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穿行在濠江大地,一个个前景广阔、带动力强、效益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令人应接不暇,全区上下处处积攒着因项目而生的新动能,洋溢着新的发展活力。

备受关注的省、市重点项目汕汕铁路汕头段工程各标段建设提速推进:全长约5.8公里的濠江特大桥计划11月底实现主跨合龙;汕头南站站房启动施工,计划10月底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确保明年车站具备使用条件……一条连接大湾区、贯穿粤东大地的高速铁路大通道正逐步成型。

另一边,落户在濠江区的多个海上风电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投产。当前汕头提出抢抓第三次能源革命和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历史风口,加快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目标,拥有得天独厚临海临港优势、海洋和风力资源丰富的濠江区被赋予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主阵地的重任,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是汕头首个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南方+ 余丹 拍摄

回顾“闯将”濠江砥砺奋进的这五年,濠江区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产业强区之路,一张蓝图干到底,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交出一张亮眼答卷。

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活力特区”的肩膀上,濠江区将深入贯彻“1+1+9”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海上风电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型产业,是推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濠江区集聚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和粤东首个综合保税区平台,近海风能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频密的海上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濠江加快构建海上风电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汕头市委、市政府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签约,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落户濠江,正式拉开濠江风电产业序幕。

近年来,围绕“产业强区”战略,濠江开展常态化精准招商,布局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打造平台出台政策礼包筑巢引凤,相继引入上海电气发电机、鲁能新能源产业基地、华纳机舱罩、青岛武晓固韩重工设备海工装备等项目。随着这些项目陆续建设投产,濠江区海上风电产业年产值超20亿元,增长100%,为产业集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项目洽谈到正式落地,我们真切感受到濠江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热情,体会到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企业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投资环境、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更是坚定了我们在濠江发展的信心。”青岛武晓集团投资7.57亿元在濠江建设固韩重工设备海工装备项目,项目代表韩旭峰表示,濠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要素禀赋齐备,促使集团下定决心在濠江区设立南方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风电塔筒、导管架和单桩等设备,“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质力争今年底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年纳税达到7000万元以上。”

亚洲最大兆瓦等级直驱风机在濠江下线,汕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濠江造,全省首家制造业碳中和认证落户濠江电气风电基地……海上风电产业已成为濠江的优势名片。在2022年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濠江区提出要积极主动融入全市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规划部署,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力争推动区域海上风电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

濠江区委书记李飞表示,濠江区要积极融入全市产业布局,把工业制造业牢牢抓在手中,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锚定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抢占先机、下足气力,合力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

“红色引擎”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2018年,因“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礐石街道茂北社区党支部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在市、区驻村工作队指导帮助下,社区重新搭建“两委”班子,大刀阔斧加强党建网格建设、规范“三资”管理,立足实际迎难而上,逐一破解矛盾和难题,社区发展稳步向好,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实现各项工作迎头赶上。

茂北社区是濠江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样板的缩影。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五年来,濠江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花真功夫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下大力气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筑牢基层治理组织根基,激发乡村发展澎湃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省样板。

为筑牢基层治理组织根基,濠江真抓实干实施两轮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成基层治理三级联动体系,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同向发力锻造基层坚强战斗堡垒。2021年1月1日,率先在全省完成社区“两委”换届,组织建议人选100%当选,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经联社理事长100%“一肩挑”、“两委”干部100%交叉任职。

着眼各领域党建工作不平衡的实际,濠江创新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双联双到双服务”活动,实施“大手拉小手、先进带后进”社区党组织联建,全力营造比学赶超、力争上游党建工作氛围。加快在项目、产业链、园区建立党组织,从严从实从细落实领导挂钩联系、政企直通车等助企惠企暖企措施,打造“党建+产业”品牌,以党建撬动产业发展。

随着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逐渐形成,社区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在基层治理中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日益彰显。比如,海光、凤岗等社区接到征地任务仅10天就完成区重点项目征租工作;东湖社区坚持以党建带侨建、凝聚侨力量,发动乡贤侨胞捐资超过2000万元助力家乡打造“最美侨村”样板;河浦街道坚持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攻坚整治撂荒地,实现河玉围盐碱地复耕超过3000亩,打造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完成第一季收成并插新秧苗进入第二轮耕种。

“美丽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濠江区90%是涉农社区,几年前,该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较为滞后,尤其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尤为突出,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是濠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更是濠江加快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关口。

2020年以来,围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推进的重大事项,濠江区细化实化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全面加快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全力打造“美丽城区+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经验。

