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号&脉脉「100种职业100种人生:行业故事大赛」参赛文章

1990年,33岁的赵本山和36岁的陈佩斯,分别凭借小品《相亲》和《主角与配角》,在央视春晚一夜爆红。

这时,18岁的安徽青年梁昌霖蹲在村委会大院里,和一众小伙伴看电视,一边听大家的笑声,一边为自己的人生郁闷。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开始了,他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因为学习不好,会考挂科,他没资格走进考场。

在那个穷困潦倒的年代,父母都期望着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而跃入龙门,出人头地。

可梁父没曾想,自家孩子却这么不争气,落得如此下场。

血气方刚的梁昌霖很不服气:要活个人样,就非得过这一座独木桥吗?

他不信。

世界那么大,红尘那么深,他要去闯闯,无论如何得给人生找点儿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昌霖)

权衡之下,梁昌霖拿回高中毕业证,穿上军装,告别父母兄弟,走进了第二炮兵某部军营。

那时,他还不知道,时代的车轮,已经不知不觉间压到了他的脚。

以至于12年后,他跨出军营,一脚便迈进了时代的最前哨——上海张江。

彼时,仅仅比他大8岁的侯毅,那时已经26岁;而比他小9岁的天才少年徐正,才9岁。

但30年后,三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却因为一桩买卖,成为了对手。

一场逐鹿上海滩的财富故事,便开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昌霖的父母,都是安徽农村的普通农民,一辈子以种地为生,养活四个儿子。

梁昌霖出生时,家里缺吃少穿,日子过得特别困难。

为此,他对吃不上饭这件事,有着特别的记忆。

参军之后,为了混出点人样,梁昌霖卯足劲儿刻苦训练,并在各项训练中争先创优。

后来,适逢部队选拔优秀兵苗子,一贯优秀的兵王梁昌霖如愿当选,并到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进修。

当年没资格进高考考场的屈辱,在国防科大释怀了。

在这里,梁昌霖凭本事习得了一技之长:软件编程。

2002年,服役满12年之后,梁昌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

彼时,歌手刀郎唱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爆红大江南北。

乌鲁木齐8楼的2路车站,和塞外西域的火热爱情,让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沉醉。

然而,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安徽,寂寂无声。

这一年,梁昌霖30岁,而立之年该是成家立业的时候。

但从小志存高远的梁昌霖,却没有心思在父母身边成家立业。

已经见过世面的梁昌霖,不想兜兜转转12年,让人生又回到老地方。

世界那么大,他还是要去闯一闯。

这一次,梁昌霖闯到了上海张江,一片身处开发前沿的处女地,户籍、经济、人才、产业、生活各个方面都还在摸索中。

就像黎明之前。

因此,落地张江之后,梁昌霖目光所及,除了大片农田,还是大片农田。

就像哥伦布当年发现新大陆一样,目之所及,皆是玉米和番薯。

当时,整个上海迎来了经济突飞猛进的汩汩春流。

至2002年时,上海已经拥有浦东经济开发区、浦东经济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经济特区。

而上海张江,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高科技经济园区——未来的中国硅谷,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起点试验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诺基亚7650在中国上市,通信链接进入短信大爆炸时代,年末中国联通开通CDMA,手机也正式进入2G时代。

当时,梁昌霖并不明白,在张江那一片处处洼地的农田深处,自己到底有没有活出个人样来的机会。

这件事,自己说了不算,得上海滩的机会说了算。

而且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2002年8月,在张江镇租到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梁昌霖坐公交车又买回了几箱方便面。

之后,他便开始寻找机会。

这一年,徐正刚刚双硕士毕业,加入联想;而侯毅,则在可得便利拼命做物流。

一次,梁昌霖在某论坛上闲逛时,偶然看到有人说,在网上下载的电影可以刻录成DVD保存。

那时,2G网络时代刚刚开始,互联网还是拨号上网 ,带宽普遍都比较窄,网速相对也很慢。

视频的传输需要宽带容量,更需要速度,但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技术。

深谙编程技术的梁昌霖灵机一动,决定做产品创业。

下了网之后,他没日没夜地连续奋战几个月,做出了当时的全球第一款视频合成工具软件。

后来,梁昌霖又再接再厉,做出了同款的视频分割工具。

2003年,梁昌霖将自己开发制作的这两款视频工具,打包放在了一个美国论坛网站上出售。

约摸半年后,两款视频软件竟累积卖出了50000多份,梁昌霖幸运地挣到了80多万美元,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按当时汇率计算,大约是580多万人民币。

上海张江当时的房价,在距离浦东最近的地段,是一平米3000元。

如果当时买房,梁昌霖用第一桶金,至少可以在张江最好的地段买入10套左右的百平米大房子。

但彪悍的梁昌霖没有那么做。

第一桶金安稳地落袋之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到镇子上找了一家面馆,点了一碗热汤面犒劳自己。

饭饱茶足之后,他走路到了一处公用电话亭,给远在460多公里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中,梁昌霖豪气四溢地告诉妈妈:

“妈,您的儿子出息了,从今天开始,他在上海能自己养活自己个儿了!”

