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在井陉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八路军主力115师、120师、129师共3万余人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29师358旅一部进驻井陉的沿庄、测鱼一带。当时晋冀鲁豫边区一分区秦基伟司令员也来到这里,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给人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是1938年4月上旬的一天,村里开来了一支部队,接着便是号房子(安排住处)。到晚上,我家北屋住进了一个当官模样的军人。我怕惹麻烦,只是提心吊胆地从我们住着的南屋向北屋里张望。俗话说,兵匪一家。从前,有一次不知道什么部队来到测鱼,住到我家。我给他们拿来自己都舍不得盖的新被子让他们用。可这支队伍临走时,非要把被子带走,我刚想分辩几句,便被打得浑身是伤。现在想来,还有些胆战心惊。我见北屋里的油灯一直亮到深夜,偶尔有几个人进出,都是轻手轻脚的,好像是怕打扰了谁一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白天村里显得很平静,不像以往当兵的一来便是鸡飞、狗咬、人哭,一片混乱。我感到纳闷:这支部队和以前的怎么不一样?

过了几天,听村长冯怀瑞说:我家住的是秦基伟司令员。部队可规矩啦,总怕打扰了老百姓。我心里对这支部队就有了一种好感。

时间一长,我和秦司令员也逐渐熟了起来,他问我多大岁数,问我家庭的情况,我都一一回答。他工作很忙,白天忙着谈话接待客人,晚上灯一直亮到深夜,有时熬个通宵。有时候早晨起来,见秦司令员眼红红的,我就问:司令,又熬眼啦?他笑说:惯了,没什么。看到他每晚睡得那么晚,白天工作那么忙,我就避免和他多说话,怕打扰他,耽误了他的时间,可他总是见面就问候几句。有时还给我讲讲咱部队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保护老百姓的。我听着非常入耳。有时他自己忙,常让警卫员王正明到我家攀谈,了解情况,询问群众对部队的意见。在经常接触中,我和王正明的友情不断加深,时间不长,我们结拜成兄弟。现在他在云南省工作。

当时部队的主食就是小米饭,有时也吃些荞麦面。穿的尽是粗灰布衣服,生活很艰苦。记得有一次,王正明掀起外衣,让我看缴获的女人的大红袄。秦司令员生活很朴素,从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部队在我家前面的一块空地上树起两个简易篮球架子。一有时间,秦司令就和战士们一起打球。他球打得很好,兴致勃勃,非常起劲。战士们都愿和他在一起打球。

1939年的春节,秦司令员是在沿庄度过的。大年初一一大早,他吃过早饭,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军服,走遍村里的各街道,逢人就问好,还按当地礼节和习惯,拱手抱拳给长者作揖拜年。

当时村里的军属和烈属很多。秦司令员专门准备了礼品和红纸帖,带着几个部队干部挨门挨户地给军烈属拜年。穆连保老人是个烈属,他的儿子参军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春节一大早,秦司令就带着人给他拜年了,他带着红纸帖子和一包点心,一进门就叫道:“穆大爷,我给您老拜年来了!”穆连保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把秦司令员让进屋里。接着,秦司令员就问穆大爷生活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等等。穆连保老人一再说没有,生怕给秦司令添麻烦。秦司令员走的时候,连保老人说啥也不让把那包点心留下。他知道当时部队也很困难,从敌占区弄点点心很不容易。可秦司令员说:“您老为了抗日把儿子都舍出来了,这包点心礼太轻了。部队也困难,等抗战胜利了,再重重地谢您老吧!”。

第二天,部队还派人给穆连保老人送来了几十斤小米,高兴得穆连保老人逢人便说:“秦司令给俺拜年了!”

