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师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我和爱人一起游览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步行街”、“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民初风情浓郁的武汉“江汉路”。叔叔、婶婶和妹妹早已在那里等候。

见面后,叔叔说我带你去个地方,听起来有些神秘之感,我问叔叔什么好地方,叔叔说去了你就知道了。

我们走着走着,感觉很多地方好面熟,但又不能确定。我问妹妹是什么地方?妹妹说你想不起来了?你看这是什么地方?抬头望去看到“上海村”几个大字,此时我才知道,这是我四十三年前在这里住过的地方。真是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古建筑没变,陌生的是经过改造后这里焕然一新。因时间久远,记忆的闸门需要在回忆中打开,虽然在这里仅仅住了三天,但这一带规模宏大,别具特色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1979年7月中下旬,第一次从东北部队探亲回老家,因为叔叔家在武汉,我先来看看叔叔。我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武汉市江汉路上海村”,好不容易找到这里,七拐八拐的找到了叔叔家。给我的感觉是房屋太古老,道路两侧全是商铺,就连进上海村大门口也是卖东西的。叔叔说这个地方可是老汉口的心脏,紧靠长江码头,商业十分发达。这里曾经是“英租界”“法租界”所在地,很多知名银行在这里设办事处,国内知名的老字号品牌在这里扎根。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曾在这里住了十年。我心里琢磨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汉囗吗?

四十三年过去了,今天又来到这里。宽敞的街道改为步行街,所有的建筑物原封不动,商业广告牌焕然一新,对古建筑老字号房屋用固定招牌说明,也可扫码查询。房屋建筑形状各异,庄重典雅,富有艺术感染力。所有外墙底部及部分墙面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窗楣及大门入口处均采取精美的艺术造型。具有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法国、英国建筑风格。小胡同院墙上攀附的藤蔓植物,与古建筑是那么地协调,与现代都市发展是那么地和拍,与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地和谐。

越看越好看,越逛越有趣,越走越来劲。怪不得有人说″建筑是有生命的",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的内涵。其实一座建筑就是一种文化,与人的生命一样,随着时间的积淀,文化底蕴也会越来越深厚。建筑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作品,倾注了他们的情感,彰显着他们的智慧,给人以美的享受。难怪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看建筑,虽然有些偏颇,但很说明问题。游客或是过路客,只是来去匆匆,但城市要永远存在下去,必须蕴含人文思想,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当然,人们的审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而升华。当人们处在战乱时期,缺衣少粮的年代,人们根本没有心情去审美,也没有心情去发现美。

武汉是长江之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完整地拥抱了长江、汉江,码头文化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各行各业都围绕码头周边做文章。1860年汉口开埠之初即形成银行街,如中国银行、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台湾银行汉口分行、日信银行、中信银行、广东银行、实业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中南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四明银行、永利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1900年初,江汉路已成为民族资本的繁华商街。这里每一栋古建筑,都是中国大师级人物自行设计,名家题字。如汉江关、南洋大楼、日清洋行、怡和洋行、中央信托局、长江书店、德华楼、汉口水塔、璇宫饭店、杨子江饭店、中心百货等。江汉路的古建筑群,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它见证了江汉路的百年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走到这里,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马上让你联想到当年汉口码头的繁华场面。由此带来的商业飞速发展。我为当年有远见卓识的组织者,高超技术的设计者,勤劳智慧劳动者而点赞。叔叔在这里住了二十几年,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个胡同小巷都了如指掌,并且对每个建筑物的建设初期干什么,中途如何变化,现在干什么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来参观旅游购物品尝天下美食的人特别多,到处一派繁荣景象。

观看了繁华热闹的江汉路的古建筑,让我想起了旅顺口火车站,旅顺军人俱乐部,旅顺军事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及海边的将军楼小别墅。因为我八十年代初曾经在这里住了几年,后来出差旅游又去了多次,这里的建筑规模虽然没有武汉江汉路大,但建筑风格十分相似,建筑年代也相同,都是中国二十世纪建筑行业代表性作品。

江汉路从码头文化到今天的步行街,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近几年经过当地政府的改造,场面更大了,管理更加规范了,商业气氛更浓厚了,欣赏此景的人更多了。愿武汉江汉路越来越繁荣,愿人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2022.5.21武汉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