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当妈后,我才算是明白这话中过来人的生活智慧。

哪个老母亲不是“身经百战”,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各种担惊受怕?蹒跚学步怕他们会摔跤,不好好吃饭担心他们身高受影响。好不容易盼着他们到了适学年龄,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不光是操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遭到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向妈妈倾诉委屈,妈妈认为矛盾该孩子自己解决,结局却错了

早前,我去表哥表嫂家窜门,听到小侄女向表嫂哭诉,有同学抢走了她的作业,还画花了她的书本。

表嫂大嗓门地训责孩子:“你怎么这么怂?人家抢走了,你不知道抢回来吗?哭哭泣泣有啥用?行动才实际!你妈读书的时候,就没人能欺负我!”

表嫂的一通抢白,让小侄女顿时不敢吱声了。

望着小侄女一脸委屈的可怜模样,私下里我对表嫂说:“或许孩子真是在学校受了委屈,要不找机会跟老师了解一下情况?”

性格大大咧咧的表嫂,满不在乎地回答我:“小孩子嚷嚷几句你就信以为真啊?小孩子之间有什么大矛盾,等她自己解决就行。”

碍于表嫂态度的坚持,这事在当天也就不了了之。

谁也没想到,两个星期后,表嫂很焦急地给我打电话,询问是否知道小侄女的下落。我多嘴问了一句,小侄女怎么会没在家里?

表嫂哭诉:孩子上次被同学抢走了书本后一直闷闷不乐,今天直接离家出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亏小侄女没有走远,躲在小区里被邻居发现带回了家。

望着灰头土脸的小侄女,表嫂又心疼又生气,但最终在大家眼神的制止下,表嫂没有当场发作,只是安抚好小侄女早点休息。

为什么孩子会有离家出走的极端做法呢?

事后,我给表嫂分析,小侄女之所以会有离家出走的冲动举动,跟表嫂的教育态度有关。

第一次小侄女向表嫂倾吐委屈的时候,是把妈妈当作后盾和支持,但事与愿违的是,小侄女并没有如愿得到妈妈的支持。相反,妈妈责备她不够强大,于是本来“占理”的小侄女变得“有理说不清”,她感到十分委屈。

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满腹委屈的小侄女思想上就走入了“死胡同”,她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逃避。

表嫂听完我的分析,也很后怕地点头称是,的确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太大意了,差点造成大错。

现实生活中,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第一时间都会回家向父母诉苦。这并不是代表孩子无能,凡事靠父母,而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分量是相当重的,是他们安全的避风港。因此,父母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态度,对孩子影响巨大。

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在学校受欺负的孩子,通常是来自于以下3类家庭。

第一类:父母对孩子要求甚高,总是认为错在自家孩子

现代很多父母都是高学历人士,在孩子教育问题方面,对待自家孩子要求甚高。当孩子之间发生摩擦、矛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时间苛责自己的孩子,习惯性把过错揽在自家孩子身上。

“XX这么听话,他怎么可能欺负你呢?一定是你自己先动手!”
“XX成绩那么好,他怎么会来招惹你?一定是你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总是用类似的话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受这样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会被削减,认为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怕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因此凡事小心翼翼,哪怕明知道自己有理,也不敢据理力争。性格软糯的他们,很容易成为被同龄人欺负的对象。

第二类:父母处理态度模棱两可,总是想着敷衍了事

有的父母性格比较中庸,本着孩子之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每当孩子向父母倾诉委屈的时候,父母除了安慰自家孩子之外,就是息事宁人

“XX是坏孩子,你尽量远离他,见他绕远一点。”
“XX那种孩子,跟他说道理没用,你别跟他一块玩,他自然就不会来欺负你了”

父母灌输给孩子的逃避行为,好比一颗种子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孩子总是抱有“不得罪人”的想法,即便是自己的权益遭到他人损害,他们也不敢出声,胆小且怕事。这类孩子,也是容易被他人欺负的。

第三类:父母脾气急躁,埋怨孩子不争气给自己丢脸

像我表嫂这种家庭,就属于父母脾气急躁的典型,听见孩子被人欺负,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埋怨孩子不争气给自己丢脸了。

“XX欺负你,你怕什么呢?你要学会以牙还牙!”
“有人欺负你,你就欺负回去,别总是哭哭泣泣的懦夫行为。”

激进派的父母,很难真正帮孩子处理被欺负的问题。由孩子自行去处理矛盾的结果无外乎是两种,还是对付不了欺凌者,只有长久被他们所欺负,还有一种是他们斗赢了欺凌者,尝到了欺负别人的滋味,凡事都靠着“硬碰硬”来解决问题,欺软怕硬、惹是生非

学校等同于社会的缩影,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学校的社交生活如鱼得水,而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就遭到排挤、欺负呢?很大程度跟家长的教育态度、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希望借助本文的分享,家长朋友们能够引以为戒,不要再犯类似的教育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