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姚丽敏 记者 袁玮)从4月8日开舱,徐汇区的石龙路方舱医院整体运行近40天,累计出/转院3054人,最高峰时一天出院逾250人。在此期间,石龙路方舱医院始终保持着出院转运“零滞留”的纪录。如何平稳有序提升出舱转运效率?如何有效减少患者滞留情况?如何区分情况满足不同患者转诊需求?方舱医院指挥部转运专班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建专班定专人有专项。徐汇区供图

“今天出院人数不过150人,却让患者等了将近一下午?”出院患者一张张焦急等待的面容,让方舱医院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实在不好受。“明天出院人数预计超过200人,这个效率肯定不行,必须马上整改。”当天深夜,方舱指挥部即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出舱转运工作机制优化方案。大家集思广益,明确以“提前排摸去向信息”“提前确定转运名单”“提前制作出院小结”“提前固定转运车辆到场时间”的“四提前”为抓手,为出院环节打足提前量,并正式组建了由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凤前牵头,医疗组成员余丕军具体负责的石龙方舱转运专班,配合山东医疗队共同开展工作。

次日凌晨,场内医疗团队在获得检测机构核酸报告后,第一时间梳理出符合出院条件的病患名单,清晨交班前即制作完成全部出院小结。上午,在收到出院名单后,转运专班使用由专班内部开发的“出舱去向统计”小程序,精准排摸出院人员去向情况,提前与本区和外区转运专班沟通联系,预约车辆;针对在沪无固定住所的人员,逐一电话联系核实情况,统一向地区组申请集中健康监测;针对老年幼年患者,联系属地街镇单独安排车辆,全力为每一名患者打通回家之路。下午1点,转运专班提前赶到出院通道,现场指挥出院患者在舱棚下按照街镇有序排队,做好出舱准备。

通过落实“四提前”,转运专班为出院转运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确保流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将整个出院环节压缩到1小时以内,实现了出舱转运有序高效,为出院患者带来良好的出院体验。

“孩子太小,一个人出院我不放心”“我要和我老伴一块出院,她8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我是外来打工的,出舱了也没地方可以去”……每天在与符合出院条件患者的沟通中,转运专班总是会听到特殊患者对于出院的各种顾虑。然而让已经转阴的患者长时间滞留在舱区污染环境下,会存在因交叉感染引发的复阳风险。

针对个别符合出舱条件却不愿按时出舱的患者,转运专班仔细梳理问题症结,组织“民警+医护+志愿者”三人小组,根据滞留原因分类施策,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针对父母子女要求同时出舱的,他们提出了“父母可以等孩子,孩子不必等父母”的原则,由志愿者“一对一”护送未成年人回家,交到家中亲属手中;针对不放心老人独自留舱的,专班选派有照护经验的党员志愿者“一对一”结对24小时照顾看护,打消家属出舱顾虑;在本市无固定居住地的,专班耐心答疑解惑,并加强与相关街道及集中健康监测点的对接沟通,打消其后顾之忧;针对极个别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的,三人小组舱内舱外联动,共同做通工作。自开舱以来,通过精准施策和不懈努力,转运专班成功打开患者的一个个心结,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留舱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出舱后复阳风险。

“我有恶性肿瘤,这两天突然咳血丝,怀疑是肺部转移,马上就得转院治疗!”一大清早,舱内患者刘先生就急切向方舱指挥部转运专班寻求帮助。接电话后,转运专班第一时间联系区卫健委和定点医院,协调对接转院事项。然而定点医院当时仅能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没有治疗恶性肿瘤的条件,即使转院对于刘先生病情也收效甚微。面对这一难题,专班成员立刻开展专题研究。“既然患者出不去,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把肿瘤专家‘请’进来!”转运专班立刻行动,为山东医疗队和肿瘤医院的医疗专家专门搭建“云会诊”平台,两院联动共同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经联合线上会诊,专家们判断刘先生咳出血丝主要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部不适,与过往肿瘤病史并不直接相关。这一专业判断,让刘先生焦虑情绪终于得到舒缓,积极配合舱内医护诊疗工作,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记者了解到,石龙路方舱医院配备了各种常见急慢性疾病的处方药物和应急预案,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对较严重的慢性基础性疾病和急性发作的重症疾病,场内医疗团队和转运专班按照流程仍需将病人转至定点医院,确保患者接受更专业系统的治疗与看护。针对个别定点医院治疗也无法满足的诊疗需求,转运专班寻求场外“援助”,通过方舱内外联动的远程云端诊疗,积极探索方舱医院特有的诊疗救治新模式。

核对名单、核实去向、线上沟通、情绪安抚、问题化解、联系医院、预约转运、特殊关护……这是自4月8日开舱运行以来,石龙路方舱指挥部转运专班每天都要进行的常规工作。据统计,3054名出/转院患者的“目的地”遍布全市16个区,在转运专班统一调度下,患者们被全部安全送进了家门或者集中健康监测点、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