但是不知道如果公子芾继位,芈八子会不会代其掌权。

其次,赵武灵王曾经就趁燕国内乱时,公然干涉燕国内政,派将军乐池入韩护送在韩国当人质的公子职回燕国登基当燕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和燕国结盟,也可以破坏燕国与韩国对赵国的夹击盟约,这些对赵国是有好处的。这次赵武灵王要求公子稷为秦王也是为了赵国的利益。秦国内部争夺王位的那一年,山东六国进入混战状态,赵武灵王这样做是为了加剧秦国的内乱,使其无暇顾及山东六国的局势。因为公子稷只是个去别国当人质的,在国内并没有威望,没有自己的势力,当秦王,秦国官员肯定不服,又会发生内乱,这肯定是别的国家想看见的。

后来秦国果然发生季君之乱,公子壮、大臣、诸侯和其他公子造反,最后被魏冉杀掉,牵连到的惠文王后也被杀了,武王王后被驱逐到魏国,与秦昭襄王不和的势力被铲除了,秦昭襄王的王位算是坐稳了。

《史记.秦本纪》:庶子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

秦昭襄王虽然继位了,但是多少带有傀儡的色彩。毕竟,他的王位不是凭自己的真本事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亲戚和为了自身利益的赵国国君。并且刚开始还不是王位候选人,只是后来支持的人多了。这也为他母亲掌权埋下铺垫。

这就好比窦太后通过斗争帮助刘彻夺得太子之位,刘彻即位后实行第一次变法,但窦太后阻拦,变法失败。

宣太后、穰侯专权,秦昭襄王被架空

秦昭襄王登上王位,因为年幼,由他母亲主政,号曰宣太后,魏冉辅政。宣太后主政后大肆封赏自己的亲戚。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

异父弟弟魏冉被封为将军,守卫咸阳,后来平定了季君之乱;同父弟弟芈戎被封为华阳君,封地在陕西高陵;儿子赢芾为泾阳君,封地在陕西泾阳;赢悝为高陵君,封地在西安高陵。

魏冉、芈戎、赢芾和赢悝合称“

四贵

”,他们富可敌国。宣太后和“四贵”的存在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此后,宣太后和魏冉掌握秦国大权40余年。

1.宣太后灭义渠

义渠是秦国北边的游牧民族,长期和秦国打仗,威胁秦国北边安全。秦昭襄王当政前期,秦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内部季君之乱,外部山东六国会趁秦国内乱伺机进攻秦国,

宣太后为了稳住北边的义渠,避免秦国腹背受敌,对义渠采取拉拢的策略

。宣太后当时才30多岁,和义渠王私通生下两个儿子。宣太后和义渠王在一起30多年,宣太后也容颜老去,可能会控制不住义渠王,于是与秦昭襄王密谋杀掉义渠王。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在甘泉宫杀掉他,并派兵灭掉义渠,在那里设立陇西、北地和上郡。秦国的几百年来的后患算是解除了。

《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

宣太后芈八子

姜还是老的辣,不愧是从宫廷斗争中走出来的,心狠手辣,说杀就杀。宣太后和义渠王有没有真爱不知道,义渠王就是宣太后手中的一颗棋子,当初为了秦国的安全,不得不这样做,30多年后,秦国的实力比以前更强了,可以碾压其他六国,更何况他一个游牧部落,再加上宣太后老去,可能再也控制不住义渠王了,是时候除掉这个威胁了。一切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宣太后和义渠王私通,也从侧面说明秦昭襄王的权力被架得死死地,自己亲娘和别人私通自己管不着。

2.魏冉四次担任秦国丞相

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又是将军,深受宣太后宠爱,地位自然是极高。公元前300年,魏冉出任秦国丞相。前293年,起用白起为将军,领兵攻打韩魏联军,在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俘虏魏将公孙喜。前292年,魏冉托病辞职,客卿寿烛担任丞相。第二年,前291年,魏冉第二次出任秦国丞相,

