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94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从小,家长就给孩子灌输了“做人要诚实”的原则,都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少家长都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爱撒谎。 明明是自己偷吃了零食却要撒谎说是小狗偷吃的,明明考试成绩不理想却通过改分数的方式来欺骗家长。面对孩子越来越炉火纯青的撒谎行为,家长也是气得急跺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晚上,大宝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我在一旁看电视,几个小家伙就坐在地毯上聊天。其中,一个小男孩很了不起地说道:“我爸爸可是警察,超级厉害的哦”。

这个小男孩的爸爸的确是一名人民警察,但是大宝听到后却不甘示弱地表示自己的爸爸会开飞机,自己还去过外太空和外星人玩耍。小男孩听后发出了哇的感叹声,还请求下一次也带上他一次去外太空。

生活中,类似于大宝这样撒谎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而很多家长都认为,撒谎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发展,想尽办法去纠正。

01撒谎是心智的发育

撒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表现,孩子正在萌发并形成“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的意识、想法。孩子会觉得自己可以发现爸爸妈妈不能发现的事情是非常厉害的。

这也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他们不再什么事情都跟家长实话实说,而是会选择先考虑一下再决定说不说。

02孩子撒谎的原因

第一、躲避责罚

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管束是比较严格的,一旦发现孩子有一点小错误,家长对孩子就是非打即骂。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恐惧感。

当孩子再一次犯错的时候,就会因为担心被爸爸妈妈责罚而选择通过撒谎的方式来躲避责罚。孩子发现“撒谎”的方式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就会撒越来越多的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虚假不分

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也正是“超我”形成的时期。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办法做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想象来完成,假设自己在想象中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孩子再跟家长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把自己想象中的事情给表述出来,以此获得家长的表扬。

其实,这一种情况下的谎言并不是孩子有意去撒谎,而其实也是在通过谎言来表述自己的某一种愿望。孩子希望通过这个愿望来提升自己。

第三、满足某一种需求

孩子跟家长表示自己没有吃过棉花糖,走了一会路表示自己的手脚不听话想要休息并求抱抱。放学回家就跟妈妈抱怨班上的同学都有新书包,就自己没有……其实,孩子也是在委婉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孩子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诉说自己的心理需求,希望家长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家长对此也要好好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对孩子的需求都控制得非常严格。

03面对说谎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第一、不做“侦探”

有的时候,家长已经看见孩子的嘴角边沾有饼干屑,就没有必要一直逼问孩子是不是偷偷吃了饼干。明明知道孩子把新文具弄丢了,就不要一脸纯真地去询问孩子为何不用新文具。

其实,很多家长在逼问孩子的时候,都希望孩子可以诚实地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其实,这样的逼问反而会形成一个相反的诱导。

小孩子的性格本就要比成年人更细腻、敏感,家长的逼问、追问会给孩子一种不被信任、被责怪的感觉

这个时候,孩子很有可能就会通过“撒谎”的方法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愧疚。而且,很多时候,孩子是知道自己做错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逼问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去处理。

这就好比孩子偷吃零食,既然已经看到了就不必去逼问。可以告诉孩子可以吃零食但是不可以在饭前吃也不可以多吃。

第二、不贴标签

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撒谎这件事情上升到孩子的人品方面,认为撒谎的孩子就是品质方面出了问题,从而给孩子贴上“撒谎精”的标签

但其实有的时候,孩子的谎言是善意的、是无意的。家长给孩子贴标签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好意,也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变得越来越标签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不打骂

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撒谎,家长都不应该过度呵责孩子,更不要打孩子。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家长的责骂、暴打才会导致孩子选择“撒谎”。

所以,家长面对孩子的谎言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教导而不是打骂,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表示自己理解孩子的行为但是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会更喜欢城市的孩子。

第四、言传身教

家长可不要因为孩子的年纪小就低估了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可以超强的。如果家长平时也很喜欢撒谎,跟人聊天的时候也很喜欢吹牛皮,或者是平时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却总是找理由推脱。

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去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到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多肉和肉妈寄语: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诚实”的好品质,但可能是因为虚荣心作怪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会选择撒谎。

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地呵责孩子,更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撒谎”的阶段,这是一个正常的表现,家长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