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以来,全球粮价极速上涨,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正在急剧减少,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早已显露端倪。中国本着对国民负责的态度,很早便开始进行了准备,可是却也因此受到了西方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内涵”中国屯粮

近日,乌克兰农业和粮食部长索利斯基发出警告称,乌克兰今年的粮食产量将出现大减产,幅度甚至可能达到50%。此言一出,当即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应。作为“欧洲粮仓”和作为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乌克兰对于全球粮食市场十分重要,如果乌克兰粮食减产一半,那么全球恐怕要多出至少几千万挨饿的人。

只是,就在如此严重的危机即将到来之时,西方国家却依然有人不忘营造“中国威胁论”的假象,强行将“粮食缺乏”的原因与中国挂上了钩。几乎就在乌克兰粮食大减产的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就有西方媒体和学者,在国外社交平台上援引了一份美国农业部近期公布的数据称,截至2022年中,中国的粮食储备将包含全球69%的玉米、60%的大米以及51%的小麦,暗示中国储备了全球超过一半的粮食,是造成粮食短缺、推高粮价的罪魁祸首之一。

中国粮食够吃吗?

由于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再加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挑战,中国一直都是世界粮食市场的大买家,每年购买约60%的国际贸易大豆,还是世界最大的玉米、大麦、小麦进口国。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出现了大幅度变化,肉、蛋、奶的需求正在增加,这也导致中国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大豆、棕榈油、葵花油的主要买家。

有专家介绍称,目前,中国对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和主要肉类的保障水平较高,但食用植物油、大豆的自给率比较低,分别为1/3和不到17%。在农业供给体系中,蛋白饲料原料供给自给率不到20%,短板最为突出。现在,进口粮大致占中国粮食产量的1/4,中国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17%,肉类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食物自给率则从2000年的93.6%下降到了2020年的6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中国正在建立大规模的小麦、大米和玉米库存,并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建立健全全球农业贸易投资与市场监测信息体系,加快培育全球性农业食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建设的平台作用,构建一个安全、持续、稳定的全球农业食品供应体系。

部分信息参考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