放下电话,梁昌霖第一次自信从容地走回了自己的出租屋,一路上母亲的话始终萦绕在耳边:

“别把挣来的钱胡乱花掉,好好干,在那里站稳脚跟。”

可怎么站?往哪儿站才能站得稳呢?梁昌霖又困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江距离上海最繁华的浦东外滩,只有9公里。

2003年,已经探索了10年之久的张江,进入聚焦式发展的高速路。

产业发展从原来的10多项,聚焦为三项:生物医药、微电子信息和光机电一体化。

因为聚焦和专注,这里因此渐渐出现了一个独特的人群:张江男。

专家们说,这群人具备理工科背景,工作勤奋,薪水很高,但不太会消费,是一群不懂生活的“废弃生命”。

就像美国有“硅谷男”,日本有“电车男”一样,张江男是高薪的代名词,也是忙碌到没有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入驻张江,主管部门开始大力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于是,北中关南张江,也成为当时年轻的上海沪漂一族成就人生的代名词。

梁昌霖在这个时代的机遇中,又赶上了母婴社区这个风口。

于是,这个单身汉,又凭借手中扎实的编程技术,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彼时的张江,奋斗落户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80后。

很多人从小在相对优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从小没有兄弟姐妹需要照顾,因而自己成家有了孩子之后,如何带孩子便成了许多年轻妈妈的困惑。

观察力敏锐的梁昌霖,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这个痛点后,便着手开发建设母婴网站,教年轻妈妈们怎么带孩子。

同时,也根据妈妈们的需求,帮她们采购需要的婴幼儿用品。

一个没结过婚,没生孩子,没有家庭的男人,凭着满腔做事情的闯荡热情,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知道就求教。

凭借着彪悍的超强学习力,从PC端,到移动端;

从早期的产品设计,到上线运营,再到后台的客户服务。

体格彪悍的梁昌霖,竟又一次全部一人一手完成。

至2008年时,这家母婴网站,已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实现盈利的母婴网站,和净利润最高的母婴互联网公司。

36岁的梁昌霖又一次成功在张江赚到了钱。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竞争对手们,也正在不同的轨道,快马加鞭向着他奔跑的方向集聚。

此时,28岁的徐正成为联想中国区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44岁的侯毅当上某东首席物流规划师。

2014年,当梁昌霖的母婴网站事业正蒸蒸日上时,020风口在业界风起云涌。

这一年33岁的徐正辞职创业,成立了自己的生鲜电商服务公司。

60岁的侯毅主导建设了京东“亚洲一号”项目建设。

一次参加高端酒会的机会,梁昌霖意外地获得了一笔数额达亿元之巨的投资。

为了将这笔投资变成真金白银,梁昌霖决定把摇钱树的母婴网站卖掉,转而做020。

毕竟,一个没结婚的大男人,一直在母婴领域闯荡,不是长久之计。

主意敲定,梁昌霖在业界放出售卖消息,之后又联合几位退伍的老兵战友一起,在张江成立公司,组织团队。

一边等待买主,一边带领团队做起了020社区上门服务项目。

早餐、干洗、到家清洁、到家做饭等等,所有能尝试到家服务的项目,梁昌霖几乎都带着团队伙伴去尝试。

但很遗憾,作为一种必须闭环才谈得上盈利的商业模式。

这些琐碎的业务,均没有在后来的尝试中跑通闭环。

怎么办?

42岁的梁昌霖,陷入创业困境。

2016年,当母婴网站净利润达到2650万元时,梁昌霖终于等来母婴网站的买主。

成功售出母婴网站后,梁昌霖对020社区上门服务项目,仍不死心。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带领团队把跑腿尝试的区域扩大到整个上海,并为团队取名“铁军”。

这支铁军后来想营建一个像母婴网站那样的服务020:

建立一个平台,将小区居民集中在一起,让大家像妈妈们讨论育儿那样,讨论宠物、购物和买菜等琐事。

只不过,张小龙开发的Wei信上线并不断升级后,这个尝试被斩杀了。

2017年3月,连续在社区上门服务项目上耕耘三年之后,商业模式仍未跑通。

但天无绝人之路,梁昌霖与团队在总结复盘时,却从统计数据中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这便是在上班族和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买菜难”。

买菜是重复率极高的生活琐事,如果从此延伸出去,将其做成一门生意,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兵贵神速,想到就干。