1939年阴历三月,秦基伟司令员在测鱼村倡导并组织了一次大型的花会、社火会演,那时叫“万人大会”。农村老辈子里传下来的这些小玩意儿由政府出面组织表演,这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哩。参加的有路南几十个村子,远的还有山西平定的一些村庄。村村出节目,部队、机关和抗日县政府也得出节目。有社火(武术)、秧歌、跑旱船、骑牛,多啦!还有说故事的,唱小戏的,宣传抗日道理。

大会还请了许多开明绅士及行家里手,对各村的节目进行了评判,评出优秀的得奖。我们沿庄的社火功夫小有名气,这回听说几十个村子评比,还有秦司令员亲自观看,早就攒足了劲,组织了百十来号人练了几天。到了比赛的那天,全村去看的有好几百,有鼓劲的,有拍巴掌的。那些社火队员就更甭提了,都想露一手给秦司令看,个个生龙活虎似的。结果我们村的社火还真就拿了个头一名。大会奖给了几百斤小来。我们把小米粜了,换成钱,又托人到敌占区买了些刀、棍棒什么的,社火可就更红火了,村民们也杨眉吐气了好长时间。

大会进行了有四五天,远点的村子大会还立伙管饭,锣鼓喧天,热闹极了。记得秧歌得奖的是山西的东会、西会,扭的唱的都叫好,大会也奖给了他们几百斤小米。

事情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可一提起这些事,俺沿庄的老人们还是禁不住高兴地说:“咱沿庄可不简单,几十个村子能拿个头等奖!”

秦司令员住在测鱼村,我们冯家庄村也住了一个独立营。秦司令员为了搞好军民关系,三天两头来我们村了解情况,也断不了在这里过夜。

当时驻在村里的部队纪律很严。士兵们住的都是老百姓腾出来的房子,生活很苦。他们自己动手,在白杨褚山寨刨了几十亩荒地种菜种粮食,比老百姓都勤快。

有一回,秦司令又来了解部队情况,跟村干部王二栓边喝水,边拉家常。他和气地说:“战士们住在村里,出来进去,断不了跟老乡们打交道,免不了给大家添麻烦,你们有啥意见就给提提。”王二栓笑着说:“战士们可好了,纪律好,又勤快,经常帮助房东担水、扫院子。他们没菜吃自己种,还开荒种粮食,农活比俺们庄稼人都强。今年,光褚山寨就收了白山药3万多斤,粮食就更甭说了。”

秦司令听了,笑笑说:“咱们本来就都是受苦人出身嘛。”

王二栓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和秦司令的两颗心贴得更近了。

我父亲名叫高升,又名高心,白城乡郭家口村人,在青壮年时期,一直是农忙种地、农闲经商。父亲性格豪爽,为人正派,受到乡人敬重。

1938年前后,家父与获鹿县某商号合股经营核桃仁加工的生意。从井陉的杜家庄到昔阳的霍家庄设有几十个加工点。我父亲负责加工包装和运输。有一次几十驮货物路经南蒿亭时,人和货一起被国民党的十三支队抢劫扣押(那时叫绑票),被敲诈现洋500元。后来为了顺利通过十三支队设立的关卡,股东不得不又花几百元钱,在十三支队为我父亲买了一个空衔“副官”,实际上是“买路”。但即使如此,还是不断地受十三支队的敲诈勒索。因此,我父亲对十三支队产生了仇恨。

后来不久,秦基伟司令员率部队进驻测鱼、沿庄一带。秦司令领导的八路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我父亲耳闻目睹,对八路军秦司令十分敬佩。特别是秦司令的部队消灭了十三支队,为民除了一害,也为我父亲除了心头一患,我父亲感激万分,多次去拜会了秦司令。秦司令也很乐意和我父亲交朋友。秦司令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每次会见总是热情地接待,倾心而谈,还常留住吃饭。在交往中,秦司令对我父亲的生意作过许多提醒。秦司令常对我父亲说:咱们这个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很苦呀,就指望核桃卖几个钱过日子。四五十里以外就是敌占区,你一要注意人和货物的安全,二要不多占群众的便宜,三是尽量帮助抗日。这些话我父亲牢记在心,特别是对抗日工作,总想多尽点义务。

