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今已是初夏,但互联网行业的“寒冬”几乎尚未结束,裁员的消息依旧在不时传出,而日前相关传言的主角则成为了腾讯。

近日有消息显示,腾讯方面宣布对体育业务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篮球运营组、足球运营组、综合体育项目运营组、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中心/增值产品组、平台研发中心/推荐平台组&平台研发中心/画像与算法组这六大业务组均被撤销,唯有体育版权运营组、体育经纪、赛事直播、节目组等变现能力强的业务线组得以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这一裁员传言的出现,也意味着腾讯体育也步了新浪体育、乐视体育、PPTV的后尘。据称,腾讯体育这一轮裁员是因为活跃用户量级迟迟不达预期、且投入巨大,但一直未能实现盈利,而亚运会延期与放弃亚洲杯的黑天鹅事件,则成为压倒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究竟体育产业有何等魔力,引得互联网厂商竞折腰呢?事实上,自2014年国庆节期间的国务院46号文开始,体育产业就进入了资本的视线。随后在2015年,国内体育产业也经历了“井喷式”发展,乐视体育率先嗅到了体育赛事转播的商机,这一年中更是一掷千金、大手笔购入了几乎所有主流体育赛事的相关版权。彼时,除了腾讯手中的NBA与苏宁(PP体育)手中的西甲外,乐视体育几乎成为了体育迷观赛的唯一选择。

当然,开启了“金元”战略的乐视体育在2016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但是金元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随即,腾讯体育拿下NBA转播权的价码是5年15亿美元,苏宁买走中超转播权花了10年110亿元人民币。然而有消息显示,即使腾讯已将付费会员价格提高到898元/年,PP体育用赛事为苏宁电商平台导流,但无论腾讯还是苏宁都离靠赛事直播挣钱很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互联网公司这一业务线做不起来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这门生意本质上是属于电视时代、而非互联网时代,欧美成熟的体育赛事转播体系背后,则是繁荣了半个世纪以上的电视时代。

观看体育赛事本身,其实就属于典型的工业时代特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带动足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美国带动了篮球,因此相当多的俱乐部是依托于工业革命的社区存在。在比赛日的时候,买到票的去球场观赛、没买到的在家中或酒吧一起看比赛,无疑是欧美体育产业的特色,而这也是英超转播权能卖到100亿英镑的关键所在。

但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电视时代的持续时间其实相对非常短暂,并且很快就迈进了互联网时代,用户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传统都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更别提为体育赛事的转播付费了。对于让消费者每月花15元买个会员都不那么容易的情况下,花88元看NBA不就更是难如登天了吗。

而本质上来说,腾讯体育等平台大手笔投入购买独家赛事版权的模式,其实就与Netflix等视频流媒体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

可问题是现在就连Netflix自身都难以为继了,更遑论受众相对更窄的互联网体育赛事直播。事实上,作为娱乐消费的一种,单纯从多巴胺获取的角度来说,体育比赛的性价比也并不高。毕竟体育赛事直播就代表着,不能像视频流媒体提供的影视剧一样快进或暂停,大量的垃圾时间会严重消磨乐趣,要不然为什么很多伪球迷会来自集锦内容呢?

与极具互联网行业特色的手游和短视频相比,体育赛事的优势显然就更弱了。手游与短视频突出的是短平快,强调的是短时间内持续的强刺激,这两大娱乐模式也直接挤占了用户大量的时间。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如今整个体育产业都在萎缩,即便贵为全球第一运动的足球都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此次传言的主角腾讯体育身上,其部分项目组被裁撤的背景,或许是腾讯的财报表现不佳。在5月18日腾讯发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该季度其净利润为234.1亿元、同比下跌51%,环比下跌75%。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腾讯体育这种相对边缘的项目被“去肥增瘦”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此次据称被裁撤的前三个是运营组,也就是内容生产团队,后三个则是支持部门。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其实是腾讯在“借坡下驴”、顺势抛弃“包袱”。

从本质上来说,体育是互联网厂商探索新业务的一个选择,但其并非电商、广告、游戏这三大传统变现渠道中的一员。所以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有余裕的大厂可以不计投入地“养着”这样的创新业务,但在要过冬的情况下,这类成本部门自然也就会被抛弃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