2021年,濠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7亿元,增长6.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农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4.0%,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服务和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19年、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先后列粤东第一、第二,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达濠鱼丸”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滨海古韵乡村休闲游”获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丹樱生态园”成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行广东省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幕式,面向海内外展示“三农”工作的广东魅力、汕头形象、濠江风采;荣获2021年广东省数字农业大展“十强县(区)”称号。2个街道、10个社区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镇村称号。

美好蓝图

抢抓RCEP机遇 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濠江区连江濒海,水产业发展条件优越,目前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近年来,在预制菜新风口和RCEP背景下,汕头市濠江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濠江产业园”)积极推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落地,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无抗蛙”加工中心、全国最大的牛蛙预制菜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高级鱼丸生产基地与潮汕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

围绕目标,濠江产业园积极进取、主动作为,通过挖掘濠江乃至整个潮汕的资源禀赋,为濠江水产品品牌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省级产业园样板与标杆。

产业园牵头企业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政策优势下,利用水产产业园自身较为完善的生产和采购体系优势,使牛蛙腿等特色预制菜产品的生产销售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期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企业抓住预制菜风口,与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加快加大预制菜研发力度,进一步做好预制菜品牌建设。

另一水产品企业运营的冠炜水产批发市场目前已满铺经营,正全力打造粤东现代化水产品集散中心,为预制菜的企业量身定制品牌,做好文旅融合新业态。汕头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依靠独特的鱼丸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壮大,多次荣获“中华名小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近日企业还获得汕头亚青会鱼/肉制品类官方供应商资质,持续打响濠江水产品品牌影响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濠江区主要水产企业出口至RCEP国家贸易额达2304万元,同比增长了1倍。这是汕头“三农”企业积极开展RCEP贸易活动的具体行动,也是濠江预制菜代表迈向国际市场的见证。

“我相信在产业园的赋能下,我们预制菜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随着RCEP“朋友圈”日渐扩大,越来越多濠江企业对此信心满满。

奋进故事

“最美侨村”东湖社区

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有着800余年历史,是“广东省古村落”。社区现有旅外乡亲约1.3万人,素有“番客村”之称。村里有一条全长1.3公里的排洪沟,历史上因疏于管理,村民在沟上违建,污水直排,卫生情况弱化。

对此,濠江区、街道制定形成东湖社区乡村振兴和最美侨乡建设工作方案,以大坑整治和景观提升为契机,全力加快推进整治提升工作,全面打造最美侨乡、促进乡村振兴。去年初,这条曾经饱受诟病的“臭水沟”华丽变身为生态景观水廊,同步推进沿岸57座民房风貌提升,大大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不得不说,变化太大啦。”旅居深圳的“90后”林家蔚节假日回到家乡,看到东湖社区的变化颇为惊讶。他说,如今家乡道路宽敞整洁,环境非常优美。

“侨元素”是贯穿于整个东湖社区改造的关键词。东湖社区选址旧时东湖唯一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民居“德庐”,通过修缮、加固建筑围护结构,更新室内空间,规整陈列布展,打造为社区型博物馆“月德楼”。目前,东湖社区正在打造侨乡古村街区,以卓厝巷为主要路线,将古寨门、民居、祠堂、古树和水体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行程约2公里“侨”元素满满的游览线路,如今成为一处旅游打卡点。村民和游客可以沿着游径探寻,感受别样侨乡风光,唤起爱乡思乡美好情愫。此外,东湖社区还启动华侨驿站、海员俱乐部建设,全方位展示东湖丰富的侨文化;出台关于侨胞购买集体房产的优待措施,做好侨胞返乡定居服务,并专门设立社区侨务办公室,设置侨务服务窗口,为侨胞侨眷提供周到服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产业发展,菊花种植是东湖社区特色产业,依托“金色东湖乡”集体商标,东湖村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一村一品”菊花产业。同时,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菊花+旅游”“菊花+产业”,举办东湖菊花节,精工细描遍地金黄的新“丰”景。如今,东湖菊花节已成为社区招牌节目,每年都能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东湖社区表示,将依托古村和侨乡优势,激发“以侨招商”“以商招商”潜力,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和特优农业产业,推动“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海外潮侨的精神家园,助力乡村振兴。

五年掠影

GDP增速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前列。获评“中国建筑之乡”“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先锋”。

●城市能级大幅提升。汕湛高速(濠江段)建成通车,汕头南站落地建设,海湾隧道盾构段双线贯通,5年累计建成市政道路96公里。启动“一江两岸”整治开发,南滨片区、北山湾片区新城建设已见规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省级河长制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5年累计2.1万人。“1+7+N”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初步形成,医疗短板加快补齐。5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9万个,建成区文化中心,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融合。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记者:余丹)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