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的当下,靠耕种土地获取的农业收入,仍然在很多农民的收入当中,承担着保底角色。

于是,一些当初没有分到土地的农民,认为“人死地不销”不合理,应当将去世者的土地收回,重新分配给无地农民。

其实,土地的承包责任关系,针对的并不是农民个人,而是一个农村户口,这是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基础。而且,土地的重新分配问题,影响的可不仅仅是部分农民的利益,对于整个农业生产和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我们不能轻视。

土地要不要重新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现阶段对土地进行重分,将引发大规模土地撂荒。

目前农业收入之所以这么低,虽然与日益上涨的农资成本有关,但也与土地的“碎片化”脱不开关系。因为当科技水平不足时,耕种面积的大小,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就会更明显。因此,现阶段如果对土地进行重分,农业收益就会随着土地的进一步“碎片化”,而进一步降低。届时,因农业收益的进一步下跌,大规模土地撂荒的情况很可能就会出现。

其次,现阶段重新分配土地,将直接阻碍农业转型。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而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就只能依托比较先进的经营模式,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可是,目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最大困难,就是很难实现土地的连片承包。因此,如果这时候重新分配土地,实现土地连片承包将变得更难,进而直接阻碍农业的转型。

综上所述,考虑到对农业转型以及土地撂荒问题的影响,目前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并不具有现实意义。虽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由于近几年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我国距离农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越快实现农业强国,我们的“饭碗”就越稳定。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先保障土地尽可能完整。

土地新规已明确,此类无地农民不亏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上述《意见》中,国家明确表示要将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的重点工作。对应的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将第2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的试点范围,扩大至乡镇层级,来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管理制度;通过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以及加大对农村合作社扶持力度,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并搭建社企对接服务平台。

通过以上条款可以看出,土地新规将依然坚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其中,将土地承包关系再延续30年的试点范围,扩大至乡镇层次的措施,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对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企对接服务平台的建立,表明有能力和意愿加入其中的农民,在扶持政策下,有望因此致富,即便无地也不亏。

面对土地新规,农民该注意哪些土地问题?

农民最需要注意的土地问题,主要有以下2个。

首先,一定要规范土地流转。农民在参与土地流转时,一定要在流转协议上,明确流转土地的实际用途,以免出现因流转土地被用于“非农化”经营,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在维权这件事上,势单力薄的农民并不占优势,“丑话说在前头”不一定是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土地经营权可抵押贷款和入股。以上政策已经表明,国家接下来将在土地确权成果的基础上,放开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入股农业产业的限制。这对于有意进行返乡创业的农村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种筹集启动资金的好方式,建议对此多留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