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找到一本中国的先秦典籍,你会不会感到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自2022年三月以来,发生在欧洲东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武装军事冲突一直备受全世界的关注。然而就在5月18日,俄罗斯的一位战地记者来到乌克兰军队先前撤离的亚速钢铁厂,本想拍摄一下敌人撤退的狼狈之象,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孙子兵法》

通过摄像机镜头,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本虽经俄语译制,又明显带有原著情怀的世界兵书之祖。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这部著作,又让外国人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子和他的传世兵书

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从更严格的角度来说是有两部《孙子兵法》,而且都是成书于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其中一部,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一生坎坷,甚至曾遭遇过剜去膝盖的酷刑,但他不屈不挠,助齐国占据中原霸主地位,而后毕其全部心血,铸就了这部千古名书。

不过,这部兵法虽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研究价值,但真正被默认称作《孙子兵法》的,是孙膑的先祖、生于春秋时期的另一位兵家大师孙武,在吴国山林中隐居时写成的兵学圣典——《兵法十三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开篇的寥寥数语就足以看出,在孙武眼中,军队与国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着怎样的重要性。虽说他建功立业和写成兵书的人生抱负都是在吴国实现,但孙武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鲁中地区。

他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兵学世家,他的爷爷田书(孙姓为齐国国君所赐)是当时齐国响当当的一员虎将,叔叔田穰苴同样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统兵司马。父亲田凭虽然不谙刀枪骑射,但也在王廷身兼要职,具体工作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外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受祖父和父亲、叔父的熏陶,自身又带有一定的天赋,孙武从小就有修成一部兵书的心愿。只是不幸家道中落,年纪轻轻的孙武就背井离乡,到长江以南的吴国落脚。后来,他遇到了一生的贵人也是挚友——伍子胥,二人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打赢柏举之战,成就了一番霸业。

功成名就后,深知穷兵黩武之害的孙武主动辞退官职,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隐居于山林田园。他根据自己毕生所学,再加上带兵打仗时的实战经验,最终著成了这部流传万代的《兵法十三篇》,也就是如今为人熟知的《孙子兵法》

从最开始讨论军事与战争的宏观意义,到实际操作中,不同战争形势的用兵之法和战术策略,再到如何利用天时地利等自然因素,《孙子兵法》几乎涵盖了所有与行军布阵有关的方方面面,绝不仅仅是很多人都朗朗上口的“三十六计”那么简单。

此后,这本书就一直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和近代社会的第一军事教科书,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甚至是来自漠北关外的忽必烈和康熙皇帝,无一不对《孙子兵法》万分敬仰。

《孙子兵法》究竟让全世界多么痴迷?

正如他的成书过程,《孙子兵法》完全是孙武个人的主观思想和意志的产物,然而流传到几千年后的如今,它却已经被全世界的各国军事领域工作人员和爱好者们奉为“兵家圣典”。我们中国人对于《孙子兵法》的推崇自然不必多言,只是连外国人都如此青睐这部著作,多少会让大家感到一丝疑惑。

可是,他们对于这本中国传统典籍的热爱,又具体到达了怎么样的痴迷程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一项惊人的数据,包括新闻中那位俄罗斯记者发现的俄语译版,《孙子兵法》全文6000多字,在世界范围内共被译成了29种语言。除了俄语,还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这也让它的影响力得以遍布各处。

其中,最先拿到《孙子兵法》译本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日本人。公元八世纪,面对大洋彼岸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日本曾经多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华大地,有的一呆就是几十年。他们不仅自身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明,还将这里的很多典籍带回去研究,日语就这样成为了《孙子兵法》与世界交流的第一种语言。

但是,目前在国际社会流传最广、印刷最多的外语版《孙子兵法》却并不是日语,而是英语。尤其是在使用英语人口最多的美国,他们还为这部中国先秦时期的兵家著作,提供了又一种传播方式——高等学校教育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得知,现在整个美国有300多所学校和研究机构,正在对《孙子兵法》开展书本教育课程。让他们的孩子,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下的精英学生,学习了解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位中国古代军事专家所记述的相关专业理论,慢慢丰富自身的军事素养和谋略意识。

当然,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这些教育的最终指向,都是为了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人才。而这一点,恰恰促成了《孙子兵法》影响世界的又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那就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所谓的现代战争,并不是像冷兵器时期那样的刀兵相向,也不同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形式,那样的战争考验的是部队勇武作战的能力,以及指挥官的运筹帷幄。现代战争强调的是最大程度减轻人的主观作用,提高现代科技武器和军事产品在战争中的使用频率和实际效率。

如此说来,大家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疑惑:成书于冷兵器时代,而且距今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多年的《孙子兵法》,又为什么会在现代战争中起到教科指导作用呢?

因为这部书并不是单纯地教会领兵者和作战者,如何利用现有的武器和相关器械进行战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想必过不了两百年,仅是我国秦汉王朝的军事技术就足以完全淘汰春秋时期的老旧装备,《孙子兵法》也就不再有流传下去的必要。

可实际上,它对于世界军事历史最伟大的贡献之处,远远不是最简单的伐兵攻城,而是深不可测的伐谋攻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二十一世纪初,那场持续了七年之久的伊拉克战争。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伊拉克发起进攻之前,就已经在舆论和宣传方面对伊拉克反动武装进行施压。按照《孙子兵法》的描述,联合国军此举就是典型的“上兵伐谋”。

与此同时,他们还联合波斯湾周围的各个国家,拒绝与伊拉克进行军事物资援助。本就侵略别国在先的伊拉克,更是变得孤立无援。所谓“其次伐交”,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联合国军才终于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也就是《孙子兵法》中的最后一步——攻城。

而既然在乌克兰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又发现了《孙子兵法》,我们也不难想象,发生在欧洲东部的这起军事冲突中,某些地区管理者和军队将领可能也想从这部兵家圣典里,寻找带领各自部队取得战争胜利的方法。可遗憾的是,这位将《孙子兵法》遗落在亚速钢铁厂的乌克兰士兵,看来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无论是学生教育还是具体实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的《孙子兵法》随着时间去往了很多地方。越来越多的人也以此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不过,书中一直在强调的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辩证关系,却并没有被大多数国家真正学会。

1972年,距今历史最悠久的一版《孙子兵法》在沉睡两千多年后现世,以汉代人的口吻,也已经基本上可以还原出这本先秦古籍最初的样子。

它历经了无数自然岁月的洗礼与改朝换代的人间苦乐,漂泊大洋跨过千山,随着中华文明的在五洲四海的传播,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如今我们再看这部书,要知道孙武的兵法被定为默认,并不仅是因为它比孙膑成书更早,而是其中以战止战、不战方为上兵之策等孙武对战争的看法,更符合中国人信奉和平思想。这是我们的祖先为全世界留下的历史遗产,也是我们应该为之骄傲的文化自信。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