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三台县立新镇高棚村的300亩小白菜迎来了新一轮的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高棚村是由原高棚村、新景村和石梯村三村合并而来。

把时间回顾到村级建制调整之前,石梯村的经济作物几乎一片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墙之隔的两个村,一个村农业产业欣欣向荣,另一个村产业发展进度缓慢,这样的局面,是制约三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三台县有乡镇63个、建制村932个,数量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镇村设置呈现“多而小”、“密而弱”的特征。

“举个例子,我们县财政每年安排8000多万元的村(社区)运行经费,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分摊到每个村(社区)不足8万元,就像‘撒胡椒面’一样,只能勉强保住村社区的运行,不利于统筹资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受限,跨镇村来流转土地相对比较困难,不利于把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三台县委书记吴明禹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怎么解决?2019年底,三台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并接续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两项改革后,三台县的乡镇、建制村数量分别减少30个、549个,减幅达47.6%、58.9%。

改革后,全县的镇村平均面积和户籍人口均实现了“双倍增”。

县域经济地理版图得到历史性重塑,“减量提质”效应凸显。

如今的高棚村正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

在高棚村的带动下,立新镇种植蔬菜近两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

在商贸更加发达的西平镇,该镇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着力点放在了盘活闲置资产上。

三台县西平镇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每天有大约3吨的速冻食品销往到全国各地。作为目前一家年产值6000多万元的企业,谁能想到在一年多前,这里只是一处不起眼的闲置资产。

在两项改革后,西平镇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经过多轮协商,于2020年10月引进了10万吨速冻食品生产项目。

闲置的原凯河镇政府办公场所“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四川东涛食品有限公司。

“年租金10万块钱,吸引了3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年纳税200多万元,这种闲置资产我们镇已经盘活了52宗。”西平镇党委书记刘春华说。

资产活起来,产业好起来,群众富起来,这样的聚变效应在“两项改革”中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三台县将以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重要载体和总抓手,在创新政策、整合资源、增进福祉等方面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基层治理实效。

三台县委书记吴明禹——

一是抓好片区规划引领经济发展。要在今年6月在全省率先全面呈现乡镇级的片区规划编制成果。

二是探索开展激励乡镇抓经济抓招商的试点,充分发挥乡镇产业资源的优势,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底部支撑。

三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把更多的事权下沉到中心镇、中心村办理,不断丰富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功能。

全力推动医疗教育、养老育幼、消防应急等公共资源精准投放,加快释放改革的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何力

责编:王跃璇

三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