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国,受制于二战时期的糟糕表现,恐怕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联合国五常之一,而是网络上源源不断地“乳法”笑话,而最有名的莫过于“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但哪怕一直被调侃软柔的法国人,其中也不乏“硬汉”,除了耳熟能详的拿破仑外,近代的戴高乐总统更是其中之一。
1890年,戴高乐生于法国北部诺尔省的里尔。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个小男孩不仅会成为法国最伟大的总统,甚至是全球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戴高乐决定是一个优秀的军人,而且是一个极具创造力、胆识的军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虽出身贵族家庭,但却没有躲在后方混功绩,而是勇敢地活跃在前线为国服役,并且多次负伤,虽然一度被俘,但也无损军人的荣誉。在第二次大战到来之前,戴高乐没有和同僚一样,沉溺于法兰西过往的荣耀之中,在旧有的框架之中不思进取,他和德国的古德里安等军事战略家一样,潜心探索新时代的战略战术,并且也提出了集中装甲部队进行机动战争获得胜利的战略思想。
为此戴高乐将他的战略思想写入到自己的著作《建立职业军》之中,戴高乐在著作《建立职业军》明确写到:“法国与比利时毗邻的边界是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因为这个平坦的地带很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法国面对德国的威胁,不能只靠传统的“马奇诺防线”,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法国应建立一支机动力很强的现代化装甲师,这种装甲师与航空兵协同,实施广泛的机动作战,将成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重要突击力量”这一说法与后来发生的历史可谓不谋而合。
可惜,这一本极具战略意义的书籍却不被当时保守的法国军事界所重视,他们甚至认为,戴高乐之所以如此吹捧装甲集群战术,这不过是想乘机扩大自己势力罢了,因为戴高乐是第5军的坦克团司令。1935年的一次总统府会议上,国防部长莫林更是直言:“算了吧戴高乐,只要有我在就没有你的一席之地”。
与法国军界冷嘲热讽相反,《建立职业军》一书受到了德国军事界的热烈追捧,他们纷纷花15法郎买了这本书回去研究,其中一位德国军官叫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古德里安正是通过戴高乐的《建立职业军》书中的内容,再加上自己对机械化作战的独特见解,令他成为了纳粹德国的“闪击英雄”。
1940年5月10日开始,纳粹德国正式进攻法国。整个法国军界除了戴高乐,恐怕没有人能够料想到德国人会采用如此厉害的“装甲集群战术”。德军对法国的攻势简直是风驰电掣、势如破竹,当浩浩荡荡的装甲大军杀来时,法军大多躲在马奇诺防线中,其余法军则是望风而逃,一溃千里,以至于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法军士兵,德军都不愿耽搁时间下车去俘虏他们,仅用扩音器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
1940年5月11日,戴高乐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一位下士敲开了他的门传达了一条命令:任命戴高乐团长为刚刚组建的第四装甲师师长。显然战场上的巨大溃败,才让这群顽固的法国军界老头想起了戴高乐,但临阵磨枪已经太晚了,尽管戴高乐带领着临时部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对于大势已经于事无补,更为糟糕的是,当他还在前线奋战时,国内政府里的一股投降氛围已经越发浓郁,以戴高乐为主的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最终他只能无奈离开已交到敌人手中的巴黎,去往英国组建“自由法国”继续抵抗纳粹。
4年之后,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下,巴黎终于再次回归到法国人的手中,一直坚持抵抗纳粹的戴高乐也由此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1944年9月9日,由戴高乐主持的国民政府成立,他一心想要借此来改造法国,将70年来因为政治分裂所带来的行动拖沓、低效和互相掣肘,统统扫除以实现法国的复兴。然而他的想法却不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容,第四共和国从建立一开始就落入到了政治恶斗的漩涡当中,他的言论被政坛所敌视,他军界领袖的身份也被政坛所戒备,无心纠缠于政治斗争的戴高乐最终不得不隐居起来。
倘若不是第四共和国弄得实在太烂,戴高乐恐怕也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时在执政斗争中纠缠不断的第四共和国可谓丑相百出,对外,1953年丢掉了越南,在50年代又陷入到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斗争中;对内,法国国内经济崩溃,民众生活在战后没有实质性改善,法国内阁更是混乱不堪,仅仅12年就换了20多任内阁。这样的情况下,戴高乐很快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怀念和期待,也借着这个机会,最终于1958年通过军界的拥戴走上了总统大位。