2017年5月,梁昌霖将自己的020社区服务项目,聚焦到家庭买菜这一单一业务,正式杀入生鲜电商领域。

这一年,梁昌霖三年进入生鲜电商领域徐正,已经开始进军全国市场,并优化服务。

侯毅也已经离开京东,加入马云团队,进入旗下生鲜电商门店开发管理,得到马云的站台背书。

为了杀出重围,生鲜新兵蛋子梁昌霖喊出了“最快29分钟送达,鲜到鲜得”的口号。

同时开始烧钱建设前置仓。

所谓前置仓,就是把以前放在门店之外或者门店背后的仓储配送中心,从门店外或门店背后,移至门店内。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把仓储配送中心,放在门店消费者的眼前,像中央厨房那样,一切透明给顾客。

前置仓的建设,虽然方便配送,但却是个十分烧钱的活儿。

而生鲜配送服务,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比来比去,最终比的就是产品质量和送货速度。

这份生意,想要做大做强做到闭环盈利,前期就得玩了命地烧钱建设仓储。

草根出身的梁昌霖,没资源没背景没靠山,手里仅有的,就是卖掉母婴网站得来的几千万现金。

相比于有着雄厚人脉背景的徐正,和绝对资深行业经理的侯毅,梁昌霖没什么优势,要钱钱不够,要人脉资源不够凑。

2018年,为了找投资,碰壁无数次之后,梁昌霖获得了一个面见风投女神徐新的路演机会。

为了成功说服徐新,梁昌霖为见面做了整整一周的准备。

从经历到发现,从实践到数据,从自己到团队,从目前到未来。

凡是能想到的,能用得上的,梁昌霖都事无巨细地做了文字呈现,只为见面时搏得女神一个肯定的点头。

2018年10月,37岁的徐正在入选“40岁以下精英榜”,获得“年度创业家”称号后,再度获得《哈佛商业评论》颁发的”拉姆查兰“管理大奖。

54岁的侯毅已经推出了生鲜频道,并结合APP,实现了生鲜经营的跨甲融合。

此时,46岁的梁昌霖熬了一周时间,才见到自己心中的风投女神徐新。

两人见面一开口,徐新就很不客气地问梁昌霖:

“所有做生鲜的、卖水果的,都挂掉了,你怎么会想到做生鲜电商呢?”

梁昌霖闻言,笃定而自信地回答说:

“做社区上门服务项目时,我把上海几乎所有的小区都做了一遍,发现只有帮人跑腿买菜这一个业务很受欢迎。

所以,我什么都不做,就做买菜。”

做风投22年,徐新在业界有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她喜欢投杀手型创业者,因为目标足够专注,执行力足够彪悍。

但作为资深专业风投人,徐新还有一个自创的投资秘笈——见面前,搬开每块石头,研究赢家。

在商业的世界,任何生意都遵循一个底层逻辑:大道至简,至简则难。

卖菜不是新行业,也不是新物种,更不是新领域。

被科技隔绝的卖菜,算不上生意,最多也就是个养家糊口的营生。

但倘若给卖菜这件事,添加上互联网科技这个翅膀呢?

它会不会真的就如梁昌霖所言,是一桩可以专门去做的生意呢?

信还是不信,投还是不投,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得用数据说话。

心思缜密的梁昌霖,之前一周精心的数据工作准备,在这里帮了梁昌霖的大忙。

在数据的佐证和加持之下,四个多小时之后,徐新对梁昌霖的“科技卖菜”项目终于点了头,心甘情愿掏钱。

拿到这笔投资后,在徐新的引荐与帮助之下,梁昌霖开启了10轮的连续融资,仅2018年就先后完成了5轮。

烧钱的事业,钱到位了,剩下的就是拼烧钱的速度,和闭环的盈利时间与规模了。

这一环,本质上比的就是执行力:不疯魔不成活,谁疯魔谁先活。

有了一笔又一笔血液一样的资本投资之后,梁昌霖很快完成整个上海的前置仓布局。

2019年春节之后,他带领团队,走出上海,进入杭州,开始商业模式闭环盈利的二次实战验证。

约摸半年之后,杭州被拿下。

此后两年的时间,梁昌霖和他的团队,像打了倍速的鸡血一样,疯狂又疯魔地在南方大城市建设前置仓。

至2021年3月31日,梁昌霖公司在全国29个城市建立起了超过950个前置仓。

仅仅两个月后,这个数据就被再次更新:城市数超过31个,前置仓超过了1000个。

前端的仓储规模上来了,后端的销售订单和盈利状况,也必须改善,如此才能凭规模和速度赚到钱。

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帮助梁昌霖一次性实现这两个关键目标的,竟是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新冠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大面积爆发,封城管控,封小区管理,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生活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应的,买菜吃饭这件不曾被留意的小事,被渐渐凸显出来。

