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5月22日

我们在同一天送别了两位巨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爷爷,我们想你了

5月21日

湖南长沙

袁隆平的家人来到陵园

在袁老墓前献上鲜花

寄托思念

家人们还为袁老唱起了他喜爱的

《送别》等歌曲悼念

袁隆平的26件遗物被赠予湖南农大

5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举行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学校宣布将第十二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和学校领导共同为“隆平楼”揭幕。

袁隆平院士家属代表向学校捐赠了袁隆平院士遗物,包括袁老使用了60余年的英文字典、见证着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的计算器、出镜率最高的格子衬衫等26件遗物。

据悉,袁隆平院士一生极其简朴,日常穿着的格子衬衫都是35元一件,使用的笔都是两三元一支的普通签字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隆平院士遗物

袁隆平院士铜像

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落成

“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发现最美的地方还是三亚”。这是袁隆平生前对海南三亚的赞美。自1968年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以来,50多年中袁老与南繁基地和三亚结下不解之缘。

据了解,三亚计划于今天上午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纪念园举行袁隆平院士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

袁隆平生前先后在三亚的基地里,选育出数十个杂交水稻品种,其中有十多个品种被全国大面积推广。因为袁隆平对三亚的突出贡献2002年,三亚市授予袁隆平“荣誉市民”称号。

袁隆平生前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

袁隆平馆里的工作人员将

送别袁老鲜花上的卡片整理成册

5月21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馆里的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将送别袁老的鲜花上的卡片整理成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老去世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送来鲜花和悼念卡片。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里20多名年轻人自发前往试验田雕塑旁、殡仪馆等地收集鲜花上的卡片,并整理成册。工作人员陈姣介绍,目前已经整理了10册,其中5册被送往湖南省档案馆,剩下的卡片还在整理中,整理完成后将会展览出来

部分小卡片文字摘录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

富饶禾下梦,稻香满春秋。愿世间,如你所愿,人间太平,衣食无忧。

吃米不忘种稻人,我们会好好吃饭。

袁爷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国士无双,袁老千古。

袁老国士无双,千古流芳,吾辈当铭记于心。

感谢您的教诲。袁老一路走好。

网友:袁爷爷,我们一定

好好吃饭

近期,网友纷纷在网络上发文缅怀:“时间过得好快,好想您 ”“袁爷爷,我们一定会好好生活,好好吃饭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听一遍袁爷爷说的那些话

“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

“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

“不要得了奖之后就躺在功劳簿上,要更努力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贡献”

袁爷爷

我们真的很想您!

医者仁心,缅怀吴老

决心丢掉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吴孟超大学毕业,真正成为了一名医生。

那时,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而中国却集中了全世界约半数的肝癌患者。在老师裘法祖的建议下,吴孟超决心“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但9年前吴孟超决定回国时,却并非是为了当医生,而是为了“找共产党,上前线抗日”。但当时战争封锁,他难以到达延安,回国后便先求学。就是在那时,吴孟超成为了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的学生。

在吴孟超的专研深耕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孟超主刀完成了许多“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手术,将中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一时震惊世界。

89岁高龄的吴孟超戴着高度老花镜,手头却灵巧自如,出神入化

一双手

完成“天下再无肝癌”的心愿

威胁中国人民生命健康多年的“癌中之王”肝癌,一直是吴孟超的“心头大患”。

他曾说,毕生夙愿是“愿天下再无肝癌”。而他与肝癌战斗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一双手。

吴孟超为患者进行手术

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吴孟超的手常年维持着这样与常人不太一样的状态。不过内行人知道,这是外科医生常年握止血钳,手指发生变形的结果。

但只要到了手术台上,这双手总能保持稳定,即使做上一个小时手术也没有问题。

吴孟超在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曾有媒体报道,日本同行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神奇的手为啥像长了眼睛一样;美国同行曾连续3天现场观摩手术,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不相信八九十岁的外科医生还能站上手术台。

手术台之外,吴孟超每次探望病人,他总会先把手搓热,再与病人接触,也会在离开时,细心地拉好屏风,或是为病人掖好被角。

“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

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吴孟超的一生,从医70余年,完成1.6万余台肝脏手术,救治了近2万名病人……这些数字看起来似乎太“大”了些,我们或许可以更具象地来看:

88岁的吴孟超,曾在2010年一年内主刀完成190台肝肿瘤切除手术,创造了外科医生年龄最大还坚持经常做手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即使已是90多岁的高龄,吴孟超仍会每周坚持做3台以上的手术。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吴孟超主刀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一位与吴孟超搭档了30多年的护士回忆:一次手术后,吴孟超靠在休息室的椅子上,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轻轻地叹气道:“如果哪天我真在手术室倒下了,记得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到我一脸汗水的样子。你知道,我最爱干净的。”

2019年,吴孟超已经97岁高龄,他终于退休了。但在退休感言中,他仍写道:只要病人有需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小气”而又“大方”

据媒体报道,在吴孟超身边工作多年的张鹏曾提到一些细节:吴孟超洗手后关水龙头会拧到最紧;出办公室哪怕几分钟也得关灯;吃饭时盘子里的菜一定吃得干干净净;下班的“标配”动作是锁门、关灯。

甚至在“教训”自己的学生时,吴孟超也十分严厉:“你干嘛非要用那个器械,只用一下,咔嚓一下几十块钱,病人的负担该多重?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

吴孟超带着学生仔细诊断患者病情,确定手术方案

但就是这样“小气”的人,也有“大方”的时候。

1996年,吴孟超用自己的奖金和社会捐款500万元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基金”,重点资助在肝胆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医疗和科研人员;2006年,他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共计60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医院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2008年,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急救药品……

2021年5月26日,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袁隆平、吴孟超为国一生

一生一事

用平凡书写不平凡

只要记得

他们就从未离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新京报、三湘都市报、长江日报、南海网、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解放军报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海报 | 陈健怡

编辑 | 润祺

校对 | 何绮云

审签 | 岑杰昌