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中超重庆两江竞技官方宣布,退出中超联赛并停止运营、解散球队。这支在中国足球版图上奋战了26年的西南劲旅,从此成为一段回忆。而他们也是继2020赛季中超冠军江苏苏宁之后,近两年时间第2支退出的中超球队。如果算上上赛季降级并解散的青岛队,那就是3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份公告里,重庆俱乐部官方解释了退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受到疫情和足球行业发展模式的影响,球队已经负债累累无力经营,但股权改革却始终陷入僵局。即便重庆队全员愿意放弃去年4月30日之前高达5.5亿元人民币的欠薪,却依然无法取得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只能选择退出并解散球队。

对于这个结果,众多足球媒体人也纷纷发文展开热议,其中名记赵宇就表示,每年都有乱象,每年都有退出,唯独没有热爱与尊重。所以,中国足球也不重要。小编相信,赵宇这么说,是出自对中国足球的一种热爱。但是,在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热爱和尊重也只能退位,毕竟勒紧裤腰带的日子无法让中国足球雄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重庆俱乐部其实说得很清楚,他们之所以退出,首先是因为疫情,其次就是足球行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如果说第一个原因是天灾,那第二个就是妥妥的人祸。其实大家都知道,1994年就宣告诞生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其实是一个依附于其他行业、彻头彻尾的伪职业联赛,因为都快30年了,三级职业联赛球队都找不出一家真正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俱乐部。说句不好听的,这些球队充其量也只是投资人的一个广告部门。投资人在经营俱乐部上所花的成本,最终会变成他们主业的产出,但俱乐部本身却没有任何产出。这一点,恒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足协却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推出中性冠名政策。这个政策,彻底抹杀了足球俱乐部的最大广告载体功能。本来投资足球就是赔本赚吆喝,全指望打打广告得到一点回报,现在倒好,没了,投资人肯定不干。

更搞笑的是,中国足协还推出了一个公益足球的概念,那些词冠冕堂皇不必细说,但大概意思就是俱乐部投资人要有格局,将投资足球视为公益行动,不要老是纠结赚不赚钱,有没有回报。这个概念,也得到了某位马姓名记的大力追捧。他发表了多篇长文为公益足球摇旗呐喊。但是他们都忘了一点,足球确实具备公益性质,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首要任务是挣钱。英超为啥是世界第一联赛,就是因为人家的俱乐部挣得多。

以刚刚结束的2021/22赛季英超联赛为例,拿到冠军的曼城将得到1.617亿英镑的总奖金,即便是垫底降级的诺维奇也有9100万英镑的巨额收入。当初苏宁集团为啥眼睁睁看着江苏队解散,却始终不放弃经营国际米兰,不就是因为中超是赔钱货,国米虽然无法跟商业化程度极高的英超相比,但起码还是赚钱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重庆队的退出,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足协赢了,因为他们没有格局,不懂得为公益足球做贡献,一看不赚钱就撂挑子,这样的投资方,就应该早早出局,足协不稀罕,这明明就是公益足球的胜利嘛。

但是,玩笑可以开,笑话可以讲,但中国足球陷入无限迷茫却是不争的事实。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国外那么多成功案例摆在眼前,抄作业都能抄吐。但中国足球就是上不去,原因在哪里?其实以这个公益足球为代表的行政干预才是祸根。管理足球的人认为,职业联赛只是为国字号球队服务的,所以对于足球投资人的利益和诉求,他们根本不屑一顾。事实上,中性冠名权没有错,它可以避免投资人对俱乐部的绑架,但现在这个时候推出,不是答案而是毒药。本来俱乐部就没有自主权,一个中超联盟嚷嚷了几年都停留在理论上,在这个节骨眼上连投资人仅剩的一点投资动力都给无情斩断,人家不撂挑子才怪。

所以,中国足球想强大很简单,那就是将足球当成一个独立的产业,给予足够的尊重,一切按照足球规律办事,减少行政干预和指手画脚,等待足球俱乐部具备了造血功能,真正能自负盈亏了,中国足球也就有希望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中国14亿人的庞大市场,足球的关注度从来都不用担心,这么多人养几十支职业队,很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