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外界关注的“印太经济框架”已经正式宣布启动,作为拜登政府力推的一项“对抗中国”的“超越传统贸易协议的新合作方式”,美国想靠其占据下一个30年发展的先机,但外界对其却并不看好,甚至认为是异想天开。

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已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并公布了初始成员国名单,其中就包括美、日、韩、印、菲、越、澳等13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去年10月,拜登在东亚峰会上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构想,随后美国政府便开始为推动该框架落地不断造势。无论是拜登强拉东盟举行“美国-东盟峰会”,还是拜登此次访问日韩,都是为了“印太经济框架”能够瓜熟蒂落。

拜登政府成立“印太经济框架”明面上是为了推动“印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实际上还是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已经明确将中国视为“全球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意味着打压中国已经成了美国的长期战略,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会奉行这一战略,只不过因为两者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以采取的手段也不同而已。

特朗普时期,美国发动了贸易战,想要逼中国妥协,然而贸易战打到最后,美国发现加征的关税最后都由美国自己买了单。拜登上台后,意识到像特朗普那样盲目脱钩根本行不通,所以提出了新“印太战略”,将经济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视为拜登政府“印太战略”中的一部分。拜登此举旨在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这样不但可以冲击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而且美国往后还可以依托这一框架,一步步与中国脱钩,这样即使和中国摊牌,美国自身经济也不会遭受过多损失。所以拜登从去年开始,就一直非常注重推动“印太经济框架”的落地。

如今“印太经济框架”成立之初,美国就拉拢了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等12个国家参与。其中有像日、韩、新一样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也有像越南、印度、菲律宾等拥有劳动力优势的制造业国家。从规模上来看,“印太经济框架”的总体经济和覆盖人群规模并不小,应该具有很大前景才对。但目前外界却普遍认为“印太经济框架”很可能会像TPP一样,成立不久后便名存实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导致“印太经济框架”不被外界所看好。

第一个原因,加如条件多、好处少。其实“印太经济框架”存在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因为美国无法给到成员国足够的好处。此前美国政府就明确表示,“印太经济框架”和传统的自贸协定不同,没有关税减免,也没有市场准入等优惠措施,这意味着加入该框架,并不一定能帮助成员国拓宽国际市场。

相反,“印太经济框架”中还有着诸多要求,甚至还带有极强的排他性条款,例如限制成员国向中国出口“敏感产品”。所以说,“印太经济框架”要求多,好处少,吸引力不强。想要拉拢亚太国家加入不难,但要成员国在框架内投入大量资源,目前来看并不现实,除非美国能够给出更多的好处,就如主导成立TPP一样。但美国现在国内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经济发展乏力、通胀严重,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第二个原因,各成员国都清楚美国的德行,组建“印太经济框架”不是美国的目的,而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手段。所以除了日本以及韩国,相信其余国家,尤其是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东盟7国,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更多还是为了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如果“印太经济框架”反华性质过浓,有可能会影响到自身与中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导致出现“捡芝麻丢西瓜”的结果,恐怕这些国家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第三个原因,美国能力挺“印太经济框架”运行多久,不仅外界没底,各成员国心里也是没底。特朗普宣誓就职当天,就撕毁了TPP协议,按照拜登如今低迷的支持率,特朗普和共和党在2024年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印太经济框架”最终的命运,很可能会和TPP一样,最终被美国自己终结。

所以拜登带着“印太经济框架”访问亚洲,看着声势浩大,实际上却不见得能够推动“印太经济框架”平稳运行,和RCEP这类亚太地区本就存在的区域贸易协定相抗衡更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言,试图拿一个框架来孤立中国,最终被孤立的只会是美国自己。这一斩钉截铁的回应其实已经说明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经济框架”未来必然走向崩塌。一句话形容: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