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张明扬的一篇名为《除了胡锡进,没有人关心经济了》的文章,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

如果你的朋友圈没见到很多人刷,并不奇怪。

会转它的人,都是至少有一定社会地位和一定财富量级的人。比如公司老板、企业高层、企业家等等。

他们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而是肩负着社会责任,每天一睁眼,就有无数张嘴要靠他们养活。

当然了,相比他们我只是个屌丝,才刚刚挤进七位数资产圈,中层打工失业人一枚。仅仅是因为工作属性的关系,蹲在他们的朋友圈里。

这篇文章的爆红,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又进入到了一层似曾相识的循环中。

不能说非常雷同,只能说简直一毛一样。

这不就是一个上海封控生活的复刻版吗?只不过盘完了老百姓,现在轮到下一波人了。

上海疫情封控两个月,最开始几天,连柴米油盐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跟不上,威胁到的是生存的基本问题。

这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没错吧?

但还是有差异。

富裕人家还有几口粮,也会声援呐喊,但还算温和,不至于撕破脸。小区的微信群里,被“正能量”的舆论压制着,谁也不敢冒出来当刺头。

因为风险实在太高,潜在损失远远超过收益。

你一己之力不可能让局面有所改变,但很有可能作为出头鸟被干掉。

真正会豁出去的人,是下一秒就揭不开锅了,撸起袖子就是干。

但是,当有一个“刺头”,敢于发声时,我们会推波助澜,顶上热搜,当这股力量大了,个体的风险就解除了。

团结就是力量,让上头真正意识到问题,才能有所推进,最终也能惠及自身。

但谁来做那个“刺头”,是很微妙的一件事。

老百姓被删个贴,封个号,也不是没经历过,还曾经爆发过一场与算法决斗的接力赛。

可那对自身影响有限,封了就封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可是他们不能,对公司会带来重大的影响。

我朋友圈的一位财经大V,发了篇还算克制的文章,封号一个月,粉丝量大,就是重点关注对象。

任泽平转型去做了情感博主,刘润做了唱跳博主,管清友去做了数学博主……是什么神秘力量让他们开始攀登事业第二春?他们为什么不说,所有人心知肚明。

恰恰在这种时候,能量越大,影响越大,越得小心。有谁还记得马云的外滩演讲,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

还有人转发了Pony马转发这条圈的截图,逗死我了。

直接引用文章里面的话,也不说啥。是他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吗?

开啥玩笑,大佬之所以为大佬,认知见识不甩我们几条街?

这行为不就是,“不敢说,只敢暗搓搓地点个赞”。

看到大佬也和我们一样,要找个借口吐槽,就觉得太接地气了。

财经大V吴晓波也发过一篇雄文《我们这是怎么了》(已经被封),有人读得热泪盈眶。

可评论区涌进来了一堆发泄对“资本家”不满情绪的群众。

企业主们能生存,打工人才能生存。

可他们需要靠压缩打工人的权益,才能继续生存。

打工人说,我不管,就是你黑心。

最后大家一起扑街。

这点逻辑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还是明白的。可为什么还被各种网爆?

这不就是封控在小区里面的居民,和被推在前面挡枪口的居委会嘛。

打工人能跑到上层去指点江山?除了对准老板,他们没地去说。

委屈吧?真委屈。

有解吗?真没解。

居委会后来选择不听不闻,爱咋咋地,只要我没有听见你在骂我,就当你没有骂我。

建议可以学学。

指望那些“不懂经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外卖晚到十分钟就骂娘”的网民来共情,就算了。

这不是全民学习经济学,就能理解彼此的难处。能懂的人,早就不会在社会底层打工了。

即使他们懂经济,在让渡自身利益和顾全小局、中局、大局之间,也无法彻底接受,定要讨价还价一番的。

毕竟我也有不爽的时候,我一个大龄失业打工人,还被薅走了收入的三分之一,交了税。

你看,人嘛,就是这样现实,几个人可以逃过?

现在轮到你们发声和加油了!

这一轮,打工人真的无能为力,得靠你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团结努力起来吧。

我们都支持,能救救企业,重振经济。

能给我们升职加薪的,只有老板们呀~

作者:我是朱舟,理财规划师,投资人,擅长用理财思维,经营生活。
关注我,不迷路

当“北大女博士考城管”开始流行,我们到底有没有择业自由?

银行取不出钱,涉及上百万亿资金,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