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创新高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矛盾有哪些?高中生如何早做准备?

中国网财经报道:【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创新高】今年以来,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等影响,市场主体困难增多,部分重点群体求职难度加大。同时,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首次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2022届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6.7%已获得工作邀约,数据低于2021年。也就是说还有53.3%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这严峻复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哪些矛盾呢?

据中国网财经报道,疫情只是让就业市场更加严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矛盾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供需矛盾。

当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业供给大于需求。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在持续增加,而就业岗位却并没有太大变化。而且,我们知道,中小企业是提供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只是在连续的疫情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人才招聘变得更加谨慎,基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二是就业结构的矛盾。

企业需求职位和高校输出的人才专业不匹配。

比如,工厂缺乏的是技术工程师,而大学输出的却偏向于管理岗位。从而造成有的工作“千金难觅”,而有的工作却是“擂台争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情况,各部门积极应对,5月9日至15日,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就业促进周”;另外还有国家助学贷款的免息和延期;各地针对高校毕业生还发放了创业补贴,郑州、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0元、8000元、5000元、3000元创业补贴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稳定就业的关键是什么?

在国家层面,近期多部门出台助企纾困政策,修复企业信心,助力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这也是当下稳就业的关键。

站在毕业生的角度来看,求职难度加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毕业生要早做打算,适当降低求职标准或者通过考研绕过这段就业困难时期,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没有进入大学的高中生该如何应对?如何破局?

高校毕业生每年增长的严峻就业形势,也给高中生和高中生家长敲响警钟,我们一定要从中有所体悟,早做准备。

就业结构的矛盾,启示家长和高考生“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的专业,在大学毕业后可能面临着热门不热,冷门不冷的尴尬”。

所以,高考生和家长在填志愿选专业时,首选兴趣或特长专业,尽可能降低半途而废或“泯然众人”的风险。

没有兴趣或特长的考生,以就业为指导方向,选择趋势专业或朝阳产业相关专业,而不是一些所谓在企业中“高大上”的职业,比如管理类专业,除非自己家有企业可以给你试错和发挥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知道,市场调控有延迟性,我们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猪肉价格上涨,很多人都一窝蜂跑去养猪,小猪仔贵就算了,连饲料都涨价了,这也忍了,可等自己家的猪能出栏了,别人家的猪也正好出栏了,于是,大量的生猪涌入市场,猪肉价格也随之暴跌。

怎么办?要么降价出售,要么继续养着。

可是,都是养猪,如果放养卖野猪肉或者黑猪肉呢?如果猪肉再加工,做腊肉或肉罐头呢?可能红海就成了蓝海。

最后,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也希望通过这期内容的分享,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请点赞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谢谢支持,不胜感激!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