2021年,二轮疫情在多地反复频发,封城和封区管理更是成为常态化。

于是,封控之后的买菜问题,成为疫情地区百姓生活的重难点。

如何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日常果蔬,成了封控区人们的烦恼。

梁昌霖的卖菜事业,刚好赶上这一波消费风口,创业的新局面也从这里打开。

有权威财经媒体统计,用三年多时间,完了10轮融资,超过1000个前置仓的建设之后,梁昌霖公司的亏损开始呈抛物线式的缩减。

2019年,其亏损为19亿元;

2020年,亏损为32亿元;

2021年,亏损为10.96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再比如其营收。

2019年,营收为38.8亿元;

2020年,为113.36亿元;

2021年,为201.21亿元。

做创业者,凡有资本融资的地方,背后都有令企业快速上市的神鞭,梁昌霖也不例外。

2021年6月9日,在上海最近最紧张疫情爆发前,梁昌霖和他的初创团队,携一众投资人去了纽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有意思的是,与他殊途同归的天才经营者徐正,也在那一周的6月5日去了纽交所。

并在20天后的6月25日,抢先梁昌霖一步完成上市。

而另一个零售大神侯毅,则刚刚丢掉社区团购项目指挥权,下场进了创业圈。

梁昌霖则在21天后的6月30日,在徐新等资本大鳄的共同见证下,迎来了自己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敲钟。

那一天的24小时之后,梁昌霖身家300亿元,公司市值也高达406亿元。

而他的对手徐正,公司上市后的身家则达到200亿元。

上市之后,梁昌霖在演讲中意味深长地说:

“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美好的食材,这个目标就像特别高的一座山。

今天,我们还身处山底,刚刚起步,路途遥远,雄关漫道。使命感让我们坚持做这件事。

同时我们也要躬身微末,做好一万件小事,和用户在一起,才能不被用户抛弃。

阻碍我们前进的不是大山,而是'我知道'。要破除这一点,就要胸怀远大。”

一个在安徽出生的上海张江男,从2002年入局创业,到2021年公司上市,梁昌霖是个不折不扣的连续创业者。

2021年末,公司在第四季度首先在上海实现盈利之后,梁昌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

“创业20年,往往改变命运的就是一件很意外的事。”

而这件意外的事,就是至今都还没结束的新冠疫情。

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却为梁昌霖和他的同行们,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时代机遇。

前不久,有权威行业媒体对梁昌霖公司的卖菜流程做过统计:

每天深夜,在上海松江区某路的一个2万平米的大仓,从2022年3月份上海大面积的疫情蔓延开始,这里有500多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流水线上分拣作业。

这个大仓有284个前置仓,每天供应的蔬菜超过1000吨,肉蛋奶和米面粮油也超过1000吨;

其他生鲜食品的供应量,大约占到上海总需求量的10%。

而在一个300平方米的前置仓,平均一个分拣员每天要走4万步,分拣超过500个订单;

一个配送员每天要配送超过200单,每天骑行超过100公里;

一天更换6块电瓶车电池,每天配送时间长达18个小时,从早上6点到店,到晚上12点换班。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

所有看似逆势而上,咸鱼翻身的逆袭,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坑坑洼洼的人生底端,将时间这个板凳坐穿的成果。

第一个选择相信梁昌霖,并给了他巨额投资的一位投资人说:

“梁昌霖很擅长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同时经得住诱惑。”

熟悉梁昌霖的伙伴及员工则说:

“他情绪稳定,尊重赏识,常思己过,是一个没有架子但有底线的人。”

梁昌霖自己则这样评价他自己:“我就是一个退役的老兵,想把卖菜这件事做成。”

2022年,梁昌霖的卖菜事业,已经开始了同类推荐和预制菜销售。

至于这次,他能不能做到赛点,再次迎来新的爆发,我们拭目以待。

他最强劲的对手徐正还在一路尝试创新,一路玩命狂奔;

而生鲜老江湖侯毅,虽然已年过花甲,却也并没有停下来。

生鲜电商的争霸大赛也远远没有结束,未来,我们或许还会看到更加精彩的篇章。

我想说的是,梁昌霖用四年多的时间,把卖菜这件小事做成几百亿元的大生意,并取得今天的耀眼成就。

于他而言,或许三十年前那场连入场资格都没有的高考阴影,已经远去,甚至模糊消失。

于我们而言,他却让我们看到草根与命运对抗的努力微光:

改变命运,证明自己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只要不放弃尝试,只要坚持专注,坚持前行,人生的天再黑,只要你抬头,就一定能看见光亮。

我们也许没有一夜暴富的运气,但坚持专注不贪心,我们就能提升慢慢变富的能力。

作者:朱小畅&一点新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