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竞技已经确认解散,中国顶级联赛依然保持着一年解散一支球队的“光荣传统”。把中国足球搞成这样,其中罪魁祸首到底是谁?相信真球迷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按时间线捋一捋:

2019年8月,中国足协换届,陈主席成为新一届足球掌门人。

2019年12月,在2020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政策相关说明会议上发出新政,外籍球员顶薪300万欧元 国内顶薪1000万元;U21球员的税前薪水不能超过30万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拉维奇、马斯切拉诺、卡拉斯科、伊哈洛、扎哈维、沙拉维、胡尔克、特谢拉等大牌球员先后与中超说了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足协还明确了中超俱乐部投资人应加快推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各俱乐部需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届时若未能通过中国足协认证,将不被授予联赛准入资格。

这一政策为今后职业俱乐部大规模退出埋下了伏笔

2020赛季开始前,中超球队天津权健由于母公司权健集团出事,导致俱乐部解散。同时中甲球队广东华南虎、四川隆发、辽足、上海申鑫等四支俱乐部也由于资金等问题宣布退出职业联赛。这一年拉开了中国职业俱乐部的退出潮。

2020年底,中国足协发布《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从2021年起,中超俱乐部运营费用年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人民币,中甲俱乐部不得超出2亿元人民币,中乙俱乐部不得超出5000万元人民币。同时进一步降低球员薪资,外籍球员顶薪300万欧元,国内球员球员顶薪500万元。

同时提出来职业联赛的扩军方案,即中超联赛扩大到18支参赛队,中甲联赛扩大到20支参赛队,中乙联赛扩大到30支参赛队左右。

这一计划在中国足球当前的大环境下显然是不合理的。难免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文件中再次强调各级职业俱乐部必须于2021赛季前完成名称 “非企业化”变更,未完成变更的,取消俱乐部的注册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强制去企业化冠名政策,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参与足球的热情。很多中超球队起的中性名更像是应付差事,广州队,武汉队,青岛队、河北队、深圳队.....几乎成了全运会。最为致命的是没有了企业冠名,投资人从足球产业中得到的回报更是微乎其微。当年的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背后的大股东苏宁集团经过再三权衡都放弃了球队,更何况其他中小型俱乐部。这一年,除了中超的江苏队,中甲的泰州远大、北京人和、内蒙古中优三个俱乐部也选择了退出。

2021年,也是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的关键年。虽然为了世界杯,足协不惜重金规划了多名外籍球员,但因为管理不善和各种各样的原因,入籍球员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中国队不仅在12强赛上铩羽而归,而且还在春节期间耻辱性的1-3惨败给越南队。中国足协的糟糕管理成为了各路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

惨淡的联赛加上中国国家队的糟糕战绩,使得中国足球再次成为负面形象。足球运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再次跌入谷底。这进一步打击了投资人的积极性,中甲球队贵州队、青岛队先后告别中国足坛,刚刚重庆两江竞技俱乐部也发出了解散通知,宣布球队退出中超联赛。

中国足协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不但没有使这项运动越办越好,反而使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每况愈下。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日本队已经有上百人留洋海外,国家队甚至可以排出两套,甚至三套全欧班阵容。韩国则是培养出多位明星球员,孙兴慜在英超大杀四方,最终捧得金靴,创造亚洲球员历史;黄义助在法甲攻入11球,虽然没有帮助波尔多保级,但他在这个赛季的表现,无疑是成功的。年仅22岁的小将郑优营在德甲弗赖堡队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整个赛季5球2助,成功帮助球队杀入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我们唯一留洋五大联赛的武磊,在西甲中下游球队西班牙人苦苦支撑,连常规的轮换主力都算不上,虽然出场23次,但大部分都是在垃圾时间才被主教练派上场,估计很可能是为了满足武磊合同里上场次数的规定,仅仅取得了1个可怜的进球。

更为可悲的是,武磊这种实力的球员,在中国联赛里都无法找到第二位。中国足球的崛起可谓任重而道远。

从2019年到2022年,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欢迎各位球迷朋友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