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苏联以三个方面军上百万的兵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沿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在一周之内就粉碎了日本关东军主力,截止8月底苏军彻底扫清了东北全境的关东军,共计击毙、俘虏日军约68万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然而此次战役苏联红军的伤亡损失也同样严重,累计战斗伤亡约3万余人,非战斗伤亡约6千余人。完全被摧毁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0余辆,飞机约60余架,火炮约230余门,轻武器11000多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尔塔协定 大国霸权主义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了决定二战后世界新秩序及各国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

会议成员由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为代表的三个大国首脑组成,主要就欧洲战后重组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次会议形成的雅尔塔协定对日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议上,苏联以:1、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2、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①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②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③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④千岛群岛交予苏联。)为条件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美、英、苏三国绕开中国,在没有知会中国的情况下,对一些有关中国的重大决策做出了决定,违背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利益,具有明显的强权色彩,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无视弱小国家利益。

雅尔塔会议是美苏大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新格局的里程碑,也为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奠定了基础。

隔岸观火的美帝 蓄谋已久的苏联

二战伊始,美国一直没有任何参战的实际行动,以资本家之姿,一边贩卖军火,一边谋取高利,若不是高傲自负的日本人不宣而战,先轰炸了珍珠港,美国绝不会下场参战。

也正因为日本人这一愚蠢举动,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加速了法西斯最后一个轴心国日本的覆灭。

美国投下的原子弹,同时也加速了苏联对日宣战的进程,原定于8月11日的出兵计划提前到了8月9日。8月9日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面进入中国东北,向盘踞在中国东北及朝鲜一带的日军发起了猛攻。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东北的军队,作为日本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陆军部队,有“日军之花”之称。全盛时期,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一百二十万人。

1943年,日本为挽回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陆续抽调部分关东军及物资进行支援,致使关东军规模缩减至约七十万人,并且有超过百分之三十五的士兵为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武器更是缺乏严重,大批士兵无枪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实力大不如前的日本关东军,斯大林并没有掉以轻心,因而他派出了苏军高级将领, 包括华西列夫斯基 、麦列茨科夫和马利诺夫斯基三位元帅兵分三路发起攻击。

从1945年5月起三个月内,苏联先后通过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从欧洲战场运送了超过一百五十万名红军士兵到远东。

苏联在远东共集结了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航空军集团和三个防空军集团、四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约为150余万人,火炮约有26000门,坦克约5500辆,飞机约3400架,此外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地区舰队。

苏联红军根据中国地形,兵分三路,突击牡丹江地区、哈尔滨地区、长春沈阳地区,经过近一周的激战,14日,苏联各集团军继续向东北腹地挺进。

同日,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发出照会:“天皇陛下已就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事发出诏书;天皇陛下还准备命令所有陆海空军当局和所有在他们统辖之下的各地部队停止作战行动,缴出武器。”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但关东军的抵抗并没有停止。

8月17日,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部向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提出停战建议。18日,关东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向当地苏军洽降,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答复关东军:“必须于8月20日12时起,停止一切对苏作战行动,放下武装,投降就俘。”直至8月末,苏军基本肃清了东北地区的日军。

整场战役苏联战斗伤亡约三万余人,非战斗伤亡约六千余人,歼灭、俘虏日军约六十八万人,其中绝大多数被押运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

小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无论是苏联对东北的出兵、美国投掷到广岛的原子弹,还是后来朝鲜半岛的三八线都是苏美两国为了争抢地盘和划分势力范围而采取的行动。

苏联出兵东北除了政治原因,也看重了在日本人治下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东北地区,苏联从东北获得了丰富的劳动力、矿产、工业资源及钱财物资,为苏联战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46年3月12日,苏联红军开始从沈阳北撤回国,至5月3日,从中国东北地区(大连除外)撤退完毕。直至新中国成立,东北地区全部主权才回到中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