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眼睛捕捉到一件美好的器物时,大部分人都会随手举起相机或是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好。可是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之时,古人会采用何种方式来记录呢?一种重要的方式便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拓。

传拓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一古老技艺之所以能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具有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功能。传拓是以宣纸紧覆在金石器物的文字、纹饰或器形上,然后以墨拓技法把器物原貌按1∶1转移到平面宣纸上的特殊技艺。它对文字、纹饰、器形的复原表现真实清晰,且讲究墨色浓淡相宜。因此,传拓不仅具有照相机的功能,并且还能表现出古朴、不饰雕琢的审美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鼎匕(全形拓)

传统的传拓技艺源远流长,滥觞于东汉末年,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如今所见实物拓本,以清末敦煌发现的唐太宗书《温泉铭》石刻拓本为最早,后有永徽四年唐人手写题记,便是最好的物证。

我国历史上的金石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记录金石器物整体形状的重要性。从金石学肇始的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以及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直到乾隆内府的《西清四鉴》等,都辑录描绘了古代器物的形状。然而,这些器物形状都是通过白描摹绘的方法刻印而成,在准确描述器物的真实状态方面尚存不足。

最能表现金石器物整体的实际形状,同时又不失金石韵味的方法,是“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以下简称“全形拓”),这种技艺出现在清代中晚期。在此之前,所谓的拓本都是指传拓古器物一个平面上的图文。

清嘉道年间,六舟和尚受嘉兴马起凤所拓全形汉洗的启发,开始研究并开创了古器物的全形拓,古器物的图文和真实形状得以跃然纸上。一时之间,金石名家争欲观瞻。后来,山东潍县金石大家陈介祺对全形拓技法进行了改进,全形拓技术日趋成熟。民国以后,周希丁、马子云、傅大卣等人在吸纳西方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将这门技艺推向新的高峰。

全形拓,又名“立体拓”“器形拓”“图形拓”,它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素描、剪纸和雕刻等技术,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艺。全形拓将那些难得的器物以1∶1的比例拓制下来,让后人可以真实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中国古老的文化。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存器、存史、补史。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传拓者对金石学、书法、绘画、雕刻以及传拓技艺等知识和技法都须全面掌握。因此,全形拓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水准较高,拓本珍稀异常,得者无不视若拱璧。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