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来自农村,家里的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到了困难的时候,才能知道别人对自己情分的深浅”。

常言“患难见真情”,其实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虚,尤其是在早些年的农村更是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以前,农村人纯粹依靠农耕生产来发展经济的年代,大家都懂得互相帮助,有时候尽管自家的农活就已经够辛苦了,但当亲戚家的耕作确实有难处了,大家也都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去搭把手。

随后随着农村耕作模式产生进化,比如简单农耕机械、农业现代化的逐渐普及,农民的生产变得不是那么注重体力了,但当亲戚谁家有了用钱方面的难处,彼此之间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也正是因为这一份份真挚的情感,才使得咱农村人有了“淳朴善良”的正能量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晃就到了世纪,在2000年以后,农村的经济便进入了跳跃式的增长阶段。此时,一些有胆识有智慧的农民,借助着各种发展机遇也赚得了不少的钱财。但在大伙儿普遍便有钱了的同时,大家伙的消费需求也跟着几何式增长。所以难免会出现周转不开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少人就会向以前一样,跑到比较富裕的亲戚家去借点钱寻求帮助,但这些人往往都是笑呵呵的去,却碰了一鼻子灰的回来。在那些“富亲戚”家根本借不到钱,反而当他们抱着试试的态度,去那些跟自己经济状况差不多、看似没什么经济能力的亲戚求助的时候,却能够得到对方的鼎力相助慷慨解囊,这是为啥呢?为啥有钱的亲戚指望不上了,没钱的亲戚却格外的“慷慨”?

其实吧,有些农民只是看着有钱富裕,实际上他们自己的资金运转却十分吃力。咱细想一下,在农村,真正富有的那部分人是不是多数都是在外边做买卖做生意的?对于这些人尽管有时候“日进斗金”,开豪车,住别墅。但他们的钱往往都是资产并不是现金,生意上的投入往往都很大,有时候还经常会向银行贷款求助。所以但亲戚上门求助,并不是他们不想帮忙,而是确实没有多余的现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点,不少农村担心自己的钱财被人“有借无还”。在农村,有些农民看到了一些亲戚家确实富裕,就动起不劳而获的念头,向有钱的亲戚只借钱不还钱,你说这一次两次还好,但次数多了再有钱也受不了呀,甚至还有些经常向别人借钱的人尽管自己已经有钱了,却仍旧喜欢欠着别人的钱不还,所以很多有钱的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谁上门来借钱都不借!

但是,为啥那些看似经济能力薄弱,彼此间经济能力差不多的农民却能借到钱呢?其实这主要缘于一种同理心,条件相似的人往往更加懂得彼此换位思考,当别人有困难了咱去拉一把,咱有难处了对方也会伸手帮咱,这对农村人的生活也是一种“保障投资”,彼此帮忙,互助难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