“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为法国”,怀揣着让法国再度伟大的理想,上任后的戴高乐迅速稳定了政局,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一直心怀“法兰西大国梦”的戴高乐早就不满第四共和国对美国卑躬屈膝的态度,他希望法国可以再度成为世界级大国,而不是作为美国的附庸。
二战之后,欧洲各国经济都深受战争打击,别说加强军事实力,就连维持国内民生都捉襟见肘。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利用北约建立军事一体化机构,趁机派遣大量驻军到北约各国之中,借着北约控制了欧洲的防务与军事力量。
面对美国承诺的军事保护,很多国家都选择了接受,在他们看来:不用自己花钱买装备,还能得到美国的保护,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戴高乐却不这么想,国防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大事,怎么能交给其他国家呢?他曾说:“我的外交和国防政策会消失在一个外国人指挥的体系中,驻在凡尔赛附近的美军司令要代表新世界对旧世界行使军事权力”。尤其是1956年发生的苏伊士运河事件。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两国联手出兵夺回,但美苏两国为了遏制英法两国的复兴,所以共同向英法施压,要求两国停火并撤军。此处事件中,美国对法国颐指气使的态度,更是让戴高乐窝火。
甚至法国想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时,美国人都要插上一脚进行干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法国曾对戴高乐表示:“法国完全没有必要自己研发,美国可以给法国核弹,但必须交由美国人监管。”但见识长远的戴高乐没有接受这一条件,而是坚持研发属于法国人的核弹。
在经济上,他通过让法郎贬值的方式,让法国能够大力地开拓海外市场。以及加强国家对金融系统的控制,从而能让国家掌控到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去,防止金融资本家通过多种手段来搞空实业,进而危害到国家。同时以高就业,高收入的政策,拉动内需。
另一方面,在外交上,他不执著于帝国时代的荣光,主动撤离大部分殖民地,甚至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以此来降低法国的损失,但是在经济、资源等各方面继续把持,通过这种“新殖民主义”让法国既享受到了实惠,又减少了损失。
最值得称道的是,1964年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成为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此后戴高乐甚至还奔走呼吁,告诫西方各国,现在承认新中国,比未来它强大起来后再承认要好得多,这也彰显他在国际形势方面的独到眼光。戴高乐还多次在信中向侄子提起中国,并建议他到这个拥有独特文明的东方国家去。他曾在信中略带神秘地告诉侄子:“我有预感,说不定在下个世纪,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可惜,尽管戴高乐也一直希望到中国见见毛主席,但碍于面子问题,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要中国领导人先去法国访问,然后他再到中国访问。为此,他曾向中国发出多次访问邀请,不过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特殊时期,领导人无法出访法国,戴高乐也就没有实现他访问中国的愿望。
1969年4月,改革失败的戴高乐,已经心灰意冷,并且对政治疲倦,所以卸任了总统一职位,并隐居在他的乡间故居。戴高乐曾对友人多次表示:“我十分想见毛泽东!”,于是
法国大使马纳克曾在1970年建议戴高乐访问北京,与毛泽东面对面交流,以了却自己的心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戴高乐于1970年11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最终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愿望。
戴高乐逝世,毛主席听闻戴高乐生前的期盼言语后,颇为感慨地给戴高乐夫人发去唁电:获悉夏尔·戴高乐将军不幸逝世,谨向他,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悼念和敬意!并在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可以说,戴高乐对法国的贡献最大便是在于其重塑了法国,让法国重新伟大!没有戴高乐就没有新法国。没有戴高乐的法国将会成为一个欧洲的二流经济强国。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的“法国十大伟人榜”评选中,戴高乐被观众评选戴高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相比较现在的法国领袖马克龙等人,这位兼具浪漫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头脑的法国总统或许是法国政坛上“最后的纯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