当时,敌人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棉布、咸盐等生活必需品都在禁运之列,使得解放区棉布、食盐奇缺。而这些物资又非得通过敌人封锁线去搞不可。1938年初冬的一天,秦司令派人把我父亲叫到司令部,见面后秦司令直截了当地对他说:“高先生,天气越来越冷,弟兄们还穿着单衣在行军打仗呢。我知道搞棉布困难是很大的,请你来就是想劳驾你想办法解决战士们的过冬寒衣。我相信你能解决,而且也愿意帮助解决,是不是?”我父亲说:“我愿意为抗日出力,困难再大也要克服,请秦司令放心。”

据我父亲回忆,那天中午秦司令又留住我父亲,款待了一顿当时最好的饭菜,席上还有一只鸡。秦司令边吃边和我父亲研究如何购运棉布的办法。

这次购运棉布的困难确实不小,因为数量很多,目标大,关卡查得严。弄得不好,不仅棉布购运不成、丢了生意,而且还会有生命危险。我父亲一方面做好获鹿股东方面的工作,向他宣传八路军的性质,介绍秦司令的为人和对我父亲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地去搞,另一方面又亲自去购运。

据我父亲讲,当时敌占区的市场上的棉布也紧张得很,而且控制得很严。商行派出许多伙计到各地去买,有的装作殡葬用的,有的装作嫁娶或包装用的。这样三丈五丈聚集起来,把棉布搞到了手。运送时把布放在马车的下边,上边盖上粪。运货人化装成平民偷偷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运到山里,再换上骡马驮到八路军的驻地。当战士们看到驮来的棉布,真是万分高兴。秦司令更是热情,拉住我父亲的手说:“高先生,你真够朋友。你为抗日立了大功,我代表全体抗日战士感谢你!”

我父亲和秦司令交往的时间虽然不很长,但受到的教育是很深的。

我父亲常常向我们谈到这么一件事:有一次秦司令详细地询问我父亲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孩子,种几亩地,有多少财产,今后有什么打算等等。我父亲谈到今后的打算时说,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土地还不够种,准备再买几亩地。秦司令边笑边说:“高先生,眼光要放开些嘛。对孩子不要买地,要让他们多读书,准备将来抗战胜利好建设新中国。不要老是瞅着那二亩地,把孩子拴在家里……”

我父亲对秦司令的话,一直牢记在心上,不久就把我送到抗高读书了。由于秦司令的教诲,我父亲对抗日工作也更热心了,曾把几十块木板捐献给农会。

秦司令在调走前,又和我父亲见过一面。这次秦司令动员我父亲随军做事。我父亲说:我已经40多岁了,又没文化,上有高堂下有妻小,走不了啦。秦司令考虑到实际情况,也确实走不得。他说,那就不勉强了,以后有事找我或者给我写信,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来看你。可惜,由于战事纷繁,我父亲再没见到秦司令。

秦司令员在我家住了8个多月,后来就搬到沿庄村,以后又到了赞皇县黄北坪。可他一直没有忘记俺这山沟里的老房东。记得司令部迁驻黄北坪后,我到那里看过秦司令和王正明。秦司令很忙,但仍然嘱咐王正明好好安排我吃饭,并对我说:“你走时,我到村口送你”。我吃过午饭,下午回家时,秦司令已等在村口了,我很感动,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我记得,我走出村子很远了,仍见秦司令还站在村口。

一直到解放后,秦司令员都没有忘记俺。测鱼村的冯喜银任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每次开会回来,他都会告诉我:秦基伟司令员向你问好呢!每当这时候,我都会高兴得流出眼泪。

50年过去了。秦司令并没有忘记他的这些老房东、老朋友。1986年4月,秦司令还委托驻石部队某部芦处长等3位同志来测鱼老区看望他的老房东,还与吕致华老人合影留念。吕致华老人激动地对芦处长说:“我很想念他,老区人民很想念他!”

(吕明科、高焕武、李铁柱、李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