封赏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陶邑,原来是宋国土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工商业得到发展,城市也随之快速发展,陶邑凭借其位置优势,迅速发展成宋国商业经济中心,人口众多,客商云集。而且陶邑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型诸侯国,土壤肥沃。齐国灭掉宋国后,成为齐国富饶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84年,五国攻齐,秦国占领陶邑,将其作为丞相魏冉的封地,可见对魏冉是多么宠幸。

远离秦国的领土——陶邑

前288年,魏冉攻打魏国,夺得大片土地。前286年,又免职了,第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前275年,魏冉任相国。前274年,魏冉进攻魏国,夺得魏国三个县,魏冉又增加了封地。

魏冉虽然免相,但是不久又复相,这都是因为自己身份特殊,得到姐姐宣太后的重用。

魏冉身世显赫,权倾朝野,封地是富庶的陶邑,家财万贯,而且战功卓著,但是不能满足他的贪心。公元前271年,相国魏冉打算攻打齐国刚、寿两城,以此来扩充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用兵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已经涉及到权力滥用了。

不仅如此,魏冉还相当专横,居功自傲,非常排斥其他国家的说客。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穰侯魏冉

宣太后把持朝政,灭掉义渠。魏冉权倾朝野,功勋显著,但过于贪婪高傲。

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

这姐弟俩掌握秦国大权四十余年,这个现象直到范雎到来才改变。

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夺回权利

范雎是魏国人,他曾周游列国希望自己的主张能被采纳,但没有成功。之后在魏国大夫须贾门下做事。有一次因为须贾嫉贤妒能,范雎遭到陷害,胁骨和牙齿被打折,被看守郑安平救下。此时秦国使臣王稽出使魏国,得知范雎是个贤才,于是将其带回秦国。

应侯范雎

范雎作为说客,为了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他看出穰侯攻打遥远的齐国的弊端,于是他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

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於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亲也,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於计疏矣......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和秦王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五年后,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建议:

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於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後,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意思是百年之后,秦国的王不是秦昭襄王的后代,而是四贵得的,秦王听后很害怕,于是废掉宣太后,驱逐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到关外。穰侯离开咸阳的时候,装载物品的车就用了一千多辆,私家财产超过了国家财产。范雎也被拜为丞相,敕封应侯。这一年刚好是秦昭襄王41年,前266年。

范雎出生贫寒,这次终于有个出头的机会。他向秦王进言宣太后和“四贵”专权的危害,这样既可以让秦王醒悟然后收回权力,也可以让自己取代

穰侯

,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是一箭双雕。范雎就是借助秦王的力量,踩着外戚的肩膀上位的。

至于秦昭襄王为啥要41年后才夺权,有几点原因:

宣太后主持朝政是历史上第一次太后专政,之前并没有出现类似的事件,所以秦昭襄王不知道其中的危害。

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这四个做的事秦昭襄王可能不知道,也可能知道,但始终没有危害到自身,所以就没有管。

秦昭襄王对宣太后很孝顺,王位是他母亲为自己夺来的,宣太后专权自己可以理解。

废太后、逐四贵的时候这五个大权在手,为啥没反抗呢?

1.已经过了40多年了,秦昭襄王不是一点权力也没有,毕竟他是秦国国君,废太后的能力还是有的。

2.秦昭襄王做得非常的迅速,还没等到宣太后和四贵做出反应,他们权力就没了。

3.宣太后虽然心狠手辣,但赢稷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不忍心发动政变。

4.宣太后和魏冉已经年老,没有动力了。

结语

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太后,她和她弟弟为秦国的东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宣太后灭义渠,穰侯使山东六国俯首称臣。

“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於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就是说明魏冉功劳巨大。

但是他们和其他权贵不懂得低调行事。秦昭襄王算是从太后手中夺取权成功的君王。此后,秦昭襄王亲政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