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收藏家来说,过去那些制作精美的文物,见证了千年的历史进程,无疑是最为珍贵的宝物,因为不知道多少人愿意破费千金,去寻觅一件上了年代的古董,然而但凡是有利可图的行业,自然也少不了不法分子的窥视,一本万利的古董界,造假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各种高度仿真的假冒品充斥着古董市场,即便是眼光再毒辣的收藏家,一不小心也会着了道,然而我国有一文物,可以说是唯一造不了假的国宝了,就算是高科技也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便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曾侯乙建鼓底座

关于它的发现过程,还要从上个世纪开始说起,

1977

9

月,一支部队在湖北随县的

擂鼓墩平整山头、兴建厂房时,偶然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

经过科考团队的调查,这一座墓室的主人,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曾国的国君,

氏曾名乙

称之为曾侯乙。

1978

年,经过仔细的勘探后,考古团队对于曾侯乙墓开始了挖掘,

47

块棺椁盖板全部被解开,墓室当中则是泥泞浑浊的地下水,等抽水机一点点将水抽干净,考古人员在墓室的旁边发现了一个已经被水泡肿胀腐烂的大鼓,还有一个形象让人看一眼便不会忘记的鼓架底座。当这个青铜器被清理出来,细细洗去上面的污垢后,它的美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底座高

50cm

,直径

80cm

,数不清的大龙和小龙纠结盘绕而成,其中包括了十六条大龙对称缠绕,而在每条大龙的头、身体上,竟然有密密麻麻的爬满了数条小龙,而龙身上也镶嵌着绿松石。

这个底座的画风,和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截然不同,带有一种属于荆楚之地特有的蛮风和韵味在其中。这些龙盘绕在底座上,如同大树的树根一般,遒劲有力,而一直到今天,考古专家也没有弄明白底座当中的玄机究竟是如何,就连多少条龙都无法具体数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每个人对龙的数量也是意见不一,他们是如何雕琢出来的呢?

国内外很多

冶金专家

分析,过去青铜铸造方法应该是

失蜡法

也就是用

制成物模,随后将蜡制的物模埋入铸造的沙型中夯实,然后加热,使沙型变得结实,蜡融化倒出,再将熔化的青铜或铁水倒入进行铸造。

这种方式在今天又被称之为

熔模精密铸造法

凭此能够做出高度精密复杂的零件。

根据湖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对外展出的国宝大多有复制品,博物馆也聘请了很多家有实力的单位用失蜡法对曾侯乙鼓底座进行仿制,然而仿制出来的产品,明眼人一眼就能对比出差距,根本没有那份原件的神韵,因此至今这一件曾侯乙建鼓底座也没有合格的替代品。

因此它的大名更是越传越广,而专业团队都仿制不出来的文物,那些造假分子就更无可能了,他们还是先数清有多少条龙吧!也希望将来的一天,大家能够揭开鼓底座身上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