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问题千头万绪,复工问题,消费问题,民生问题……哪一个是当前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面对疫情冲击,如何调整地产调控政策、如何恢复消费、如何避免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长期化、如何应对人民币贬值?

近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发表了深度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建议发现金或消费券提升消费

“失去的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往往是很难弥补的。”盛松成首先强调了一个当前经济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考验。

他还举了个例子,“因为疫情,我的头发已经3个月没有理了,等解封后,我也不可能一个月理3次发。”

而对于提振消费,在过去两年,欧美的刺激经济政策在于发钱给老百姓增加需求、消费。不过,盛松成表示,我国和美国不同,无论发放现金还是消费券,都是从需求端直接提供补贴,这不宜作为我国提升消费的主要手段,因为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存在不少技术难题。

比如,如果发现金,可能一部分会被储蓄起来,而不是用于消费。又比如,这些补贴应由中央政府来发放,还是地方来发放?有效拉动消费需要发放多少消费券?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够财力支撑很大规模的消费券发放?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不同地区物价也有不少差异,合理安排现金补贴或消费券的额度也不容易。

盛松成认为,提振消费的根本途径在于居民预期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中国人特别勤劳,只要有工作机会,就会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所以,要高度关注市场主体的生存问题,尽早实现复工复产、落实“六稳”“六保”。

警惕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长期化

不只服务业,制造业同样正在经历疫情的冲击。盛松成认为,新一轮疫情冲击了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应警惕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长期化。

如果供应链停摆时间过长,将至少产生两方面危害:一是众多小微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二是全球供应链可能加速调整。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的竞争优势。

盛松成表示,为推动制造业全面复苏,需要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第一,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地方政府应正确、完整理解和贯彻中央的方针,各地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应避免层层加码。

第二,加大对企业经营的流动性支持。优先对受疫情冲击、货运物流阻碍、原材料价格上涨较严重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不抽贷、不断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增信支持,续保续贷,可考虑暂时提高融资担保规模和担保风险容忍度,当制造业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无法履行偿还责任时,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加快落实制造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优先落实对制造业领域的外贸企业的税费减免,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出口退税、留抵退税等。通过一次性退还制造业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并加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开启制造业小微企业税费缓缴的申请通道,缓解疫情冲击下外贸制造业企业生存压力,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信心。

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改善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家的信心和积极性。

房地产调控可适度继续放松

房地产市场方面,盛松成分析,疫情对房地产业的冲击,一是降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二是严重冲击房地产销售,三是行业预期进一步恶化。

早在2021年,盛松成就曾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已发生变化,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不会再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不会再通过房地产大幅拉动经济增长。

盛松成指出,目前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防风险,即防止房企之间的风险传染,以及房地产向金融的风险扩散;二是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三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以防拖累经济。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3%。从城镇就业看,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比达到5.79%,房地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和整体就业的拉动非常突出。

当前房地产业风险的突出表现是债务危机和疫情风险相叠加。盛松成认为,在坚持房住不炒和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房地产调控可适度继续放松。

具体来说,在资金供给方面适当延长房企去杠杆周期,如对于三道红线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可以考虑按当前的指标维持6个月不上升的前提下继续提供贷款等;贷款集中度管理对于各银行的达标时间也可以考虑往后推迟半年或者一年。此外,继续从需求端边际放松是现实的举措。继续适度放松需求端的限购、限售、限贷及适度下调房贷利率等,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在确保资金用途合理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预售资金冻结比例,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资金可跨项目调配等。支持房地产项目收购,通过优质企业收购出险项目或困难企业,就能够将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盛松成表示,在地产调控过程中,各地应合理把握“因城施策”和全国统一政策的平衡,但热点城市政策放松仍需谨慎,要谨防2020年疫情过后市场迅速过热的情况再度发生。

预计二季度GDP增速2.1%

对于二季度经济增速的分析,盛松成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在2.1%左右,上半年GDP增速预计在3.5%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预判基于一些前提:一是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并严防疫情再次反弹,尽早全面复工复产、落实“六稳”“六保”;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落实,货币政策有效配合财政政策,在防风险的前提下,全力支持经济恢复和发展;三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全社会范围内提振信心、改善预期。

盛松成预计,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的地区政策会提前发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比如上海,可能还要缓一缓,但在疫情后也会着力稳增长。此外,考虑到去年同期的基数效应,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数据将逐月改善。

而对于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测,盛松成表示,无论是政策,还是国内外环境,都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现在预测的实际意义有限。不过,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下半年我国经济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未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仍然存在

货币政策方面,近期,美联储已开始大幅加息和缩表,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加大,中国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对此,盛松成表示,我们不可能像美联储那样紧缩货币政策,而应该坚持“以我为主、边际放松”货币政策。

“目前,应更加注重数量型工具的使用。”盛松成分析,首先,我国降低政策利率会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可能加大资本外流的压力;其次,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货币政策应有效配合财政政策,财政发债,主要购买者是金融机构,所以需要保持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充裕;最后,预计本轮疫情过后,受短期供需影响,物价可能面临上涨压力,乌克兰危机也会延续输入型通胀。

而对于近一个月人民币出现快速贬值的原因,盛松成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元指数走强,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另外,在美联储缩表、加息背景下,中美利差倒挂,资金可能外流,使人民币同样面临贬值压力。同时,疫情也使我国经济受到冲击,贸易顺差收窄。

盛松成认为,未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很可能仍然存在,我们不应该任其贬值,而应有所管理,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此,有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财政政策应该重视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

第二,应该采取措施扭转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可以进一步调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现在是8%,还有调低的空间。

第三,必要时可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上调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增加远期购汇的成本;在离岸市场增加央票发行的规模,收紧人民币流动性,增加做空人民币的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