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又说话了。
近日,张文宏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七届呼吸疾病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背景下我国防控策略的实施》的演讲报告。

在半个小时的报告中,张文宏教授就我国疫情形势变化及防控效果、奥密克戎的挑战和未来防控模式进行了深度解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坦白说,我一开始都没细看张文宏说了什么,但朋友圈很多人争相转发。
从“张文宏说了什么”,到“张文宏说话了”,这也是一种民间期待的迭代。
张文宏,是一种修辞。古人喜爱托物言志,其实今人也喜欢托人言志。人们对张文宏有一种看不见的、非契约形式的委托。人们听张文宏表达,并通过张文宏表达。
坦白说,这一次张文宏也没有说出什么新的东西。人们或许只是在关注“张文宏说话了”这个事情。
不仅,张文宏已经很久没有说话了。他的微博更新,还停留在3月24日。
这波疫情以来,张文宏的话少了很多,出席公开场合也少了很多(最近貌似上了一次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原谅我不看电视),他应该很忙。

这波疫情也走红了一些专家,但没有人再能够获得张文宏的赞誉,触发广大的共鸣。或许,也不可能有人超越张文宏了,江湖从此绝迹。
如果张文宏是一篇论文的话,他应该是下载榜单的一哥。
如果非要拎出来一个最近有这势头的人,那就只能是胡锡进了。没想到吧?当然,胡锡进无论是专业背景还是身份抑或其他,都不可能和张文宏比。
人们拎出张文宏的一些字句,仿佛一种古老的用典:你看,这是张文宏说的,他还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专家。然后在此基础上言说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张文宏成了一个安全罩,也是一个扩音器。

我观察了下,人们这波转发张文宏,主要有几个点。
第一个,张文宏说,新冠疫情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
这几乎是一个肉眼可见的结论。不用张文宏说出,很多人自有判断。尤其是,像我们这些身处上海,从穿羽绒服做核酸到穿短裤做核酸的人。
在河南,最近的一项主张,刷了屏:全省居民及其他在河南人员原则上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即隔天采样一次。郑州市民刘先生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称:“能更早发现潜在的风险,早处置,支持。”
在上海,核酸检测机器人问世。近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奇瑞控股集团、捷卡机器人研发了新一代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车身搭载的核酸采样机器人可利用“视觉+力控”感知技术实现无人核酸采样。据说只需要30秒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核酸采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国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省会,15分钟步行核酸检测圈正在建立。
……
一种新的常态露出雏形。
第二个,是张文宏说了几个“挑战”。
张文宏说,上海在这波奥密克戎的袭击中,接受了中国抗疫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挑战。
的确,我们深受感触。在很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生平仅见的。
张文宏还说,“全球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逐渐增加,重症比例进一步降低。我们的挑战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脆弱人群。”
的确,这一波疫情,从致病率和致死率来看,都没有那么高。这也是张文宏一再强调的,比如他3月14日发微博,标题就是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他一直在试图努力消除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不必要的恐惧。

第三个,张文宏表示,“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在已有的传染病中已经超过水痘,一个人可以传染9.5个人。所以它的传播是很难控制的。”
第四个,是张文宏说,“奥密克戎会诱发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是程度要弱于流感,死亡率千分之一。在药物治疗方面对付奥密克戎基本上已经有把握了。”
也就是说,客观地去看待,奥密克戎的特点就是传播力很强,但是诱发炎症的程度不如流感。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已经不敢拿奥密克戎和流感比,但是张文宏比了,我觉得这完全没什么大不了的。比较,也是一种科学,是客观数据和证据的呈现,谁反对比较,难道不就是反对科学吗?
这种比较结果和比较本身,都是一种好消息。希望它被更多的人听见,希望张文宏发出更多的理性、务实、科学的声音。
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我们依赖科学生存,这本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